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超級女聲》到《即刻電音》:更專更洋更包容

蹦迪、打碟、社會搖……這些熟悉的名詞都是普通人理解電音的線索。《即刻電音》的價值在於讓電子音樂作為一種獨立、完整、有態度的音樂表達,被更多人所了解,在“抖腿”和“土嗨”之外找到新的空間。

某種意義上,音樂綜藝可能是國人消費力最旺盛的娛樂節目。在過去十餘年間,沒有什麽比音樂綜藝更老少鹹宜。加之中國的音樂種類豐富,為此類節目的開掘提供了無限寶藏。這一點似乎適用於全世界,有一個顯著的趨勢,不同國別、地域音樂的交叉融合,促使音樂節目成為立足本土、面向國際傳播的重要流行文化載體。

2018年,中國的音樂綜藝開始出現全面轉向,“垂類節目”——即細分題材的節目——嶄露頭角,發展到這個階段,需要細分題材才能夠應對創新的需求,同時閱聽人的審美選擇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中國有嘻哈》在2017年成功試水,加速推進了圈層音樂文化轉化為綜藝節目。直到去年年末,真正意義上的一檔電音節目《即刻電音》誕生,新一輪音樂綜藝的更新似乎正在發生。

中國音樂類綜藝節目的探索其實一直沒有停止過,80年代的“青歌賽”、“卡西歐”杯家庭演唱大獎賽等都是先行者。但真正掀起風暴喚起全民,還得從2004年的《超級女聲》算起。此後的15年間,音樂綜藝發展方興未艾,動輒引發“狂歡”。

《超級女聲》最火是在第二屆的2005年。以李宇春等為代表的平民偶像崛起,讓人們看到音樂綜藝創造的無限可能。“草根成名+全民參與”,音樂不再是僅供閱聽的美學感受,更是全民娛樂。另一個加速器是2012年引進國外模式的《中國好聲音》,此前被選秀屬性反覆消耗的音樂綜藝迎來了回歸音樂本位的一次更新。

在那之後,受到海外模式的影響,一大批創新形態的音樂綜藝開始湧現:《我是歌手》《蒙面歌王》《我想和你唱》《夢想的聲音》等節目各異,有的沿用選秀傳統,有的采納競演形式;有的聚焦素人,有的拓展著“星素結合”。15年裡,“聲音的戰場”從未偃旗息鼓,有數據顯示,最鼎盛的2013年有多達13檔音樂綜藝同時亮相暑期檔。熱鬧從未斷裂,可“狂歡”之下必有疲軟。

有人評價今天的音樂綜藝已到了這樣的節點:“音樂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如同每一次更新過後的節目同質化浪潮都勢必帶來瓶頸,節目僅靠“玩法”創新已然不足以滿足觀眾的期待。過去兩年的題材開拓,我們也看到了嘻哈、街舞等全球青年文化嶄露頭角,在節目化的過程中或偶然或必然地“出圈”(打破圈層效應),成為爆款。這為原本就積累下了龐大閱聽人基礎的音樂綜藝帶來了更豐富的想象:轉捩點之下,還有哪些真正的音樂內容增長點?

囿於社會歷史的特殊性,加之包括民間在內的本土音樂形態過於紛繁,中國與世界潮流音樂的接軌呈現出一種顯著的滯後性。發軔於上世紀40年代的電子音樂,直到40年後才在中國落地。

落地後風靡於迪廳的電子音樂,在中國廣大百姓的最初印象是抖腿、土嗨。電音沒有太多歌詞,消弭了語言差異可能造成的屏障,更多聚焦於節奏以及對節奏的製作,加上對傳統電子舞曲的結構進行的再創作,給聽者創造出更多審美的快感,情感體驗更鮮明。於是乎,更多普通聽眾便將這種“不明覺厲”的音樂形態跟他們所能認知的場景關聯到一起——蹦迪、打碟、社會搖……這些熟悉的名詞都成為普通人理解電音的線索。因此,推廣電音節目很可能讓普通觀眾的心中首先聯想到的是《午夜DJ》。

《即刻電音》的價值或許就在這裡:讓電子音樂作為一種獨立的、完整的、有態度的音樂表達這一事實,被更大多數人所了解,在“抖腿”和“土嗨”之外找到新的空間。《即刻電音》的特邀主理人Alan Walker作為全球知名電音製作人,在節目中改編了自己一手打造的電音神曲《faded》,讓這種音樂形態從一開始就展現出了很“高級”的模樣。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聽電音的群體已達2.86億,剛剛過去的2018年這一數據或達3.5億,還有人預測今年的規模將突破4億。可觀的數據背後,是中國流行音樂市場對國際化的音樂流派、類型的更高兼容度,包括現實中快速成長的電音廠牌、電音節,作為細分領域的電子音樂正表現出更強的市場卷入度和對年輕人強烈的吸附效應。

有了對節奏、製作、態度等特質的準確認識,《即刻電音》這樣的節目創新才能跳出抖腿、土嗨的窠臼,向著專業層面的更深度拓展。事實上,在騰訊影片推出《即刻電音》前,早已有先行者躍躍欲試。兩年前曾有一檔對準電子音樂進行再創作的節目,雖然野心十足卻最終反響平平。讓電音走向大眾化,這是難點。

在這一點上,《即刻電音》的調性顯然更明確。小眾音樂市場多年來普及難、傳播難,節目首先想要改變的就是這一困境。在最終的呈現中,我們看到節目對電子音樂類別更包容的標簽,主理人和選手更多元的專業探討,選曲和編曲兼顧普通觀眾的審美,厘清電音原理和特徵。相比其他音樂品類,注重律動、節奏既是一個創作難點,也是一個創新亮點。顯而易見,這些嘗試都有益於電音通過節目化走出圈子,增加大眾影響力。

相比海外市場對電子音樂的熟稔度,要打造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電音節目需要從“定義”這個基礎工作開始。《即刻電音》值得稱道的一點也在於“先糾偏、再培養”的遞進,沒有冒進著立刻改頭換面,而是有耐心地從普及走向傳播。

縱觀今年各衛視和平台的編播計劃,更多電音節目都箭在弦上,如果能夠順利上線,勢必會繼續開拓這一“垂類節目”的更廣泛影響力。而這些,都會在《即刻電音》撕開的口子裡繼續往下扎根。

文| 何天平

圖片來源/《即刻電音》官方微博

本文刊載於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報》C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