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違法違規風險前三 鏈家滴滴今日頭條

違法違規風險指數TOP20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新經濟企業違法違規風險報告》以行政處罰、訴訟案件作為分析方向,對117家獨角獸樣本企業的違法違規風險進行研究。報告顯示,34%的樣本企業在報告期內被政府機構予以行政處罰,77%的企業有過被訴案件記錄。鏈家、滴滴出行和今日頭條分列“違法違規風險”前三。

行政處罰數據是行政機構部門給予企業的負面評價,被訴案件反映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糾紛,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在違法違規風險指數T O P20企業中,電子商務企業最多,6家上榜,房產服務和娛樂旅遊行業各有3家。鏈家違法違規風險度最高。2016年1月-2018年6月,鏈家受到行政處罰16次,75%以上的行政處罰是因為違反《公司法》———“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主要發生在2017年6月份、8月份期間。

此外,鏈家曾因出現“在格式條款中規定擁有最終解釋權的行為”、“設定巨獎銷售”、“在廣告中明示理財無風險”“在格式條款中規定擁有最終解釋權”等行為而被處罰。被訴案件方面,2016年1月- 2018年6月鏈家共出現444份被訴類裁判文書,在樣本企業中排第一,其中94%以上為合約類糾紛,當中又以房產買賣合約糾紛最多,共307件。

滴滴出行的違法違規風險排名第二,主要體現在法律訴訟案件上。滴滴出行裁判文書量為3 3 1份,其中94 .9%為被訴類案件,這個比例在所有樣本企業中最高。滴滴出行的被訴案件五成以上為合約糾紛,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也比較突出,佔比近兩成。整體來看,房產服務行業的違法違規風險最高,其次是新媒體、共享出行、電子商務和娛樂旅遊。

蜜芽寶貝受罰19次 單次罰金車易拍最高

117家樣本企業中,40家企業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受到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次數共計137次,平均每家企業3.4次。其中,蜜芽寶貝受到行政處罰19次,數量位列第一;第二是鏈家,行政處罰16次;第三是鬥魚,受到行政處罰13次,比較突出的還有小紅書受到行政處罰7次,今日頭條6次,愛屋吉屋、摩拜各4次,波奇網、我買網各3次,自如、噠噠英語、餓了麽、瓜子二手車、滬江網校、快手、每日優鮮、喜馬拉雅各2次。

行政處罰決定時間上看,2018年上半年佔比36.6%,同比2017年上半年增加20 .6%,同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22.1%。蜜芽寶貝19次行政處罰發生在2018年上半年,也是該時段被行政處罰最多的企業,佔比近40%,大多都是因為違反《廣告法》及《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

被行政處罰最多的是電商類企業,佔比超50%,其中72%行政處罰來自蜜芽寶貝、小紅書等3家企業,其余28%來自波奇網、我買網、餓了麽、瓜子二手車等。其次是房產服務類,數量佔比14.8%,80%行政處罰來自鏈家。

39家受過行政處罰的新經濟樣本企業中,26家企業被公布過罰款資訊。單次最高罰款額平均每家企業19萬元。通過比照企業受到的單次最高罰款額,車易拍罰金最多,今日頭條次之,噠噠英語排名第三,鏈家、瓜子二手車並列第四。車易拍被罰是因為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發生在2016年6月。在罰款前十的相關事件中,鏈家上榜次數最多,5次共被罰133萬元,其次是噠噠英語,上榜兩次被罰70萬元。

鏈家被訴400條次,房產行業為合約糾紛重災區

117家樣本企業中,90家企業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間有過訴訟案件記錄,其中79家企業曾被起訴/被上訴。觀測期內共采集4474件裁判文書,平均每家企業50 .2份;其中有2084份裁判文書,這些企業是以被告/被上訴人身份出現的,平均每家企業26.4份。

涉及鏈家的裁判文書共有1134份,其中鏈家作為被告/被上訴人身份出現的有444件(佔比39.2%),這兩項數據在117家樣本企業中均為最多。今日頭條被訴類案件排名第3,共計166件。兩年半時間內,被訴案件數量超過100件的還包括喜馬拉雅、借貸寶等。

在2078件新經濟樣本企業被訴案件中,2036件為民事案件,超過一半由合約糾紛引起,合約內容條款、規定成為最具爭議的部分。房產服務是合約糾紛案件的重災區,佔比六成,爭議焦點主要在於中介結構服務是否存在瑕疵,對房屋買賣合約不能履行或事後解決的後果是否存在過錯、應否退還中介費並賠償相應損失等。其次是共享出行領域,佔比16.5%,電商平台佔13.9%。

知識產權糾紛成第二大案由類型,佔比26.2%,多出現在電商、互聯網文化娛樂以及新媒體行業。知識產權糾紛中“侵害作品資訊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件數量近五成。其中,涉及喜馬拉雅的案件佔比28.5%,裁判結果多為原告撤訴。

新經濟樣本企業被訴案件裁判結果發現,多為撤訴、駁回上訴、駁回訴訟請求等,佔比八成以上。企業在被訴案件中須承擔賠償責任的實例比比皆是,可能引發企業資金或其他資產減少的後果,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課題組對非撤訴非駁回的新經濟樣本企業被訴民事案件分析發現,約六成被法院認定須擔責,其中42%以上要對原告進行經濟賠償,約35%向原告支付欠款和利息。

專家觀點

行政處罰暴露

企業管理不善

“行政處罰數據,暴露企業管理機制不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律風險防控體系不完備;被相關部門予以行政處罰的企業,還將列入不良信用記錄‘黑名單’”,在廣州市律師協會行政法律業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周磊律師看來,行政處罰對企業公眾形象造成損害。新經濟企業受到行政處罰比例略高於傳統企業正常水準,部分企業多次因相同違法行為受罰。建議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讓違法者承擔足以受到警誡的違法成本。

案件撤訴駁回率高

並不意味風險化解

雖然這些企業被訴案中八成獲得撤訴或駁回,但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原峰律師認為,提起訴訟是因為雙方之間發生糾紛而無法自行協商解決,而這些糾紛可能來自於對商業前景上的潛在不安,例如對新經濟企業的產品或商業模式沒有信心,為保障自身利益先行提起訴訟;也有可能來自現實已經發生的風險,例如貨款沒有按期收回等。最後原告選擇了撤訴或被裁判駁回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意味著風險已經化解,有可能是尋求其他途徑去解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