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推拿穴點陣圖分享

今天先給大家分享頭部面部常用穴位和方法

1.天門(攢竹)

位置:兩眉頭的中心點到髮際處的一條直線。

操作:按摩時用兩隻手的大拇指或者食指和中指輕輕的從眉心交替直線推動到髮際線,這個就叫「」開天門「」

一般平時保健按摩30~50次,有病情時需要增加到100~150次。

功效:開天門有發汗解表,鎮靜安神,開竅醒目等作用,是小兒推拿外感四大手法之首。用於治療感冒,頭痛,流鼻涕。平時保健時「」開天門「」有助睡眠效果非常不錯,寶寶吃完奶,把眼睛閉上後使用這個手法,寶寶會感覺特別舒服和很有安全感。用不了多久寶寶就會安靜下來入睡。

2.坎宮

位置:眉頭到眉梢並延伸到太陽穴的一條弧線。

操作: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從印堂穴開始,沿著眉頭攢竹穴,經眉中腰穴,推向眉梢後太陽穴。分別50~100次,稱為推坎宮和分推坎宮。推的時候力道要輕柔,但也需要深透,速度不用過快。

功效:有疏風解表,醒腦明目,緩解頭痛等作用。不單對於治療外感十分有效,而且對於治療急性結膜炎效果更好。春季是結膜炎發作的高峰期,要是發現寶寶眼睛發紅,發癢就可以多給寶寶推坎宮。如果寶寶內火大,眼屎重,就可以是使用這個手法。搭配清肝經,清天河水,推湧泉各300次,就能解決問題。

相關論述:《小兒推拿廣意》:「推坎宮:醫用兩大指自小兒眉心分過兩旁是也。」《釐正按摩要術》:「推坎宮,坎宮在兩眉上。」「推坎宮法:法治外感內傷均宜。醫用兩大指,春夏蘸水。秋冬蘸蔥薑,和真麻油,由小兒眉心上,分推兩旁。」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和外眼角延長線交叉的凹陷處。

操作:用兩個大拇指從前向後直推。用中指指端輕柔叫揉太陽穴。一般按摩50~100次或者1~2分鐘。

功效: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4.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處的鼻唇溝陷中,左右各一處。此穴在鼻旁,因能主治「鼻鼽不利,窒洞氣塞」,鼻塞不聞香臭,故名。

操作:用中指或大拇指指端輕柔,這個叫按揉迎香穴。手法中還有推迎香穴和擦迎香穴。推迎香穴沿著鼻翼兩端從上到下推50~100次,用於幫助寶寶清理鼻腔異物。擦迎香穴按著鼻翼兩端快速摩擦50~100次,用於改善鼻塞。

功效:疏散風熱,通利鼻竅。中醫病症:鼻寒,鼻衄,鼻息肉,多涕,目赤腫痛,口眼歪斜,面痛,唇腫,面部如蟻走感,丹毒,蕁麻疹等。 西醫病症: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出血,面神經麻痹,面癢,面腫,膽道蛔蟲症,便秘等。

5.耳後高骨

位置:位於兩側耳後髮際,乳突後緣高骨的凹陷中。

操作:用兩手的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通常時間1~2分鐘。

功效:有疏風解表鎮靜安神的作用,治療感冒後引起的頭痛,發熱,煩躁不安等療效顯著,對於治療鼻炎也很多幫助。

6.鳳池穴

位置: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操作: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螺紋面相對用力,稱為拿揉鳳池

功效: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1]

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炎,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高血壓,感冒,癭氣,落枕,蕁麻疹。

7.天柱骨

位置:在勁後髮際正中到大椎穴成一條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從上到下來回推100~500次。

功效:降逆止嘔,驅風解寒的作用。特別是為小月齡寶寶推天柱骨可以止吐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