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江“剝離”盒馬,阿里新零售再調整

作為首家被阿里賦能的傳統商超,三江購物的進展一直備受矚目,線上對線下的改造能產生一個無敵新物種嗎?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謝芸子

編輯 | 徐曇

頭圖來源 | 中企圖庫

阿里的新零售在不斷的變動中尋求破局。

4月12日晚間,三江購物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浙海華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擬與關聯方杭州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盒馬”)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擬將其持有的杭州浙海華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浙海”)100%股權全部轉讓給杭州盒馬,轉讓價款為3000萬元人民幣。

某位接近盒馬的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該股權轉讓的更多原因在於“人事變動”。但在業內看來,本次股權變動至少表明:三江已經“剝離”盒馬,且在杭州市場,盒馬的運營權由三江購物旗下子公司轉為獨資公司杭州盒馬。

早前,杭州盒馬成立的消息曾讓媒體諸多猜測,坊間甚至有傳出“阿里要拋棄三江”的傳聞。而與此同時的另一則公告,可以說讓這一傳言不攻自破,在子公司股權轉讓後,三江購物披露人事變動:原總裁王露以及董事王曦若辭職;前盒馬小業態負責人陳岩出任新總裁,阿里集團現任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李永和出任董事。

“王露是董事長陳念慈的得力乾將,曾力推盒馬對三江的改造。”資深購物中心專家王國平表示。據《聯商網》梳理發現,2018財年,杭州浙海營業收入及淨虧損分別佔其母公司——三江購物營業收入與淨利潤的7.00%及9.62%,且杭州浙海佔公司的業務比重較小。也就是說,三江運營盒馬“得不償失”。

可以肯定的是,與大潤發相比,盒馬、三江兩年多來的聯姻算不上“愉快”,而三江的賦能者已轉變。一位新零售行業觀察家也告訴記者:“三江購物的賦能者,已由盒馬轉變為天貓超市。”本次事件背後,更多或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業態的內部調整。

改造效果不如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三江購物是寧波本地最大的線下商超,定位是“社區平價超市”,目前主要有超市、創新店以及小業態三種店型,皆採用連鎖經營的模式,商品結構一般以居民日常所需為主。

與諸多傳統商超一樣,受電商衝擊,三江購物營收一度慘淡。據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2016年,三江營業收入和利潤連續4年下滑。2016年11月,阿里巴巴以21.5億元入股三江購物,佔股32%,隨後,三江購物在阿里的助力下開始進行“新零售”改造,彼時,已是新零售標兵的“盒馬鮮生”成為三江的主要賦能者。

攝影:史小兵

從諸多媒體的報導中,可知三江的新零售改造方式有二:對存量門市的改造,以及新建創新門市的新零售實驗。對於存量門市的改造不外乎接入阿里生鮮新零售業態淘鮮達業務,打通線上、線下數據與流量,並對門市布局重新設計、擴大生鮮業務的貨架佔比,增加金融服務、改善門市購物條件。

而在改造現有門市的同時,三江購物也在不斷採用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模式,推出一些新店型,其中有線上、線下結合的“安鮮店”,以及可滿足社區一公里的小業態鄰裡店。

但在更多人士看來,盒馬與三江的合作並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

首先是因為阿里承諾的資金並沒有一步到账,早期三江的“新零售”改造大多由三江自己貼錢去做,改造程度較弱且進展緩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三江購物的184家門市中,上線淘鮮達的只有15家左右,佔比僅8.2%。

其次,與大潤發的情況不同,三江購物的基礎設施較差。《全天候科技》曾探訪報導,三江的店鋪門市面積較小、設施陳舊,並沒有配備盒馬的“懸掛鏈”,只是為淘鮮達專門劃出了一個小型倉庫,這也導致了效率的低下。而據三江的店員介紹,總部的勝豐店是淘鮮達單量最高的門市,每天線上的訂單數量大致在300~400單,但“很多上線淘鮮達的店鋪一天的訂單數都只有20幾單”。

此外,兩個團隊的磨合也的確出現了問題,有業內人士曾告訴記者,“阿里與三江在理念溝通上碰撞太大,導致落地變形”,這也是一度流傳“阿里欲放棄三江”傳言的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於“新零售”的期盼或許從一開始就過高。

王國平告訴《中國企業家》,雖然大潤發2018年的數據很好,利潤高達41億,但這其中租金收入就佔了約38億。當然在他看來,大潤發的淘鮮達業務增速很快。可以肯定的是,與大潤發相比,三江購物的新零售改造的確“一波三折”。兩年來,三江購物的整體業績也表現不佳,這些或也都成為三江不得不“剝離”盒馬的原因。

阿里“新零售”業態的調整

再觀察本次事件,三江新上任的總裁陳岩及董事李永和的身份值得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陳岩曾任華潤萬家全國小業態總經理,在2019年2月進入三江購物前曾為盒馬小業態的負責人。李永和早前任職於國美,2014年任職京東商城首席運營官,2018年加入阿里集團,現任職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此外,李永和也是天貓一小時達的主要負責人。

人事變動的背後,或是阿里巴巴新零售體系的內部調整。

在阿里體系中,天貓一小時達曾與由盒馬主導的淘鮮達“內部賽馬”,但自從天貓超市事業群成立後,天貓一小時達與淘鮮達不斷整合。目前來看,天貓一小時達主要針對接入淘鮮達業務的線下商超,而盒馬所承擔的任務之一也是將天貓超市的流量“線下化”,從本次三江購物的賦能者變動或也可以看出,對於傳統商超,未來或更多由天貓超市負責。

來源:中企圖庫

且在杭州市場,盒馬鮮生的運營權已從合資公司轉變為獨資公司,也就是說對於二、三線市場,盒馬將更加重視,正如其CEO侯毅所言,盒馬正在“降維進攻”。

2019年3月,侯毅在某次活動上曾披露了已經在測試中的新業態——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F2與盒馬小站,其中盒馬mini定位城鎮、甚至是縣市。而在更早前,大潤發與盒馬鮮生共同推出“盒小馬”店型,由大潤發負責經營管理。

與盒馬鮮生相比,盒小馬相對較小,沒有餐飲與海鮮業態。截止到2019年1月,盒小馬全國門市總數達到16家。值得一提的是,盒小馬在江蘇的首家門市已於不久前關閉,雖在部分人士看來,該事件為孤例,並不具備代表性。

在百聯谘詢CEO莊帥看來,盒馬大店的運營成本較高,營收面臨壓力,為了快速擴張,盒馬又不能放棄二、三線市場,也正因此,“小業態”成為當下的主旋律。且在“小業態”方面,阿里也一直在做嘗試。

2019年3月,阿里巴巴與百聯集團斥資10億打造的逸刻便利店在上海正式開業,此外,好鄰居便利店的最大股東“鮮生活”也一直被視作阿里系。而在三江購物,新上任的總裁陳岩也在“小業態”領域深耕許久,這或許也意味著,三江未來的新零售改造也會更多往“小業態”發力。

那麽在諸多變化後,三江購物的未來會好嗎?

早前,三江購物董秘泮霄波曾表示,新零售目前尚無明確的定義,處於探索階段。相信這句話至今依然受用。但對於三江來說,與阿里合作也確實也帶來了好處。2016年11月,因受阿里投資事件提振,三江購物曾連續14個交易日漲停,股價暴漲超過3倍。

2019年4月12日,三江購物發布最新財報,數據變得樂觀。

財報顯示,2018財年,三江購物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33億元,較2017年增長9.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12億,同比增長2.7%。其中,三江線上營收約為2.72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6.86%,同比增加275.55%。此外,三江購物方面稱,截止到2018年底,三江購物有效收費會員總數92.67萬人,同比增長0.5萬人。且通過三江購物APP、創新店、淘鮮達等加快了線上線下的融合。

可以看出,阿里巴巴與三江購物聯姻至今,雙方還在尋找平衡中,線上對線下的改造產生一個無敵新物種之路還任重道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