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雅安人注意了,今年「三伏天」長達40天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

雖然白天最長,但夏至並不是最熱的。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夏至後不久,一年中最熱的時間就要到了,也就是民間百姓常說的「三伏天」。成都市天氣台表示,雨水並不會下個不停,只是多陣雨氣象而已。

俗話說,「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真正的暑熱氣象,往往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因而民間也有「不過夏至不熱」的說法。

今年「三伏天」40天

天文專家表示,「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2日,「三伏天」長達40天。

我國古代採用「乾支紀事」的方法用以計年、計月、計日、計時。所謂「乾支」就是十個「天乾」和「十二地支」。十個天乾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使用天乾和地支的兩個字搭配,來表示年、月、日的序號。由於天乾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由於夏至與第一個庚日之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所以與「三庚」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

我國傳統曆法規定,「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數則不固定。「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為10天,有時為20天。」史志成解釋說。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天」來說,7月12日至7月21日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為「末伏」,共計40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