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國設立第一個農民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

今年開始,金秋9月將會多一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節日時間定在每年農歷秋分,這是屬於所有中國農民的節日。

這個節日的設立,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由國務院批複同意的——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規格之高實屬罕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鄉村振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設立此節的信號意味、重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節日賦予自然時間重要的節點、文化內涵。“中國農民豐收節”,將中國的農歷時間重新喚醒,把“八九菊黃蟹兒肥,風和氣爽丹桂香”的農歷秋分提升至國家生活的重要時刻,它將為綿延數千年的中國農耕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中國農民豐收節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豐收節與農耕文化緊密相連。中國農耕文化,一如中華文明,數千年來未曾中斷。在中國廣袤的田園山水之間,中國人民在辛勤勞作中創造了不斷開拓發展的農耕技術,以及由此孕育的祭祀、禮俗、人倫、情感等等,見證著人與自然和諧詩意的關係,中國人對生命、宇宙、社會獨特的文化思維方式,由此塑造著中華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為所有中國農民設立的這個節日,更提醒著我們,中國的農村大地迎來的不僅是一場發展和振興的機遇,更是一場全面融入民族複興的浩蕩文明進程。“鄉村振興”,一個簡短的詞匯,改變的將是中國農村農業農民的整個面貌,帶來城鄉關係的重構與交融。

客觀來說,長期以來,在各種報導、輿論之中,農民是缺乏“存在感”的,甚至成為埋汰的對象。大城市的一個娛樂事件,甚至可以有鋪天蓋地的討論,而許多農村地區,對於當地農民生存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的大事,往往難以形成傳播“流量”。許多扶貧幹部在感歎,現在農村的青壯年都出走了,當地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往往匱乏。全面小康社會不能一邊是凋敝落寞的農村,一邊是發達繁華的都市。

我們有勞動節、教師節、醫師節等崇高職業的節日,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農民也應該有自己的節日。一個專屬中國農民的節日,以國家態度重新確認農民在這個國家生活中的地位。鄉村振興,是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生產要素與生活要素、經濟環境與生態環境的全面振興,“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個節日名稱因而也具有極強的象徵意味。

我國古代就有慶祝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傳統。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人們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記憶逐漸變淡,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樹立了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不僅為農民營造精神的鄉野,也激發所有的人對望山看水的鄉愁,匯聚起人們對那座山、那片水、那塊田的情感寄托。

距離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大約還有3個月的時間。3個月後,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一定會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盛況空前。(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