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子腰椎上長了鵝蛋大腫瘤,世界最前沿三大技術為他「撐腰」

楚天都市報3月8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 謝雪嬌 張亞 孫允龍)6日,同濟醫院骨科李鋒教授團隊藉助3D列印技術、混合現實技術及計算機輔助導航,世界上三大最新技術成功為一位腰椎腫瘤患者實施了「腰椎腫瘤切除和重建手術」。據悉,此為全國首例聯合此三大前沿技術輔助脊柱腫瘤切除重建手術。

39歲的田先生是位做裝修生意的個體戶,一年前開始出現腰部反覆疼痛的癥狀,休息下後疼痛還可以緩解,他就沒當回事。過年後感覺疼痛加重,當地醫院核磁共振顯示腰椎上長了腫瘤,鵝蛋大小,不偏不倚的侵蝕在第五節腰椎上,正是腰椎和骨盆連接部位附近。一聽是腫瘤,田先生心慌了,聽說脊椎上做手術,不是跛就是癱。忙來同濟醫院骨科就診。

通過對患者詳細的身體檢查、穿刺活檢和綜合評估後,確診田先生是腰椎骨巨細胞瘤,第五腰椎破壞70%以上,鄰近軟組織也有破壞。這種腫瘤屬於交界性的有惡性傾向的良性腫瘤,若不徹底切除,患者疼痛會逐漸加劇,甚至因骨質坍塌而癱瘓,若腫瘤細胞轉移更會危及生命。在早期若能儘快徹底的、完全的切除腫瘤及被侵蝕椎體,病人很可能完全戰勝腫瘤。

李鋒團隊經過多次討論後,決定聯合應用「3D列印+混合現實+計算機輔助導航」三大前沿技術,為患者量身定製微創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

術前4天,根據田先生的原始影像學資料,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來的病灶模型被及時送到了李教授手中。李教授立即帶著模型到病房為田先生「再現」病灶環境,詳細講解了手術方案。田先生說:「看片子我看不懂,看這個就一目了然,能看懂了,這下心裡就不那麼怕了。」

術前2天,通過3D列印製造的個性化人工椎體被送到了骨科,這個椎體將在腫瘤切除後,植入到田先生的腰椎上,代替被腫瘤侵蝕的椎體。

3月6號,正式手術日。術中,李鋒教授戴著黑超一樣的虛擬眼鏡,只見李鋒的幾個看似輕輕鬆鬆的手勢操作,便將田先生病灶模型和人工椎體模型的虛擬3D影像跟田先生的真實腰椎吻合,更精準的切除腫瘤。在將全麻的田先生變換多個體位後,包含腫瘤的第五腰椎終於被整塊切了下來。固定人工椎體時,李鋒一邊拿著一根毛衣針一樣的物體在田先生脊柱上探測一邊抬頭看手術床尾的計算機螢幕,螢幕上是田先生的脊柱影像圖,遊標隨著李鋒手的移動而在圖上移動,依據圖來導航以尋找合適的植釘位置。

手術順利結束。腫瘤和被侵蝕的椎體被切除,人工椎體被兩根矯形棒和八顆螺釘穩穩固定在脊椎缺口處,脊柱結構重建。與傳統手術方案相比,患者創傷減少,軟組織及血管、神經等破壞更少,腫瘤清除更徹底,局部腫瘤複發率更低。術後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安返病房。病灶已送檢,將根據病檢結果指導進一步的治療。目前,病人神志清醒、腰痛緩解、恢復良好。

李鋒介紹,醫療水準的提高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藉助材料科學、計算機技術等學科新技術的輔助,骨科醫生能為這種大型手術的患者提供更加科學、先進、安全的醫療質量和服務。也許不久,科技的發展和互通融合將建立更為高效的個性化脊柱重建治療體系。專家提醒,脊柱也會長腫瘤,且只有CT和核磁共振才能發現。腰部疼痛、背痛要引起重視,積極隨診,定期行影像學檢查,不能掉以輕心。

三大前沿技術鏈接:

3D列印完美再現病灶結構

根據患者原始影像學資料,利用工程軟體重建以病灶為中心的三維結構模型,同時自主設計了完美匹配該患者生理結構的人工椎體假體,通過3D列印技術進行快速製造。這種個性化定製的人工椎體的形態結構與正常人體椎體相近,具有自穩定設計,可提供更優異的即刻穩定性,其內部梯度孔隙構造還可以誘導成骨和骨長入。

混合現實(MR)如同播放立體電影

MR技術是將患者病灶的虛擬3D影像投射到手術區域中,實現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信息互通的技術。患者的病灶模型和假體,可以利用MR設備進行實景立體播放,彌補了影像學片子無法現場立體成像的缺陷。術前患者及其家屬可以像看電影一樣了解病情和手術方案,術中醫生戴上MR眼鏡通過手勢操作三維影像的移動、縮放,適配患者的體位,劃定腫瘤的邊界和切除範圍,醫生不再完全依賴於想像力做手術,真正做到邊看邊做,心中有數。

計算機導航提供植釘「離線地圖」

精準植入椎弓根螺釘是脊柱外科手術的基礎,因椎弓根狹窄和結構變異,操作容錯度小,術中病人體位的改變也影響醫生對定位點和角度的判斷,因此要求手術醫生具備豐富的解剖學背景知識和操作經驗。利用導航技術簡化螺釘植入過程,即通過X光機提前下載術中病人脊柱的「離線地圖」,醫生只需要按圖索驥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進釘位置、角度和深度,真正做到一次性植入完美路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