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州天字第一號碼頭,梅州人獨資興建!

天字第一號

這裡,曾是清代的“官碼頭”,數不清的軍政要員、達官貴人,在這裡下船,接受隆重的歡迎儀式;離開時,也在這裡“恭請聖安”,上船起航。這裡,還曾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令人震撼的一幕幕場景:烈士曾在此英勇就義,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能仁志士,在這裡下船上岸,懷著救國的夢想…

▲上世紀20年代的天字碼頭

明代始建歷史悠久

據《廣東通志》記載,天字碼頭的興建,可追溯至500多年前的明代:“明代省垣未有碼頭,時有埔(大埔)人李壽相操船業,廣行善事,獨主築碼頭,現永漢南路(今北京路)天字碼頭即其遺址。”

《大埔文史》更加詳細地記載了這個碼頭的來龍去脈。據說,在明代成化(1465-1488)初年,大埔縣三河壩水上人家李壽相與妻子雙雙逃荒來到廣州,投靠在梁家船上當船工。有一次,李壽相正在船頭撐篙,猛然看到江上漂來一位溺水者,善良的李壽相,毅然跳入水中,憑著良好的水性,幾經周折,將溺水者救起,並送往蓬寮家中取暖。第二天,他才知道,這名溺水者,原來是富商陳家之子,因遊江賞月,失足落水。為報救命之恩,陳公子送給李壽相1200兩銀子。

李壽相有了銀子,便自購船隻,在各個碼頭間奔波經營。數年後,憑著出色的才乾,他的船隊已擁有船隻20多艘。在往來運輸的過程中,他覺得珠江岸邊沒有一個專供裝卸的大碼頭,很不方便,於是獨自出資,在永漢南路建了一個碼頭。

已無法考究,興建之初,天字碼頭是什麽樣的狀況了。但廣州歷來是全國舉足輕重的對外通商口岸,水面寬闊,內河航運發達,人員、貨物往來十分活躍,作為珠江邊較早出現的碼頭,天字碼頭無疑為這種交流提供了便利。並且,明初,廣州合宋代三城為一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擴建,興建了直通江邊的道路。出身貧寒的李壽相,由此實現了他的水陸聯運,生意興隆,富甲一方。

官方專用聲名顯赫

老廣州,是一個河網交織的美麗水鄉,大大小小的碼頭,遍布城鄉各個地方,並多以地名來命名,為何獨這個碼頭以“天”字來命名?

“天字”,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意義。我國古代編排號數,多以童蒙之書《千字文》來排序,《千字文》開篇便是“天地玄黃”,“天”是排在首位的字。以“天”字來命名碼頭,含有“第一號碼頭”的意味。天字碼頭何以敢稱“第一號碼頭”?

這要從清代雍正年間一個名叫王士俊的大官講起。王士俊是清康熙年間進士,為官清正廉明,當時與田文鏡、李衛等齊名。1725年,他得到廣東巡撫楊文乾賞識,赴廣東任事,三年後,擢升廣東布政使,成為主宰一方的地方官。1729年,他在天字碼頭附近,修建了“日近亭”,供接官之用,因此,“日近亭”又被稱為“接官亭”。從此,天字碼頭成為官家專用碼頭,民船不得在此停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