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歷代總督中他死得最窩囊:打勝仗後被洪水淹死

清朝時期的總督,除了壽終正寢外,還有不少死於非命。

被刺殺: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在眾目睽睽之下被刺客張汶祥刺死,成為千古奇案“刺馬案”;

被革命黨處死:1911年,四川總督趙爾豐派兵彈壓保路運動,引發“成都血案”,被革命軍抓住處決;

自殺殉國:1911年,閩浙總督松壽彈壓福建革命黨起義未果,感覺大勢已去,吞金自殺,成了清朝的殉道者……

與上述這些死於非命的總督相比,我們將要提到的主人公則死得很窩囊。他叫沈兆霖,任職陝甘總督。

沈兆霖,字尺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1801年,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按部就班地進入官場,歷任侍講、侍講學士、詹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1852年,任職吏部侍郎,督江西學政。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起農民軍起義,如洪流滾滾,清朝八旗軍和漢人綠營都不堪抵擋。見到這種情況,沈兆霖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建議:興辦團練,來代替八旗軍和漢人綠營。

沈兆霖在折子裡說:“今賊專攻省會、郡縣城池,城既破,鄉勇亦相與解散矣。撫州如此,各省各府亦必皆然。”“乞飭直省當於練勇中精選十之二三,聯為鄉兵,統以練達有位望之人。遇本縣有警,互相救援。其外府、外縣仍不得調往,以免擾累。”

在沈兆霖看來,太平軍戰鬥力很強,不同於以往四川、湖北的白蓮教徒,必須由各地有名望的人,組織訓練精乾力量,遇到敵人進攻時互相支持,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興辦團練是一個極具開創性的建議。在這之前,各地有自發組織的團練,比較散亂,而由朝廷的名義來興辦團練還是第一次。朝廷采納了沈兆霖的建議,於是就有了曾國藩訓練的湘軍……

從一定程度上說,沈兆霖的建議挽救了危在旦夕的清朝。

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陷廣州。欽差大臣、大學士桂良奉朝廷之命與英、法、美三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這是清朝與西方列強簽訂的又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沈兆霖強烈反對《天津條約》中“公使駐京”“內江通商”兩款,認為這兩款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不僅如此,沈兆霖還是一名堅定的主戰派。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鹹豐皇帝聞風而逃,帶著一幫大臣逃往承德避暑山莊。沈兆霖力主抗戰,反對求和,又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命令直隸各州縣組織民團,擾襲、打擊英法聯軍。

當然,沈兆霖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當整個國家都在英法聯軍的打擊下敗下陣來時,沈兆霖的努力如石沉大海,毫無作用。

1862年,沈兆霖奉旨署理陝甘總督,接替剿回不利的原陝甘總督樂斌。沈兆霖是典型的書生帶兵,可他在行軍打仗上還有一套,三下五除二就平息了回亂,當年7月,勝利班師。

然而,就在班師回來的路上,出事兒了。

7月7日,沈兆霖帶著護衛前往平番縣(今甘肅永登縣城)的路上遭遇暴雨襲擊。暴雨引發了山洪,沈兆霖和護衛都被山洪卷走。《清史稿》的記載是:“水退,得兆霖屍,猶端坐輿中。”是說洪水退去後,找到了沈兆霖的屍體,發現他神色如常,如端坐在輿中。沈兆霖享年61歲。

一個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竟然被洪水淹死了。這在清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發生。平番縣的縣官聞訊後,大為驚慌,深怕朝廷怪罪下來,讓他吃不了兜著走。畢竟,沈兆霖是死於自己的境內。

他的師爺倒很冷靜,勸慰他,說山洪發作不是人力所為,屬於不可抗拒因素,朝廷無法追究責任。倒是事後可以做些補救工作。在師爺的建議下,這位縣官將境內的山神、城隍等泥像送到沈兆霖出事的地方,狠狠抽打了一頓,懲罰他們沒有好好保佑總督打人。

隨後,平番縣在那裡建了一座祠堂,裡面祭祀著沈兆霖的泥像。人們便把這座祠堂稱為“沈公祠”。

沈兆霖遭遇山洪襲擊時,總督大印也隨身攜帶,被洪水衝走。後來,一個放牛的兒童找到這枚總督大印,輾轉交到總督府門。放牛兒童為此還得了50兩銀子的獎勵,小小地發了一筆財。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