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3歲成名,19歲息影…回歸後的他竟靠它大火

秋季檔剛開始,美劇的看頭再次出現了跳躍式飆升。

圈內幾家“大佬們”紛紛放出自家重量級新作。

常年口碑爆棚的C位老劇,同樣在這一階段陸續回歸。

其中就包括《良醫》第3季(9.3)。

作為經典美劇《豪斯醫生》(8季平均豆瓣評分9)原班編劇團隊打造的全新治愈向醫療劇,《良醫》從面世至今,拿下了諸多不俗的成績:

第1季曾是ABC(美國廣播公司)21年來收視率最高的周一檔劇集,並一度碾壓《生活大爆炸》。

到截稿日為止,三季平均豆瓣評分9.1,嚴苛的IMDb也打出了8.2的高分!

這部引進並改編自韓劇的美劇,延續原作亮點的同時,還做到了優秀的本土化。

原版韓劇曾獲得第50屆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視劇

該劇以一位自閉症+學者症候群的外科天才為主角,並以這位“特殊大夫”的成長為線索展開敘事。

弗萊迪·海默 飾 男主肖恩·莫菲

至於劇作的優勢和看點,簡單概括:既硬核、又溫情

它的硬核,主要在於劇中展現出的各種疑難病症,以及頂尖的醫療技術和醫療手段

好比第3季伊始,為了清除患者腹腔內大面積腫瘤所採用的體外手術——

將胃、胰腺、雙腎、肝等重要器官暫時取出,將腹腔內腫瘤清理乾淨後再放回體內。

該劇的敘事則採用美劇常見的“主線劇情+單元劇”的形式。

除了聚焦主角醫生們在職場、生活及情感遭遇的種種之外,還通過不同病患的不同故事,來探討人生中可能遭遇的不同課題。

每個故事的走心程度,堪稱“心靈大保健”——

不單純治愈心靈,更會提供解題思路、看法。

像最新一季開篇承接第2季結尾,從男主的首次約會,來展開討論約會的意義、愛情的意義。

男主同事摩根詮釋約會這段話,無疑是值得細細品味的良言。

誠然,一部劇的成功與否,往往與角色塑造息息相關

比如《大爆炸》的謝耳朵、《神探夏洛克》的卷福。

而《良醫》的成功,更多要歸功於男主肖恩·莫菲的飾演者弗萊迪·海默

所以二丫今兒,不聊劇,換聊人。

看看這位靠臉吃飯的種子選手,如何出落成專演“怪角色”的演技實力派

弗萊迪·海默

Freddie Highmore(1992.2.14-)

1

童星

童星”是海默最為人熟知的一個標簽。

在此期間,他出演的最知名的作品,莫過於《查理與巧克力工廠》(2005)。

彼時的海默,年方13。

但他的演藝生涯,早在7歲時就已經開始了。

那年,他搭檔海倫娜·伯翰·卡特(《哈利·波特》)完成了自己的螢幕首秀《女人“秘”語》(1999)。

就二丫個人而言,第一次感受到童星海默的魅力,是在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虎兄虎弟》(2004)中。

這是一部很公益的電影。

它通過一對老虎兄弟與人類之間的種種,展現出大自然對人類的包容,並強調人類保護自然是責任,更是義務。

片中還特別設置成年與孩童的對比,來體現成長路上,我們逐漸遺失掉的一些重要品質:天真、執著、善良和敢於相信的勇氣。

這個名為“勞爾”的孩童飾演者,正是海默。

弗萊迪·海默 飾 勞爾(左)

其實他在該片中的戲份不算多,但在跟男主的一場對手戲裡,他的表現十分動人。

這是在獵殺老虎前夕,發生在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一段對話。

男主從成人獨有的理性角度向勞爾解釋:為避免虎兄弟傷及無辜,我們必須要獵殺它們。

但勞爾執拗的認為,這對虎兄弟不會傷人,它們會回到叢林學會捕食,我們不能去傷害它們。

此時,鏡頭逐漸推成勞爾的面部特寫,火光照亮了他的半邊眼眸,一行眼淚劃過。

這一幕,我們看到了孩子獨有的天真善良,也看到了勞爾對虎兄弟的情深不捨,以及他對血腥即將發生的無能為力

這一幕時間不長,卻稱得上是該片一處點睛之筆。

海默這份動情演繹,不輸專業演員。

同年,海默還參演了一部更為重量級的傳記電影:《尋找夢幻島》(2004)。

這部影片重現了經典童話人物“小飛俠”彼得·潘的創造過程。

並獲得了第7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第62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的提名。

其卡司堪稱黃金級別。

約翰尼·德普(《加勒比海盜》)、凱特·溫斯萊特(《泰坦尼克號》)、達斯汀·霍夫曼(《雨人》)……

面對如此一座演技實力派大山,飾演彼得·潘原型的海默,拿出了讓前輩們認可的表現。

片中,他飾演了一個因父親離世而心事重重的小大人。

弗萊迪·海默 飾 彼得

在他的戲份中,有一場情緒大爆發比較難搞:

那是他在得知母親重病後,撕毀自己寫的話劇,拆砸精心搭建的小劇場,極為崩潰的一幕。

導演馬克·福斯特在該片開拍第二天,就讓海默完成了這場戲的拍攝。

導演的目的,是為了讓劇組其他演員看到海默的出色表現後,能擺正跟孩子一起工作的態度。

海默不負期望,完成得可圈可點,獲得了“同事們”連連稱讚:

凱特·溫斯萊特稱他“是她見過最棒的兒童演員”。

約翰尼·德普也被他的演技所震撼,因此有了二人的第二次合作,也就是海默的成名作《查理與巧克力工廠》(2005)。

這是一部教育意義非凡的影片,它完全以孩子的視角去強調家庭重要性。

當約翰尼·德普確認參演該片時,他特別指定要海默來飾演主角小男孩查理

一個家境貧寒,卻懂事、樂觀、善良、顧家的小男孩。

一身正氣又帶點早熟,海默自身的氣質倒是跟這一角色不謀而合。

弗萊迪·海默 飾 查理

其中讓二丫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當威力·旺卡告訴他巧克力工廠歸你,但你要拋棄家人時他的情緒轉變,

喜悅的眼神逐漸冷靜,漂亮的眼眸裡明明充滿了童真,卻透著十足的堅定和義無反顧:

“那我不去了,我說什麽也不拋棄家人,就算給我再多的巧克力也沒用”

沒有叫嚷、呐喊,卻十足有力,擲地有聲。

看過的觀眾,無一不為之動容。

除了上述幾部較知名影片外,還有一部影片雖然口碑平平,卻值得一說。

因為在這部影片裡,海默一人分飾兩角,出演了一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兄弟

在同一作品中飾演多個不同角色,很考驗演員實力。

一些演員能成功晉升實力派,往往會依托在類似演繹中的突破。

比如《白夜追凶》(2017)裡的潘粵明、《你好,瘋子》(2016)裡的萬茜等。

上:《白夜追凶》 下:《你好,瘋子》

《奇幻精靈事件薄》(2008)中雙胞胎角色難度自然不敵上述例子。

但海默將二人分明的性格詮釋的十分到位。

這對於一個沒受過專業訓練的十幾歲小男孩來說,很是不易。

一個十分叛逆,一個十分文靜

祖師爺賞飯吃”是二丫在看過童星海默的作品後,腦海裡最先蹦出來的詞。

他眼裡天生有戲,毋需過分打磨便能讓人充滿驚喜。

曾三度跟他合作的海倫娜,也評價他“不是表現得像個演員,他是天生的演員”。

可人總會長大。

這時,童星的標簽與其說是一種榮耀,不如說一種束縛。

過早成名會讓觀眾提出更多要求。

面對這一關鍵岔道口,海默又是如何選擇、如何渡過的呢?

2

學霸

關於海默,另一個讓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點,就是“學霸”。

這一點,不僅體現在他飾演的角色上,還體現在真實生活當中。

說到角色,二丫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八月迷情》(2007)。

影片伊始,一位白衣少年身在綠色田野,他隨風舞動雙臂,感受到自然之音而露出天使般的笑容。

這至美的一幕,便是該片標誌性名場面。

畫面中的主角,正是海默飾演的男主奧古斯特

弗萊迪·海默 飾 奧古斯特

其實比起“學霸”,用“天才”形容這個角色更為恰當。

在音樂方面,他天賦異稟,能輕鬆學會樂器演奏、樂理知識,還能在短期內編寫大型交響曲。

但為這個角色作了各種準備的海默,則是妥妥展現出了學霸氣質。

眾所周知,海默是英國倫敦人,講著一口標準的倫敦腔英語。

但該片人物均是美國人,這就需要他熟練講出美式發音

所以在影片開拍之前,海默專門請了發音老師調整口音,並逼迫自己每一句話都要用美式英語來講。

這份努力的結果在成片中清晰可見,他的美式發音非常標準。

除了口音,海默在片中還需要熟練颯爽的演奏吉他

其中包括著名美國音樂家邁克爾·亨吉斯獨創的敲打琴弦的演奏手法。

於是,在糾正口音同時,海默還要苦練吉他

片中所有與吉他有關的場景,都由他獨立完成,其彈奏曲還沒有後期配樂製作

“也許,隻用手做出彈吉他的樣子,然後進行後期配音製作會更簡單些……但我真的希望能夠實際去操作它。因為我覺得,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正在做什麽,又如何將情感通過影像傳達給觀眾呢?”

這份對職業、對觀眾的尊重,怕是任誰看了都會肅然起敬。

海默還有兩個可稱為“學霸”的角色。

一個便是熱播美劇《良醫》(2017-2019)裡患有自閉症,但醫術一流的外科大夫肖恩·莫菲

另一個,則是《吐司》(2010)裡為了跟後媽“爭寵”,將自己鍛煉成料理學霸的奈傑爾

弗萊迪·海默 飾 奈傑爾

對於海默來說,根據英國美食作家奈傑爾·斯萊特同名回憶錄改編的電影《吐司》,是一部意義非凡的影片。

雖然戲份不多,但這裡有他的螢幕初吻

偉大的腐國,誰都不能放過啊……

二人的初相遇,他看著對方躲閃又渴望的神情,自然流露出的小心思,愛慕之情溢於言表。

這個橋段,是二丫認為該片中海默演技最傳神之處。‍

“學霸”一詞用來形容海默本人也十分得當

幼年成名並沒有讓他忽略學業,反倒成績斐然。

他曾在GCSE(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考試中取得十門A。

並在A-Level考試(英國學生大學入學考試)中以4個A+的成績入學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最後還拿下了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雙學位。

大學期間,他暫別演藝事業,潛心攻克學業,豐富知識儲備,積累生活經驗。

大一的他曾在倫敦政經學院上暑期班,大二時曾是科威特海灣銀行的實習生。

大三那年還跑到馬德裡一家律師事務所從事文件翻譯工作。

直到2013年,海默再次回到觀眾的視野。

憑借這次回歸後的轉型,他成功擺脫童星束縛,並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只是轉型之後的角色類型,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3

沒錯,用一個字總結海默轉型後的角色,就是“”:

他基本拋棄了顏值優勢和過往的角色設定,轉而投身於更富挑戰的複雜人物

其實童星海默也出演過幾個“怪”角色。

好比《尋找夢幻島》的小大人彼得和《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中早熟的查理。

彼時的“怪”是入門級,此時的“怪”卻能稱為究極。

首先是《貝茨旅館》(2013-2017),這部被稱為希區柯克《驚魂記》前傳的美劇。

五季平均豆瓣評分8.0

該劇所述,正是《驚魂記》中的主角諾曼·貝茨,一步步修煉成雙重人格腹黑殺人狂的全過程。

這也是海默所飾演的角色

弗萊迪·海默 飾 諾曼·貝茨

比起之前區別表現雙胞胎間的不同性格,諾曼這一角色,更講求精神及心理層面的差異性刻畫。

眼神、動作、語氣、神態……不同人格的不同狀態,既要涇渭分明,又要轉換流暢。

那海默表現如何?

正常時,觀眾看到的諾曼安靜如詩,略帶稚嫩羞澀。

溫潤如玉的翩翩君子,跟殺人狂更是八杆子都打不著;

當發生人格轉換,他的神情逐漸狠峻,眼神陰冷,殺意驟起。

傷人直取要害,殺戮僅一瞬間即完成。

少年感當蕩然無存,分明就是個變態殺手。

然待他回過神,見到血腥後的驚慌失措,竟全然看不出他狠下殺手時的半分毒辣。

誠然,海默在該劇中的表現,達不到完美的水準。

但作為回歸後的小螢幕首秀,這份惟妙惟肖的演繹,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他用實際行動宣誓:這是一個告別過去,煥然一新的演員海默。

諾曼之後,海默的第二個怪角色,是男扮女裝出演了一位女扮男裝的自行車賽手

該角色出自HBO偽紀錄片《環藥房自行車賽》(2017),是一個誓要跟男人一較高下,最後又為了男人死心塌地、前功盡棄的人物形象。

角色在接受採訪時表現出的緊張、窘迫,模仿男性特點時的刻意、拙劣,都被海默的演技逐一捕捉。

劇組特意給他墊了胸,在舉手投足間,他還加入了些許的女性特質。

女生掐腰的小動作

墊胸……

值得一提的是,海默的顏值低谷,怕也出現在該片之中……

……

接下來海默飾演的“怪角色”,便是《良醫》裡的肖恩·莫菲了。

這個角色是個做著特殊職業的特殊人群。

自閉症注定了他在溝通方面的缺乏。

可外科醫生需要跟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也是職業中的硬性要求。

所以肖恩的溝通,必然會出現種種尷尬、刻意努力的痕跡。

像避免眼神接觸,肢體上的局促不安,語氣用詞不當等等。

還有特殊情況造成情緒失控的爆發情況。

對比諾曼,海默在這個角色上的發揮更加出色。

他演活了這個帶著傷又帶著夢的自閉症外科天才。

甚至戲外看到他,還會讓人不自主地貼合到肖恩這個角色上。

據悉,為了這個角色,海默及劇組查看了很多跟自閉症相關的論文、紀錄片,並谘詢了針對這個疾病的專業人士。

前期研究得透徹,後期演技有保證。

也難怪海默會憑借這個角色,拿下職業生涯中第一個金球獎的提名

4

作為演員的海默,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

一方面,這位“倫敦F4”成員的高顏值始終穩得一P。

“倫敦F4”分別是湯姆·霍蘭德(《蜘蛛人》)、托馬斯·布羅迪-桑斯特(《移動迷宮》)阿薩·巴特費爾德(《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和弗萊迪·海默

另一方面,他對自己人生、事業按部就班的規劃,也讓人刮目想看。

這首先得益於他的家庭環境。

同樣是演員的父親,從不缺席童年海默的拍攝,每次都會在現場陪伴。母親則是一位經紀人,規劃演員的發展方向就是她的專業。

海默與父母

此外,海默對學業非常重視。

他曾在訪談節目中表示:

“對我而言重要的進入大學,學習新東西後,在成年後選擇演戲。這才是一個積極的選擇”。他懂得如何在最恰當的時候作出最優選擇,而不是盲目去享受童星給他帶來的便利。

相信大家都記得海默還有一部電影《家庭作業》(2011)。

片中,他搭檔好萊塢四小花旦愛瑪·羅伯茨,飾演了一個聰明,卻不願面對未來的高中生。

不得不說,海默在片中的顏啊!簡直了~

但,豆瓣6.9,IMDb6.6,爛番茄新鮮度20%。

這部海默用時20天完成拍攝的作品,口碑慘淡。

這次失敗,讓他馬上決定暫時息影,專心讀書打磨自己。

年輕卻頭腦清醒,在充滿誘惑的影視圈,挺少見。

回歸後,除了演技大幅度提升,他還把自己的身份從演員,擴展到導演、編劇和製片人

《貝茨旅館》中,海默是其中兩集的編劇,並執導了一集。

在《良醫》中,他更是身兼主演、編劇、導演及製片人四職。

就目前發展趨勢,他前途無量。

《貝茨旅館》S2E1由海默執導,該集IMDb8.4

海默的成長路,對新一代明星、演員非常具有導向作用。

不急功近利,不過度行銷,看重學業和業務能力的提升、拓展。

他把演戲更多是當成自己的事業,而不單單是賺錢、成名的工具。

反觀如今各式小花鮮肉,不能說其不敬業,但總感覺他們把勁兒,用錯了地方。

拚命凹人設、搞話題、提高曝光度……

等到拿作品說話時,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具體例子二丫就不舉了,類似情況在國內外都不少見,如今也見怪不怪了。

但觀眾不是傻子,青春轉瞬即逝

演員成功與否,到底還是要靠作品和演技說話。

當實力足夠,什麽人設崩沒崩、顏值可還夠……真正被觀眾銘記的,只有作品和角色

就像遠離社交媒體的海默,如今人們更多討論的,也不再是他的外貌。

而是他那些出色的演繹,精彩的作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