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必須警惕的現象:外資打響A股爭奪戰!

作者:格隆匯·歌者文明

1987年,張忠謀在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創辦"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開創了半導體專業代工的先河。在他之前,芯片廠商既做設計也做製造,產業生態笨重封閉,創新迭代慢。台積電一舉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專業分工製造,做到世界級水準,極大地提升了產業迭代的速度,間接催生了芯片設計產業的繁榮,加速了電子信息科技的發明創新。

張忠謀定義了一個產業,重塑了台灣經濟結構,被台灣人稱為"半導體教父"。1994年,台積電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

1996年,台灣股票首次納入MSCI指數,開始和國際接軌;2005年全面納入MSCI;歷時9年,台灣股市全面向國際資本開放。外資湧入台灣股市,他們最看中的股票就是台積電。

台積電成立之初,幾乎100%由台資控股;到2000年,台積電的外資持股比例超過40%;2002年達到55%;2006年達到73%......外資一路隻增不減,到目前,台積電80%的股權牢牢控制在外資手裡。

台灣幾乎失去了台積電。

台積電的市值佔台灣股市總市值的近1/3;從2009年開始,台積電的股價加速上漲,10年漲了5倍,大幅跑贏同期市場指數。台灣投資者丟失了籌碼,幾乎踏空了台積電這隻大牛股。

台灣創造了台積電,卻讓外資拿走了勝利果實。

1

3月5日中午,A股大族雷射發布公告:總境外持股比例超過28%,根據規定,暫停接受"北上"資金的買盤。

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之後,外資在A股逐漸嶄露頭角,但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外資持股A股上市公司還有30%的"頂格"上限。筆者特意去查了原文條款:

2016年9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相關規定,單個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不得超過10%,所有境外投資者合計不得超過30%。

香港交易所也有配套的相應規定,還寫明了操作細則:如果境外投資者持股超過28%,即進入"監察程序"--交易所將暫停接收買盤,直至總持股比例降至26%以下;如果超過30%,還將啟動"強製賣出程序"--從下一個交易日起,按照"後進先出"的原則將超出部分減持。

在近期的瘋狂行情中,大族雷射就被外資掃貨了--QFII/RQFII/深股通合計持股比例達到28.23%。

大族雷射不是A股第一支被外資"買爆"的股票。2015年5月19日,上海機場發布公告,外資總持股比例達到28%的警戒線,暫停滬港通買入。

從此至今三年多時間,外資的持股比例就一直維持在30%的頂格線,一股籌碼也不捨得丟。而這三年多時間裡,上海機場的股價走出"一騎絕塵"的曲線,完全碾壓了大盤指數。尤其在2018年,上海機場走出了一波牛市的節奏,全年上漲了14%,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5%。

在這個過程中,國內的普通投資者也沒有賺到錢--大股東持股53%,外資佔了30%,證金匯金拿了4%,公募基金合計持股7.5%,剩下的只有5%左右--留給普通投資者的籌碼所剩無幾。

但外資頂格"滿倉",賺得盆滿缽滿。

台灣有台積電,A股有上海機場,它們是不同類型的牛股,卻有某種類似的命運。對本地投資者而言,他們只能望"股"興歎,外資卻悶聲發了大財,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如今外資又來掃貨,我們又該怎麽辦?

2

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啟動。從此,滬深港通成為外資買入A股的主要通道。大家習慣性把這些資金總稱為"北上資金"。

開通至今,北上資金累計流入約7700億元。

這7700億元,相對於A股超過50兆的總市值而言,或許顯得渺小;但在某些個股身上,卻可能是一股強大的主導力量,例如上海機場。

而所謂的外資,不僅包括北上資金,還有QFII和RQFII。在大族雷射的公告裡,外資總持股超過28%,其中北上資金持股約20%,還有8%由QFII和RQFII持有。

這裡涉及到一些專業知識和中國資本市場歷史。

QFII,中文名稱是"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早在2002年,中國的資本項目尚未開放--境外資本不能在中國自由進出,但國家為了引進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向部分滿足特定資格的境外投資機構批準一定的外匯(美元)額度,允許他們在額度內投資規定範圍的金融產品,由此形成了QFII制度。

最早(2003年)的QFII額度僅有3.5億美元;而截至今年2月末,QFII實際獲批額度達到1014億美元,早已今非昔比。今年1月份,中國外管局正式宣布,QFII總額度將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未來,通過QFII渠道進來的外資規模還要繼續增長。

目前獲批的QFII機構一共有288家,其中比較有名的,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瑞士銀行、新加坡政府、耶魯大學和高領資本等等。

這些QFII機構是外資正規軍,他們的資金是美元。

而RQFII是另一支正規軍,但他們使用的資金是人民幣--R即人民幣(RMB),RQFII與QFII唯一的區別就在於此。

截至2月末,RQFII獲批額度達到6600億人民幣。

2018年6月,中國政府徹底放鬆了對QFII、RQFII的外匯管制,意味著QFII和RQFII的資金可以自由進出。而北上資金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自由進出的。沒有了後顧之憂,這些外資更加願意投資A股。

QFII、RQFII和滬深股通,共同構成了當前A股市場上的外資勢力,資金規模超過2兆人民幣,約佔A股總市值的4%。在總量上,外資的勢力似乎不強;但在個股上,他們可能就是主導力量。

3

站在外資的角度,他們要如何選擇中國資產?

一個重要的參考是MSCI指數。MSCI是國際上最主流的指數,全球超過90%的機構股票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資產價值總額超過10兆美元。

當國際投資者在談論中國股票時,他們說的很可能不是上證和深證,而是MSCI指數中的中國股票。這是國際上的遊戲規則。

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USD))是覆蓋中國的旗艦指數,為全球的投資者提供配置中國股票的參考;目前有459隻成分股,包括H股、紅籌股、中概股以及上證的大盤股;其中,權重最大的兩隻股票是騰訊和阿里巴巴。

在國內,A股從2014年起衝擊"入摩",但連續三年闖關失敗;為此,中國政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開通互聯互通、放鬆外匯管制等。2017年6月20日,MSCI宣布將A股納入指數。

A股進入了國際化的時代。今年3月1日,MSCI宣布提高A股在其指數體系中的權重:

第一步,2019年5月評審後,將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從5%提升至10%,同時將創業板大盤股按10%比例納入;

第二步,2019年8月評審後,將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從10%提升至15%;

第三步,2019年11月評審後,將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從15%提升至20%,同時將中盤股(包括創業板中盤股)按20%比例納入;

三步走之後,大部分A股股票將被納入MSCI指數,順著遊戲規則,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也會進入外資的投資視野。隨著納入權重提升,那些跟隨MSCI指數的投資機構將或被動或主動地增配A股,成為A股市場上新增的資金來源。

MSCI的網站上寫道:世界正在走進中國。過去40年,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成長故事之一,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大到不容忽視(too big to ignore)。

外資因此加速配置A股,他們遵守中國的規則(例如持股不超過30%),在看好的股票上,重金買入、甚至買滿。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網站,披露了QFII/RQFII/滬深港通合計持股的預警情況。目前深交所顯示,除了大族雷射,美的集團的外資持股比例也逼近了28%。美的集團很快就要暫停北上資金買入了。

香港交易所披露了滬深股通持股前五名的名單:

滬市前五:上海機場、顧家家居、歐普照明、方正證券和伊利股份;

深市前五:大族雷射、美的集團、華測檢測、聚光科技和老闆電器。

對於這些股票,北上資金一旦相中就持續買入,例如美的集團的持股比例一直在提升;即使在2018年熊市也極少減倉,他們基本就是在不停地收集籌碼。

再如顧家家居:

從流量的角度,最近一年,北上資金淨買入最多的十隻股票:

滬市: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伊利股份、海螺水泥;

深市:美的集團、五糧液、格力電器、萬科A、洋河股份。

其中白酒消費股4隻、金融地產股3隻、家電股2隻、水泥股1隻。這份名單上全都是鼎鼎有名的白馬股,它們代表中國各個領域的龍頭。

一匹匹A股的"白馬王子",正在被外資拿下了。

4

2017年6月,A股納入MSCI,與國際資本接軌,猶如1996年的台灣股市。

不出意外,類似的故事也會上演:上海機場被買爆了,估價穿越2018,但國內的投資者收益甚微;大族雷射也被買爆了;美的集團就要被買爆了……誰說這裡面就不會有當年台灣投資者錯失的“台積電”?

然而,我身邊有人看到大族雷射公告的第一反應卻是,大族雷射從此少了一個大買家,股價還怎麽拉升?

傻傻的外資似乎從不考慮誰來給它們抬轎的問題,他們尊重遊戲規則,堅定不移地買入,並持續買入,珍惜每一份籌碼。

或許數年後,A股將全面向國際資本開放。如果到那時,最好的資產已經分配完畢,難道我們只能在垃圾堆裡博傻嗎?

附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