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合資車座椅像沙發,國產車座椅為啥像板凳?

最近一段時間,教授試過不少車,有日系、法系、德系還有本土系,然後發現這些車能不能給你帶來好感,取決於你坐在車上的第一感覺,如果坐起來讓你感覺不舒服,無論它動力多麽好,轉向多麽精準,你都會覺得這輛車不太合適。

座椅本身結構不複雜,坐墊、靠背、頭枕這些東西每個車都有,但不同車坐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這是心理因素,還是信仰在作怪,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人體工程學說起。

站著開車

在座椅設計上,有兩個廠商值得一提,一個是馬自達一個是日產。馬自達號稱“東洋寶馬”,按理說馬自達的強項應該底盤調校和動力匹配,為何偏偏要說馬自達的座椅?因為馬自達造車到了一定境界後發現,人和車的溝通主要來自座椅。

人在行走的時候,路面的反饋力通過腳傳遞到盆骨和脊椎,但你會發現人在運動時,頭部擺動很小,行走時身體有一種本能讓你保持平衡。為什麽人在走路和跑步時不會暈車?因為人的潛意識在控制腳、腿、盆骨和脊椎。

如果把身體那種自我平衡的本能應用到車上,那就能呈現一種最自然的駕駛感受。人行走時身體有兩個特徵,第一盆骨直立,第二脊椎微微呈S型彎曲,於是馬自達就把座椅照著這麽設計。人坐在座椅上,盆骨和脊椎與行走時保持一致。

我們都說座椅越軟越好,馬自達是反其道而行,把座椅支架和內部結構剛性設計的更高,讓路面反饋力更直接傳遞到盆骨和脊椎!

失重感

日產素有“買車送沙發之稱”,這個說法不是瞎編的,NASA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人在太空中失重時,身體的負擔最小,也就說最不容易讓人感覺疲勞,NASA把這個稱作中性姿態。

日產沿著這個思路,開始研究如何把中性姿態應用到座椅上,於是聯合相關的科研機構去開發一個讓背部肌肉以及脊椎承壓最小的座椅。

通過座椅靠背局部形狀優化,為腰部提供足夠的支撐。當脊椎呈現前面所說的中立姿態,那就會減輕肌肉壓力和肌肉疲勞感。

體型差異

前面所說的座椅設計有點抽象,恰好最近教授去體了驗一款車,當時這款車的產品總監特意說了座椅上的優化。廢話不多說,上圖!

這個圖是身體與坐墊的接觸面積,也就是臀部和大腿,從圖片可以看到,左邊這個座椅與身體的接觸面積更大,而且壓力分布的更廣,也就是臀部承壓被分散開了。實際上體驗上,左圖中的座椅舒適性更好。

背部和肩部也是如此,左圖中的座椅接觸面積更大,腰部承壓相對分散更廣,壓力如果集中在一塊,那與身體對應的的那個部位就容易疲勞。稍微透漏一下,左圖是傳祺GS8中期改款的座椅,右圖是豐田漢蘭達。

可能有人會感到好奇,豐田的設計難道不如傳祺?這麽理解就不對了,漢蘭達是為美國市場開發的SUV,座椅設計主要考慮歐洲人的身體特徵,傳祺通過與中汽研合作,拿到了很多亞洲人的體型數據,測試結果不一樣也情有可原。

教授總結

座椅設計是一門學問,不要認為把沙發搬到車上就能達到相同的效果。當然,座椅設計不是玄學,能把大腿、臀部、腰部、肩部的承壓均勻分散開,那座椅的舒適性就非常好了。為什麽文章中要特別例舉馬自達和日產呢?因為座椅設計並不是大家說的那樣,軟就代表舒服,實際上很軟的座椅反而久坐容易疲勞,所以兩家廠商都沒說軟是座椅舒適的關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