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奇葩說》李誕:你的喜歡,99%是沒用的

作者:阿何

來源:阿何有話說(aheshiwo)

撰文 | May

最近看了一期《奇葩說》,有一個辯題很有意思:高薪不喜歡和低薪很喜歡的工作,你選哪個?

這道題恰恰是現實生活中年輕人面臨的兩難選擇:

電腦專業出身的小悅熱愛表演,以跑龍套的角色參加了一些影視劇,一個月下來只有可憐巴巴的1200塊錢,生活費都是靠在網上給別人改程式賺的;

表弟畢業的時候,和女朋友兩個人開了一家陶瓷工作室,從剛開始一個月沒有一筆訂單,到打通線上線下售賣管道,甚至有外國人買下當紀念品帶回國,他們很慶幸自己堅持了本心,能把自己熱愛的事情作為工作從事……

哪怕“人間不值得”的李誕也無法“免俗”。

李誕喜歡寫認真的文學作品的熱愛程度,遠遠超過他做脫口秀的熱情。可諷刺的是,他做脫口秀的收入,是他寫文學小說的100倍以上。

正如蔡康永所說:拿到錢之後,我們才有資格體會錢對於人生的意義。在大家做出選擇之前,我想和大家談談我對“喜歡”的理解。

| 01喜歡,是有代價的

正如蔡康永所說,喜歡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僅憑“喜歡”作為選擇一項工作的喜好,無外乎是一種冒險。

我有個在北京工作的朋友阿宇,他畢業那年就去當了北漂,經過7年的摸爬滾打,如今也做到了廣告總監的級別。他這個人骨子裡富含浪漫因子,向往詩和遠方或者一切羅曼蒂克的東西。

在“逃離北上廣”的風聲之前,他就率先從北京抽身而出,選擇麗江作為落腳地,開了一家客棧,過上了向往的慢生活。還記得走之前阿宇說,“我早就規劃好了,在廣告行業裡待7年攢夠錢就辭職去麗江”。

今年年初,他在麗江的客棧開了整1年,也是他連續虧損的第12個月,阿宇決定回北京重操舊業。這個詫異的決定正如他決定離開北京時一樣,讓我愕然。阿宇說,去了麗江以後並沒有如願過上下午在院子裡曬太陽,傍晚在台上和歌手一起唱“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的日子。

先是因為沒有先見性的預判,去了麗江沒多久,當地政府就出了整改規定,對客棧的經營影響很大,本就飽和的市場讓阿宇的生意從不溫不火變得入不敷出。

同時,選擇了慢生活,就等於放棄了以前優渥便利的生活條件,除了客棧經營接連虧損以外,略顯奢侈的課時費、欠缺經驗豐富的外教老師,讓孩子1300塊一節的外教課也不得已擱淺了。

僅憑喜歡去做一件事,無疑是任性的,而這樣的任性是有代價的。我們往往只看到喜歡帶來的快樂,卻忽略了要為此承受的代價:

歌唱家為了保證嗓音、聲色的純正,對飲食的辛酸甜苦辣都有苛刻的要求;

模特在人前可以穿華服、拍大片,實則來不及卸妝只能用冷水洗頭,拍照笑到面部僵硬也是常有的事;

舒淇拍攝《刺客聶隱娘》時,因為重複了太多遍揮匕首的動作,導致她的右手需要看一整年的醫生……

小孩子可以憑借喜好去做事,可成年人連喜歡都是克制的,因為喜歡的反面不是厭惡,而是代價。

| 02喜歡,不等於擅長

在做這道選擇題以前,大多數人會產生一個誤區:把喜歡等同於擅長,伊伊也不例外。

伊伊是我之前新媒體課程的一位學生,她本職工作是金融領域的,在行業內也小有成就。開公眾號之前,她意外的沒有選擇與金融相關的類別,而是選擇了電影類。

伊伊說,金融只是她的工作,不是愛好。要是做一件自己熱衷的事情,她會選擇電影方向。

伊伊的誤區是把喜歡當做選擇的首要元素,而忽略了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與之匹配。開設了電影公眾號後,伊伊的號一直不溫不火,眼看著有的學員運營的小有起色了,自己乾著急。我給她提的建議是選擇自己擅長而不是單純喜歡的事情來做,喜歡太單薄了,你會喜歡這部電影、這個導演,但不代表你有優勢:

是否看過百部甚至千部以上的電影;

是否能提出和其他博主不同的觀點;

是否有獨特的資源優勢支撐這份“喜歡”……

若想把喜歡變成謀生的手段、賴以生存的工作,確定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支撐工作的要求,才是當務之急。無論是低薪還是高薪,是否能給企業創造未來的價值,才是關鍵。

| 03喜歡和痛苦不是對立關係,而是因果關係

賈玲小時候笑呵呵的,報志願的時候家人索性給她填了相聲班。或許是冥冥之中注定,賈玲和喜劇的結緣是陰差陽錯的開始。

有一次,吳秀波問她:愛情和喜劇,你選哪個?賈玲一邊笑著一邊問:不能兩者兼得嗎?

“不能”。賈玲一字一頓地說:我是真喜歡。

是啊,賈玲是真喜歡喜劇。她曾經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場子,寧可自降薪酬,也想維護自己的喜劇夢想,哪怕是用跑劇組和在酒吧打工的收入養著這份喜歡。有人也許會說:“掙得少點也沒關係啊,人家做的是喜歡的事情”。

可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放大別人的快樂,而不為人知的那一面是什麽感覺,個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賈玲沒成名以前,不要說低薪,連在北京連生存下去都是問題。光是表演幾秒鐘啃西瓜,就不知道吃了多少瓜。她住過月租500塊的小平房,為了過下去,幾乎變賣了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

圖:@賈玲

“記得當時一個MP3能賣20塊錢,鹹菜就饅頭,我差不多能吃一禮拜”。

甚至大冬天的連暖氣都沒有,有次姐姐賈丹來北京看她問到:“怎麽暖氣這麽熱?”

“平時都沒有,今天你給房東帶了不少土特產,他才給開的”。

後來,賈玲經過多年的沉澱、蟄伏,憑借和白凱南的相聲《大話捧逗》站上了春晚舞台。大家第一次見到這個有些“不一樣”的相聲演員,一笑就有兩個梨渦的女孩也被觀眾記住了。

圖:@賈玲

如今雖好,那是苦盡甘來的結局。從喜歡到專業,這是一個道阻且長的過程。喜歡和痛苦不是一對反義詞,它們是遞進關係,經歷了痛苦才能獲得喜歡。只是我們習慣了看到並放大了別人的快樂,選擇性的忘記了涅槃前還有掙扎和煎熬。

圖:@賈玲

| 04成長是不再把喜歡和討厭,當做我們判斷和選擇一件事的唯一標準

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23歲參加工作,年屆80歲仍然在經營一線,他生命中的大半時間撲在了工作上。有人曾問他:你為什麽如此拚命工作?

稻盛和夫的回答是:因為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愛上了工作。

這句話乍一聽摸不到頭腦,仔細想想現實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對當下的工作有諸多不滿,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可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麽,或者即便是知道,入職了夢寐以求的公司,卻發現工作內容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正如李思恆在《奇葩說》中說過的一句話:成長是不再把喜歡和討厭,當做我們判斷和選擇一件事的唯一標準。

工作更像我們人生的修道場,每個人會在這裡完成自己的修行。人生中99%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唯一的決定權就是態度。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大膽去做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