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用不起靶向葯,肝癌患者也不至於全指望介入治療

原發在肝臟的癌症包括肝細胞癌(HCC)、肝內膽管癌(ICC)以及兩者的混合型(HCC-ICC)。雖然通常意義上的「肝癌」指的是肝細胞癌,但臨床研究顯示肝內膽管癌與肝細胞癌兩者的治療是有共通之處的,所以這裡不再分而論之。

肝癌的治療主要分為三種:

  • 外科手術/肝移植

  • 局部消融/介入治療

  • 藥物系統治療

不能接受手術或肝移植的患者一般會接受局部消融、介入治療和藥物治療。如果肝細胞癌發展到了晚期,局部治療的價值會大大減弱。因此,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往往會接受藥物系統治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以及國內外醫學指南的推薦,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標準用藥是索拉非尼和侖伐替尼;在一線治療失敗後,可以考慮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此外,在美國,PD-1抗體也可用於肝細胞癌的二線治療。

擺完了理論,再說現實。

中國肝癌患者數量如此之多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國B肝的流行。從病毒性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細胞癌,病程往往持續十幾年,許多家庭被耗盡了積蓄與信心。而反觀這些肝癌藥物,動輒幾萬的月治療費用讓患者望而卻步。

在醫藥費用的重壓之下,不少肝癌患者會冒著風險購買來自印度和孟加拉的索拉非尼、侖伐替尼仿製葯。使用這些未經審批的仿製葯雖然能為患者節省大量開支,但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風險一方面來自仿製葯本身的質量。據報導,印度不少仿製葯企業都未經授權和批準違規生產仿製葯。這些仿製葯有效成分的含量難以保證、用於治療有可能讓腫瘤迅速產生耐藥性,不僅白白浪費了治療的機會也同樣花費不少。

另一方面的風險是安全性。藥物除了有效成分之外,輔料的使用也非常有講究,不具備資質的仿製葯企業使用的輔料質量參差不齊,導致仿製葯的不良反應也難以預測。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醫患關係普遍緊張,再加上近期聊城醫生被處罰事件的社會影響,臨床醫生會極力避免陷入仿製葯使用的糾紛。這就意味著如果患者因為服用未經審批的仿製葯而出現問題,將很難得到應有的醫療保障。

買原研藥物太貴、買仿製葯太險,難道不用藥?

如果換個思路,臨床試驗或許是肝癌患者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臨床試驗指任何在人體(病人或健康志願者)進行藥物的系統性研究,目的是確定試驗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抗腫瘤新葯的臨床試驗是一款藥物上市銷售必須要面臨的考驗,為了證實其安全有效必須招募癌症患者參加。

同時,基於醫學倫理和保障患者利益的考慮,臨床試驗是自願參加,並由申辦方提供免費的試驗藥物、由臨床試驗中心(醫院)的研究者提供醫療服務。患者服藥後的所有表現將被記錄下來,用以分析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

臨床試驗的存在從主觀目的上來說的確不是為了治療癌症患者,但從事實出發,癌症患者在參加臨床試驗的過程中不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還有許多額外的獲益。

首先是醫護人員的關注。從患者簽知情同意到入組接受治療,所有的不良反應都將被密切關注。另一方面,醫生也將慎重的評估療效,畢竟這關乎藥物是否能夠上市。

其次是經濟負擔的減輕。參加臨床試驗是一種志願者行為,申辦方為了保障患者的權益,需要提供不用支付任何費用的藥物和檢查。這對患者而言,既得到了治療也不用支付醫藥費用。

還有就是提前用上最新的治療方案。一款抗腫瘤藥物的整個研發歷程接近十年,從臨床試驗階段到上市銷售至少也要3~5年。也就是說患者今天了解到的新進展,要到數年之後才能買到葯。顯然,這個時間是很多患者等不起的。

正是因為臨床試驗客觀上為很多癌症患者帶來了獲益,國內外醫學指南都會推薦沒有標準治療的患者考慮參加臨床試驗。

總而言之,經濟因素早已不是癌症用藥的絕對限制,真正決定命運的是遠見與卓識。

*聲明:本文旨在科普腫瘤醫學和新葯進展,任何重大醫療決策請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臨床招募】

PD-1抗體聯合安羅替尼或貝伐珠單抗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臨床招募進行中。

招募患者:

  1. 經病理組織學或者細胞學檢查確診的不可切除肝細胞患者

  2. 不適合手術或局部治療,或經過手術和/或局部治療後進展,同時根治療法也不適用

  3. 未接受過全身治療

  4. 文章來源:ai幫幫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