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人為買美體儀鬧自殺,保健品為何專坑老年人?

風青楊

7月24日,四川宜賓。陳女士的婆婆受邀免費參加一款美體儀體驗後,回家鬧著要買,不買就要自殺,她稱這款售價13900元的儀器可治百病。陳女士認為是推銷員的洗腦讓老人上當,目前當地市場監管局已責令該店整改。

猶太人經商法則認為兩類人的錢最好賺:女人和小孩。揆睹現實,比女人與小孩更好賺的是老人的錢,尤以保健之名,軟肋幾乎一擊就中,屢試不爽。說句實在話,有些老人比小孩子還好騙。小孩子有父母看管,身上也沒錢,騙子瞧不上,老人就不同了,具備「三要素」:有錢、怕病、沒人管,騙子容易乘虛而入,抓住老人心理大「忽悠」。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許多上當受騙的老人,並非孤陋寡聞,沒見過世面,很多堪稱人情練達的長者、世事洞明的智者,他們為何也上當?多半老人心態使然,與眼界、見識沒有多大關係。一是深層焦慮:疾病與死亡。一生哲學比不上半個小時痛苦,當焦慮灼傷自信、恐懼沖毀理性,決策便會偏離正常思維,要不然皇帝英明神武如李世民也一樣受騙;一是空巢焦慮:空寂與茫然。盯上老人的保健品推銷員大打「感情牌」,有老人形容,「比自己的兒子女兒還要親」。話說到這份上,老人豈能不上當?

老年人群體對理療儀之類的保健品的癡迷,恐怕還並不完全是一個市場問題。有人形象總結,當前最暢銷的書,不再是青春文學,而是養生書,最常見的養生方法,不是鍛煉,而是吃。老年人對保健品的癡迷,與那些對養生食品以及各式來路不明的所謂養生大師的追捧,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有著社會文化成因上的同構。比如,國人素來缺乏生命教育,由此形成對養生、玄學的執拗和迷信,在老年階段會體現得特別明顯。

這些年,無良商家抓住老人企盼健康長壽的心理,打出「義診」「健康講座」的旗號,邀老人參加免費體檢,施以贈送禮品之類「恩惠」,其實是「軟刀子」專砍老人。「義診」不義,結果總是一身毛病,不治不行。而要治病,那麼保健品商的產品效果最好。講座就是雇「托」演雙簧,或以「最新科研成果」蒙人,或以「權威醫學實驗」嚇人,不由老人不信,信則跌進陷阱。

當然我們可以責備老人為什麼總是輕信,不長記性,但這事實上卻被一些部門當成了「免責聲明」。食葯監部門說,保健品不是藥品,我們無權管理。衛生部門說,「健康講座」不屬於診療行為,我們無權干涉。工商部門說,這夥人打遊擊戰,想要證據確鑿抓住他們,談何容易。歸納這些說法,與其說反映了受騙老人咎由自取,不如說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

保健品行銷打什麼套路牌呢?很多保健品的行銷都是通過套近乎的方式,先以培訓講課的方式拉攏人氣。再者就是他們上課的地方不是相關部門的辦公場所,講課的地方都是臨時性租用的。還有對於售葯群體,大多都是退休工人,手中有一定的財力,並且都是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的人員。再選定人員之後,他們再拋誘耳,以免費試藥,或者是先買葯後返利的形式,或者是搞限量出售,忽悠老人,最後將藥品售出後,捲款走人。

對此亂像,曾經有人認為,兒女對老年人缺少關心是推銷員攻破老人防線的原因。殊不知,兒女再細緻,也不可能不讓老人單獨行動,而那些「孝順孩子」,則是術業有專攻。把責任完全歸咎於兒女,也是不公平的。事實上,許多子女也都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進行過勸阻,但這並不能完全製止老年人的購買行為。有些老年人甚至為此故意欺瞞家人。到了最後,明知道自己受騙,口頭上也不肯承認。

我們應該看到,雖然某些產品或服務在推銷過程中可能並不存在「強買強賣的行為」,但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甚至誤導、欺詐的問題?產品質量有沒有保證?產品價格是否合理?這些都是相關部門應該進行監管的。或許正是由於相關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涉老」騙局才會愈演愈烈。

很顯然,現在已經到了非管不可的時候了。管,不應該只是行政的管,而是要進行法律的管。在刑法有關詐騙罪的司法解釋中特別提到,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如今保健品詐騙已成公害,致無數家庭破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危害不遜於電信詐騙。呼籲該像打擊電信詐騙一樣打擊保健品詐騙,通過聯合執法、社會參與、家庭乾預,圍獵保健品詐騙。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