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遠古鯊魚是如何進化的,它們是否有什麽先進的“策略”

回到3.7億年前的泥盆紀時期的海洋裡,一大群怪異的遠古海洋生物在珊瑚叢的陰影中自在地遊弋:長鼻肺魚、螺旋菊石……但是,最令人驚訝的可能還是大家所熟知的生物——鯊魚。1~2米長的紡錘狀身體,排列複雜的尖銳牙齒,就像現代鯊魚一樣,遠古鯊魚同樣讓人感到震顫。

化石和其他證據表明,從鯊魚最初出現在地球上以來,它們總體上以變化很小的進化方式生存至今,這足以證明鯊魚的身體構造十分受用,能有效地把握進化方向,達到長期的適應性。最近一項非常精確的研究證明:一些種類的鯊魚,包括它們的遠古祖先,能隨時改變牙齒的狀況以適應食物的變化。

絕大多數人對鯊魚最直接、最鮮明的印象是,它如校車般長的身軀和令人生畏的血盆大口——在那些無望的海底動物被其一口咬住之前,鯊魚滿口的尖銳牙齒早已令它們膽寒。其實,絕大多數鯊魚,無論是能迅速咬住一條金槍魚的灰鯖鯊,

還是喜歡躲在一旁偷偷摸摸搞突然襲擊的沙虎鯊,

它們的措食行為都不值得炫耀。海洋軟骨類魚在取食時往往會選擇一些容易抓到的獵物,比如易碎的海星、螃蟹和海膽。因此,海洋動物的食性可以通過它們的牙齒來進行推斷:三角形的牙齒非常適用於咬切和大力撕扯,鯊魚的牙齒就屬於這種類型,因此它能吞食比自己的頭還要大的食物;像長釘一樣排列的牙齒適合於捕捉滑溜溜的魚類;而光潔緊密的牙齒則適合於碾磨食物。

生活在印度洋一太平洋海域的白斑點竹鯊,

是當地的小型土著鯊魚,在許多水族館裡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因為它們比較容易餵養和繁殖。海洋生物學家柯瑞爾A·D·維嘉就擁有這樣一群鯊魚,用來研究鯊魚的獵食行為和游泳技巧。

一天,動物研究生羅曼斯在餵食時,沒像往常那樣給白斑點竹鯊投食像烏賊、魚一樣的軟體食品,取而代之的是給了鯊魚一些英格蘭螃蟹。令他吃驚的是,鯊魚們不僅一擁而上,好像非常喜歡這些可以換換口味的小點心,而且嘴裡還不時吐出一些螃蟹殼。這讓羅曼斯有點吃驚,他意識到,鯊魚並不如他原本想象的那樣,一古腦兒地將螃蟹囫圇吞下,而是將它們弄碎後再食用。

在自然界,白斑點竹鯊的食性非常廣泛,包括各種小型魚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如蝦、螃蟹等。令人稱奇的是,白斑點竹鯊的牙齒在面對不同的食物時就變成了一個“多面手”:尖銳細小而又十分完美的牙齒能一口咬住獵物,並借助於頭部的猛烈甩動將獵物撕成碎塊。但是,尖銳的牙齒更適宜叮咬獵物,那麽,當白斑點竹鯊在咬食一些有著良好保護的披甲類動物時,它們又是如何避免牙齒受到衝擊的呢?

借助高速攝影機的幫助以及解剖實驗,羅曼斯終於破解了白斑點竹鯊牙齒的秘密——牙齒角度的靈活改變。鯊魚愛好者都知道,鯊魚一般都長有幾排牙齒,鑲嵌在鯊魚齶部彈性非常好的韌帶組織裡。這些韌帶組織就像一條傳輸帶,當前面的牙齒老化、脫落時,能將後排的牙齒輸送到前排。通常,最前排的牙齒擔負著撕咬和碾壓獵物的作用,這時後排的牙齒呆在原地,一點也不礙事,直到被輸送到前排才發揮自己的功能。這樣,鯊魚的牙齒就處在不斷更新和替換之中。

羅曼斯還發現,富有彈性的牙床韌帶能確保白斑點竹鯊魚的牙齒改變方向,以適應獵物的堅硬的部分,如外殼和骨胳。也就是說,白斑點竹鯊的牙齒具有雙重功效:當遇到柔軟的獵物時,牙齒的尖端部分刺人並牢牢地抓住獵物,再借助頭部的劇烈擺動將獵物撕成兩半;而當遇到堅硬的獵物時,牙齒的尖端部分並不刺入獵物體內,取而代之的是,牙尖折向口腔內,讓牙齒的邊緣接觸獵物的硬殼,就像將一塊金屬片擱在堅硬的表面上,平直的牙齒面更適合完成壓碎硬殼的工作。有意思的是,白斑點竹鯊的牙齒的這種完美系統無須經過特殊控制,獵物的硬度就決定了牙齒呈叮咬狀態還是碾壓狀態。

白斑點竹鯊的牙齒讓人想起了它的另一位遠古親戚,這種只能從化石中一睹其風采的遠古鯊魚也擁有一副令人生畏的牙齒。

也許,牙齒的完善就是鯊魚奉行的最古老、最普遍的進化策略——大白鯊雖然不擁有能移動轉向的牙齒,但它靜態的利牙同樣可以毫不費力地咬斷衝浪板,而沙虎鯊咬穿堅硬的海龜殼就像鏈鋸切割松樹一樣輕而易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