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馬球為何在唐宋元是興盛一時的活動,在明朝卻走向衰落

在中國最繁榮的三個朝代唐宋元,有一種名叫“馬球”的馬上曲棍球運動風靡一時。

唐朝,十八位皇帝都是馬球狂熱粉絲。

宋朝,《宋史·禮志》載:“打球本軍戲”

元朝,打馬球作為一種日常活動甚至被寫入了藩屬國高麗的漢語教科書《樸氏通諺解》。

到了明朝,馬球漸漸衰落。特別是到明朝中後期,衰落勢態格外明顯。帝王不再親自打馬球,百姓也較少打馬球,到了清朝,竟然走向消亡。

上圖_ 馬球俑

為何風靡一時的馬球,會在明朝後慢慢衰落呢?這得先從馬球的性質說起。

馬球,也稱打毯或者擊鞠。它是一種什麽樣的運動呢?《資治通鑒》載“凡擊毯,立毯門於毯場,設賞格。各立馬於毯場之兩偏以俟命。神策軍吏讀賞格訖,都教練使放毯於場中,諸將皆駷馬趨之,以先得毯而擊過毯門者為勝。”也就是說參賽者要將球用球杖打入對手球網中,則得到一籌,也就是一分。最後,得分高者獲勝。

可見,馬球勝負分明,對參賽者反應、策略和馬術等能力有一定要求,極易激起人的勝負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競技性。

唐宋元的統治者和明朝統治者對馬球的性質特點有不同的側重。

總體而言,在唐宋元時期,馬球競技性、軍事性特點更加突出。而在明朝,馬球卻慢慢變成了一種純粹只有娛樂觀賞性質的運動。明朝統治者對馬球性質異於前代的認知,是馬球衰落的重要體現。

上圖_ 唐代《馬球圖》

筆者主要選取馬球最盛的唐朝與明朝對比,得出明朝馬球衰落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唐和明是否重視冷兵器的軍事訓練

首先,唐朝騎兵主要處於冷兵器時代。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作戰牲畜就是馬。

《新唐書》載“自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馬七十萬六千……議謂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天子又銳志武事。”

可見,有唐一朝馬匹數量異常充足,而且“天子”目的明確,就是要興盛“武事”。這跟唐朝的戰爭狀況有關。據陳高傭等《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隋唐歷代僅內亂次數多達974次。

擴張中的唐朝同時面對內在和外在的危機,自然需要練馬練人來應對挑戰。馬球作為一種鼓起鬥志,訓練馬上技術的運動得到推廣也不足為奇。唐人閻寬《溫湯禦球賦》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擊鞠之戲者,蓋用兵之技也。”

上圖_ 唐朝騎兵

而明朝騎兵處於冷熱交替期,既繼承傳統“柄長十五尺,其法初出馬”的方式,又有意識使用火銃等熱兵器。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提到對外擴張,有“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看法,於是後來明朝統治者側重於安內。明人沒有唐人那般的擴張野心,所以也不甚重視軍事訓練,士兵的鬥志就有所下降。

所以可以看到,《明宣宗行樂圖》裡,馬球已經變成了設立球門參賽者逐個擊入球的運動,沒有攻防之分,已然失去了根本的對抗性。

而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軍邊塞異動,馬政松動,馬匹質量差,熱兵器普及速度慢。在馬差人乏鬥志的情況下,馬球作為一種競技性的訓練方式自然也衰落了。

上圖_ 明朝的跑馬騎射

二、馬球在唐和明是否是重要的“國俗”

一種運動要成為國俗,主要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皇帝喜歡並樂於推廣,二是擁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典型案例就如乾隆皇帝《皇朝通典》“冰嬉雖戲意詰武”。當然,社會觀念也是重要因素。

(一)皇帝是否喜愛

唐朝方面,《資治通鑒》載“上(唐中宗)好擊球,由是通俗相尚。”

比如說中宗的後繼者中,唐僖宗就沉迷於打馬球。他甚至在黃巢起義軍來勢洶洶時,留下了“擊球賭三川(節度使)”的“佳話”。

唐朝皇帝還樂於舉辦馬球表演,促使馬球更好進入民間。

一個國家,是容易“上行下效”的。皇帝喜歡打馬球,自大臣到百姓,就都會想要打馬球,甚至把打馬球當成自己的日常。

明朝皇帝喜愛馬球程度遠不及前代。宣宗時,馬球尚且還是一種宮廷行樂工具在《行樂圖》裡出現。到了明朝中後期,馬球成了節日特色娛樂活動,雖還存在,但少有和“皇帝的偏愛”掛鉤。

帝王不打球,百姓也不打球,馬球從日常活動變成了隻出現在端午、重陽等節日的特色活動,影響力就大幅消退了。

上圖_ 《明宣宗行樂圖卷》中的馬球場景

(二)馬球是否具有政治上的影響力

封演《封氏見聞記》載吐蕃人迎娶金城公主時,和唐人比試馬球連勝,於是“玄宗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以高超的馬球技藝為唐朝扳回一局,挽回了大唐丟失的臉面。

可見在唐朝,馬球作為一種運動和政治密切相關的活動,地位是很高的。

而在明朝,馬球的政治影響力大幅衰退,再無聽到馬球和外交聯繫的消息。

上圖_ 李白(701年-762年)

(三)尚武之風和尚文之風的差異

唐人尚武之風盛行,這突出表現在文人作品也有“硬漢精神”。高適、李白等文人身體素質過硬,在許多作品也表現出一種尚武的氣魄。就連自幼體弱多病的藥罐子李賀,也在《南園十三首·其五》寫到“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尚武精神也促進了馬球在士人間的傳播。如《唐摭言》記載:“乾符四年,諸先輩月燈閣打球之會,時同年悉集……覃因跨馬執杖,躍而揖之日:‘新進士劉覃擬陪奉,可乎?’諸輩皆喜。”

而明朝統治者認同宋人“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的觀點,又主張和平,乾脆貫徹了吳自牧《夢粱錄》“打球”“則非仕宦者為之”的對馬球的微妙態度,對馬球推廣不甚上心。而明人尚文不尚武,對馬球不大感冒。有明一代,少有聽說熱愛馬球的百姓、士人。

上圖_ 唐朝馬球

綜上可看,馬球在唐朝滿足了成為“國俗”的三個條件,而在明朝,馬球只是帝王的一種普通消遣,無緣成為“國俗”。

至此,打馬球這一活動,丟失了最重要的競技軍事性質,也沒有像娛樂活動冰嬉那樣成為國俗,衰落也就不可避免。到了清代,滿人重視本民族的特色活動冰嬉等,對馬球更加不上心。

文:夏禎

參考資料:《宋史》《資治通鑒》《新唐書》《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溫湯禦球賦》《封氏見聞記》《唐摭言》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