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務院新設的小組,規模是前身四倍多

撰文 |董鑫

國務院機構改革後,首個新成立的小組亮相。

今天(25日)下午,國辦發布通知,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成立。

小組的長官成員是三名國家長官人。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擔任協調小組組長,國務委員王勇擔任副組長,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肖捷擔任副組長兼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發現,這個小組的歷史可謂是“三生三世”。

“前生前世”

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有兩個“前世”。

“第一世”是一個低調的臨時議事機構,工作多由中央編辦主導,全稱為“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協調小組”,小組並不集中辦公。

2013年5月,新華社、《人民日報》曾在“國務院取消和下放第一批行政審批等事項”的報導中透露,“國務院專門成立以張高麗副總理為組長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協調小組”。

這是該機構的首次亮相,除了披露組長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其他成員的詳細資訊並未公布。

“第二世”是一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在2015年高調亮相,全稱為“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務院辦公廳,並集中辦公。

變身之後的協調小組擁有9名成員。組長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副組長是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楊晶和國務委員王勇。

其他6名小組成員中,有5人來自國務院,分別是時任國務院副秘書長肖捷、江小涓、王仲偉,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以及時任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

還有一人來自中央編辦,是時任中央編辦主任張紀南。

“今生今世”

新成立的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延續了它之前的辦公模式,協調小組辦公室依然設在國務院辦公廳。

但詳細比較,有很大不同。

首先是小組成員。

長官成員依然還是3位國家長官人,但其他成員擴充了很多,足有38位,總人數是原來的四倍多,涵蓋了超半數國務院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

其次是下設專題組。

成立於2015年的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下設6個專題組和4個功能組。

6個專題組分別為:行政審批改革組、投資審批改革組、職業資格改革組、收費清理改革組、商事制度改革組、教科文衛體改革組。

4個功能組分別為:綜合組、督查組、法制組、專家組。

新成立的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下設5個專題組和4個保障組。

5個專題組分別為:精簡行政審批組、優化營商環境組、激勵創業創新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組、改善社會服務組。

4個保障組分別為:綜合組、法治組、督查組、專家組。

來看一下現在各組的長官成員。

精簡行政審批組

組長: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學東

副組長:國務院副秘書長陸俊華、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司法部黨組成員甘藏春、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豔、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

優化營商環境組

組長: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

副組長: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豔、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劉國強、海關總署黨組成員兼國家口岸辦主任張廣志、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能源局副局長綦成元、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

激勵創業創新組

組長: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

副組長: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財政部副部長劉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組

組長: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

副組長: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項兆倫、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稅務總局副局長任榮發。

改善社會服務組

組長: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

副組長: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警察部副部長王小洪、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司法部黨組成員甘藏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醫保局副局長李滔。

綜合組組長:國務院副秘書長陸俊華

法制組組長: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督查組:國務院機構黨組成員、國辦督查室主任高雨

專家組:國務院參事室原主任陳進玉

為什麽要成立新小組?

按照國辦的通知,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改稱為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政府職能深刻轉變。

這樣說有點抽象,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為大家具體分析一下。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有一個邏輯需要厘清。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放管服”改革,就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關鍵環節,轉變政府職能則是“放管服”改革的“關鍵”。

在過去5年中,“放管服”效果明顯。

來看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說法:

五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4%,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大幅減少。中央政府定價項目縮減80%,地方政府定價項目縮減50%以上。

全面改革工商登記、注冊資本等商事制度,企業開辦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

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施一站式服務等舉措。

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活力明顯增強,群眾辦事更加便利。

但是,推進“放管服”工作仍然面臨許多製約性因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貟傑撰文指出,推進“放管服”還存在一些體制機制性問題和障礙,不同地區、不同層級政府在深化改革方面的實際效果存在較大差別,各領域發展也很不平衡。

舉個例子。

在中國民主建國會重慶市委員會“參政議政”一欄中,有一條去年底提出的《“放管服”改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其中就提到了簡證標準區域不匹配的問題。

按照商事制度改革,“多證合一”鼓勵各省、區、市依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準進行證照整合,但賦予權限僅限定在各省級政府。

在重慶,出現了同一省級行政區域內的市場主體辦理“多證合一”中涵蓋包括的許可證數量不一致的情形,比如重慶市政府層面確定為“二十證合一”,在自貿區西永片區實行的是“二十六證合一”,在該區其他區域則實行“二十三證合一”。

這導致已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效力存疑,互認互通存在一定障礙,影響證照權威,降低改革公信力。

在這個背景下,成立協調小組,除了加大改革力度,也能促進改革的相關部門相互配套與協調。

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協調小組可以在重大決策具體落實和實施過程中,建立跨部門的協調合作機制,有利於減少層級、提高效率。

新小組有哪些新任務?

6月28日,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對未來五年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以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和動力。

五年內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5個工作日內、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和進出口通關時間均壓減一半,實行全國統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減稅降費,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帶動有效投資增加。

二是以創新監管管出公平和秩序。

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和“互聯網+監管”。對新興產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涉及安全品質方面的要嚴格按規定監管。對刁難企業和群眾、不作為亂作為的堅決問責。

三是以優化服務服出便利和品質。

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五年內不動產登記時間和電力用戶辦電時間均壓縮三分之二以上。著力搭建平台、精準服務,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生態。發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打造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三年內實現國務院部門數據共享、滿足地方普遍性政務需求,五年內政務服務事項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標紅的部分是今年新提出的要求。

對比一下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和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下設專題組,新小組保留了行政審批、商事制度改革,新增了營商環境、創業創新和社會服務。

調整原因是不是一秒get?

資料 | 北京青年報、人民網、中國政府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