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數據看傳統菜攤“觸網”熱度

圖為石宗容正在為線上訂單打包蔬菜。 劉賢 攝

生鮮蔬菜“飛入”尋常百姓家 大數據看傳統菜攤“觸網”熱度

中新網重慶3月21日電(記者 劉賢)在重慶南坪一菜市場經營菜攤15年的石宗容正忙著給一堆蔬菜打包,攤位附近顧客不多。她說:“現在八成的銷售都在線上,許多老顧客都不到菜市場買菜,改為線上下單。”

外賣生鮮蔬菜“飛入”尋常百姓家

生鮮外賣在中國興起,正從高端超市覆蓋到傳統菜市場。一個小小的菜攤與互聯網連接,也能實現生鮮外送服務。在某生鮮外賣服務的APP上,選擇菜品下單,二三十分鐘就有外賣騎手將菜市場的生鮮蔬菜送到家,這種生活方式隨著傳統菜攤“觸網”變得越來越流行。民眾不必再到人群密集的菜市場買菜,省時省力。

20日上午,重慶南坪正揚大市場內各種蔬菜琳琅滿目,十分新鮮。幾乎每個菜攤上都有付款二維碼,有的還掛有線上下單、外賣送菜的招牌。

石宗容在這個市場有外賣菜攤“一姐”的名頭,最高一天能接約150個線上訂單,銷售額五六千元(人民幣,下同),約為傳統線下銷售額的2倍。

“有顧客來買菜,我就遞上一張名片,推薦掃碼線上下單。”石宗容笑稱,重慶夏天熱,易出汗,許多老顧客知道能線上買菜外送到家後就不來菜市場了。線上買菜單價隻比線下貴幾角錢,顧客都能接受。

線上菜品規格標準化也是吸引客人的原因之一。石宗容說,習慣上,傳統菜市場賣菜一般量都比較大,很少會50克、100克地賣。但線上提供這種規格較小的菜品,受到顧客喜愛。重慶人愛吃火鍋,一般做頓火鍋要十幾種菜,在線上買小規格菜品就十分方便,還避免浪費。

石宗容的線上顧客年齡大多在20到40歲之間,約有一半是線下老顧客轉化來的。從2017年通過“餓了麽”APP線上賣菜開始,石宗容菜攤的銷售品類從3個拓展到600多個,銷售量也越來越大,有時候還要在市場內的其他菜攤買菜銷售。

圖為“90後”朱欣欣帶著家裡經營的菜攤“轉型升級”。 劉賢 攝

傳統蔬菜零售尋求“上網減壓”

如今,市場內越來越多菜攤相繼“觸網”。

“90後”朱欣欣帶著家裡經營的菜攤“轉型升級”。她告訴中新網記者,前幾年,經營傳統零售菜攤已感到壓力,周邊新建的菜市場和超市越來越多、各個社區的便利店也提供生鮮蔬菜。以前,正揚大市場上午是人擠人,現在客流少了很多。她家攤位銷售菜量少了一半。2018年,她開始接觸各種線上外賣平台,經營自己的網店。

“2019年線上營業額開始爆發式增長。”朱欣欣說,線上和線下的銷售額平分秋色。隨著外賣平台積累更多顧客,線上外賣銷售更有前景。

“菜老包”2017年從重慶起家,是幫助傳統菜攤、菜市場轉型線上的服務商。其重慶負責人何建庭告訴記者,像石宗容家這樣通過“菜老包”轉型的菜攤,在全國有2000多家,2018年線上銷售額約5億元。

“這是一個新興行業,增長太快了。月單量一年增長了10倍。”他說,有的客戶身在美國,為了照顧行動不便的父母,也在線上下單送菜到父母杭州的家。

大數據看傳統菜攤“觸網”熱度

“餓了麽”的數據顯示傳統菜市場“觸網”後的熱度:南坪正揚大市場、天星市場、嘉禾市場、五裡店市場、洋河市場訂單量在重慶排名前五,近一年訂單量分別增長7倍、268倍、25倍、10倍、2倍。

從傳統菜市場線上發展的全國數據來看,2018年上“餓了麽”買菜的訂單量同比增長80%,消費金額和用戶數同比增長一倍。

一些地域特色和個體特點也通過傳統菜攤的線上訂單數據顯現出來。近一年來,重慶消費者買菜的訂單筆單價為40元,比全國整體略低。與全國消費者整體相比,重慶消費者線上購買海鮮肉禽訂單佔比相對較低,相反,蔬菜豆品訂單佔比高達90%,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隨著外賣的紅火,石宗容的菜攤正煥發出新的生機。以往進貨、銷售,全憑多年積累的經驗,如今有了“大數據”這個“秘密武器”,她可以直接實現菜攤的“在線化、數字化”,更精準地預估進貨,做好庫存管理。石宗容說,她的菜攤已從“夫妻店”變成現在2人外采、1人包裝、1人管理,“生意太好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