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為一杆狙,德拉貢諾夫SVD為何“背道而馳”選擇半自動?

由於影視劇和射擊類遊戲的影響,許多人印象中狙擊步槍就應當使用栓動結構,尤其是“吃雞”中98K的影響,讓很多人還混同了栓動步槍和狙擊步槍的概念,認為栓動步槍就是狙,狙就是栓動步槍。

其實栓動步槍不等於狙擊步槍。在自動步槍出現之前栓動步槍就早已出現了,一直到二戰結束,栓動步槍也是各國軍用步槍的主力。這些老式栓動步槍射擊精度一般,僅能滿足步兵交戰的基本需求,和今天的狙擊步槍不是一回事。

在自動步槍全面普及後,由於栓動槍機動作柔和,零件公差配合緊密,在同等技術條件下更容易達到高精度,所以即便到了自動步槍普及的現代,很多狙擊步槍還都是栓動的,當然比起二戰時那些老栓動步槍,它們要精準得多。

但是,我們並不能得出一個極端的結論,說現代狙擊步槍就必須是栓動的,否則不合格。有一些狙擊步槍在設計時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就採用了半自動結構,比如蘇聯槍械設計師德拉貢諾夫設計的SVD狙擊步槍。

德拉貢諾夫SVD狙擊步槍

SVD的設計者葉夫根尼·德拉貢諾夫

蘇聯為何欽定半自動狙擊步槍?

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蘇軍步兵分隊輕武器實現了自動化,分隊火力有了顯著提高,但作為步兵精確打擊武器的狙擊步槍卻還在使用衛國戰爭時期留下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這種槍並不是專門按照狙擊步槍標準設計的,而是在普通的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中挑選精度比較好的產品,加裝一個4倍的PE光學瞄準鏡或3.5倍的PU瞄準鏡改進而來的。為了在拉槍栓時不干涉瞄準鏡,莫辛-納甘狙擊步槍刻意將拉機柄改成向下彎折的式樣,使得該槍在外觀上很好辨認。

裝3.5倍PU瞄準鏡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

裝4倍PE瞄準鏡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近照,拉機柄是向下彎曲的。

在二戰爆發前,蘇軍也曾考慮列裝半自動狙擊步槍,他們在SVT-38、SVT-40半自動步槍上加裝PU光學瞄準鏡,作為半自動狙擊步槍使用。但戰爭爆發初期蘇軍付出了極其巨大的損失,為了盡快滿足輕武器數量需求,複雜的SVT-38、SVT-40半自動步槍基本停產,所以真正進入部隊服役的SVT-38、SVT-40數量較少,相應的狙擊型也更少,並未成為普遍列裝的武器。

塗彩照片,裝備SVT-40半自動狙擊步槍的蘇軍女狙擊手。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在二戰時期尚堪用,到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在蘇軍步兵分隊全面換裝新式武器的情況下,這杆爺爺輩的槍明顯落伍了。為此蘇聯軍方於1958年開始了新型狙擊步槍競標項目。

按照蘇軍當時的觀點,現代陸戰是摩托化步兵與裝甲兵、炮兵配合的高強度作戰,單兵和分隊的火力、機動性是擺在首要位置的,即便是需要精確射擊的狙擊步槍,也應當跟得上步兵分隊的戰鬥節奏,對戰場上快速出現的重要目標做到快速射擊,命中後將火力迅速轉向下一個目標,如果未命中也應當能快速補射。在高強度對抗的地面戰場上,一槍、兩槍擊倒一個跑動中的敵指揮官或通信兵,與高精度射擊一槍擊中敵指揮官頭部比起來,前者與後者並沒有什麽本質區別。蘇軍認為,現代戰爭中的狙擊步槍是用來“遠程射擊”而非“精確射擊”,是在AK突擊步槍、RPK班用輕機槍有效射程外對敵方暴露的重要目標進行快速、準確的射擊,所以研製一支半自動,能快速準確射擊的狙擊步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在蘇軍步兵分隊中,狙擊步槍下發到每個步兵排,每排第一班用一名狙擊手替換下一名自動步槍手,在戰鬥中承擔“遠程射擊”的任務。

俄軍摩托化步兵裝備的SVD半自動狙擊步槍

SVD算“精確射手步槍”嗎?

有種很流行的說法說SVD不是狙擊步槍,只能算是“精確射手步槍”,因為它沒有現代高精度狙擊步槍那麽準。所謂“精確射手步槍”是美軍於21世紀初提出的概念,在陸軍中被稱作“班用指定射手步槍”(United States Army Squad 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簡稱SDM-R,在海軍陸戰隊中被稱作“班用精確射手步槍”(U.S. Marine Corps Squad Advanced Marksman Rifle),簡稱SAM-R(這裡吐槽一下美軍的軍種鬥爭,同一個東西兩個軍種非要用不同的名稱)。他們的特徵是在步兵班中指定一名射擊技術好計程車兵,裝備一支帶光學瞄準鏡的專用步槍,用於在戰鬥中消滅敵方出現的單個重要目標。在早期,SDM-R和SAM-R都沒有專用槍械,而是直接在M16A2、A4步槍上加裝白光瞄準鏡充當,後來專門為SDM-R和SAM-R設計了專用步槍,都是基於AR-15步槍的基本架構,採用比賽級槍管和發射機構,射擊精度較步兵班內其他步槍手的M4卡賓槍、M16A4步槍更好。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M27即陸戰隊版HK416後,還裝備了一種M38 SPR(Special Purpose Rifle,特種用途步槍),基本配置和M27一樣,但加裝了Leupold Mark 4 2.5-8x36mm可變倍瞄準鏡,作為SAM-R使用。

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M38 SPR

美軍“班用精確射手”與蘇軍下放到步兵排的狙擊手在任務上有相似之處,都是在步兵分隊編制內對戰場上出現的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沒有西方專業狙擊手那種射手-觀察手雙人編組(蘇軍SVD狙擊步槍射手也沒有觀察手),但他們的屬性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蘇軍步兵排內的狙擊手接受過專門的狙擊訓練,不但要掌握精確射擊的技能,還要學偵察、偽裝等專業技能,相對普通步槍手有特殊性;而美軍的“精確射手”就是一名槍法較好的普通步兵,並未專門接受狙擊手訓練。在需要的時候,蘇軍狙擊手會被抽調出去執行專門的潛伏偵察狙擊任務,而美軍的“精確射手”因為沒有這方面的訓練,是不會這麽做的。

所以在討論一個國家武器裝備的時候,一定要立足於該國當時的需求以及相應的編制戰術,脫離這些基本原則,拿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概念強行套用,稱“SVD是精確射手步槍”、“xx步槍是xx版的xxxx”是典型的牽強附會。

為什麽選中了SVD?

在確立了新型狙擊步槍應當是半自動這一要求後,蘇聯多家槍械研發設計部門投入到這場競標中。除了最終獲勝的來自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的葉夫根尼·德拉貢諾夫設計組外,還包括同樣來自伊熱夫斯克兵工廠,設計了AK步槍的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組,此外還有來自中央精密機械工程研究所的謝爾蓋·西蒙諾夫設計組、科夫羅夫廠的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夫設計組等。

在這些設計組中,最不走心的是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組。卡叔當時正在設計AK-47的改進型AKM步槍和PK通用機槍,狙擊步槍項目似乎入不了他的法眼。卡叔設計的“狙擊步槍”簡直就是加長加重的AKM——拉長的衝壓機匣、拉長的槍管、放大的槍機、活塞長行程導氣式原理。卡叔的樣槍在測試中精度表現很差,所以最早出局。

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狙擊步槍樣槍

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另一種狙擊步槍樣槍,有小握把。

相比之下,西蒙洛夫、康斯坦丁諾夫和德拉貢諾夫的設計比較靠譜,進入二階段競標。其中西蒙洛夫在第一階段競標時的樣槍AO-47沿用SKS卡賓槍的設計,因為性能不佳淘汰出局,為此他設計了第二種樣槍SVS繼續參加競標;康斯坦丁諾夫設計的樣槍叫OKB-575,他為了競標狙擊步槍項目傾盡全力,甚至通過軍內關係請來二戰時蘇聯王牌狙擊手扎伊采夫作為顧問;而德拉貢諾夫的樣槍,也就是後來的SVD在原型試驗階段名稱為SSV-58。

西蒙洛夫第一階段競標時的樣槍AO-47,早早淘汰了。

西蒙洛夫第二階段競標時的樣槍SVS

康斯坦丁諾夫的樣槍OKB-575

德拉貢諾夫的SSV-58

最終的測試在1960年進行,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康斯坦丁諾夫的OKB-575和德拉貢諾夫的SSV-58都表現出色,西蒙洛夫的SVS則稍遜一籌,只能淘汰出局。在最終的二選一中,由於康斯坦丁諾夫的OKB-575採用了較多激進的工藝技術,對生產要求偏高,而德拉貢諾夫的SSV-58顯得更傳統,因此蘇聯軍方宣布,德拉貢諾夫的SSV-58樣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列為製式,並正式命名為СВД狙擊步槍,СВД即Снайперская Винтовка Драгунова,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的縮寫,拉丁化轉譯就是SVD狙擊步槍。

SVD狙擊步槍全套配件:1.PSO-1瞄準鏡、2.刺刀(與AKM突擊步槍通用)、3.彈藥攜行具、4.油壺、5.槍背帶、6.瞄準鏡護罩、7.瞄準鏡照明具、8、電池、濾光鏡等配件。

德拉貢諾夫SVD狙擊步槍之所以能取勝,關鍵是設計師在性能、工藝和成本方面取得了最佳平衡。SVD狙擊步槍並未採用特別新的工藝和材料,自動原理是活塞短行程導氣式原理,這比AK步槍的活塞長行程導氣式原理更易達到高精度;閉鎖方式為槍機旋轉閉鎖,這也是很尋常的設計,AK-47也用這個閉鎖方式,只不過SVD將閉鎖凸筍從兩個變成了三個,承力更平衡均勻;槍機框與機匣導軌的導引部分加長,提高了自動機工作的平穩性。這些看似尋常、傳統的技術在不顯著增加生產難度、生產成本的情況下達到了理想的精度水準。

SVD有多準?

根據蘇聯的技術規範,SVD狙擊步槍使用PSO-1型4倍光學瞄準鏡,發射普通彈,在100m距離臥姿有依托射擊4發,彈著點應當全部位於直徑8cm的圓內,大致相當於2.7MOA,如果打7N1狙擊彈,精度還能再提升一步(據說有人實測,3發散布能打進1.5MOA)。SVD這個精度與今天高精度狙擊步槍動輒打進1MOA比尚有差距,但作為步兵分隊在400-800m距離對單個人體目標“遠程射擊”的武器,這完全夠用了。

德拉貢諾夫在試射自己設計的SVD狙擊步槍

由於不少人存在“狙擊步槍必須是栓動的,要不然就不準”這一刻板認識,再加上“蘇聯武器傻大黑粗,簡單粗暴”的偏見,以前還有人問過彩雲:既然栓動步槍更準,蘇軍為何不繼續使用莫辛-納甘栓動步槍作為狙擊步槍,非要裝備“不準”的SVD半自動狙擊步槍呢?實際上由於設計加工水準的代差,半自動的SVD實測精度比莫辛-納甘M1891/30更高,更不要說半自動狙擊步槍擁有更高的戰鬥射速,能在短時間內轉移火力射擊第二、第三個目標,一槍未中也能及時補射。所謂“SVD不夠準”,是指SVD與今天的AWM、M24、T-5000狙擊步槍比不夠準,不是與二戰老式步槍比不夠準。

甚至在蘇軍眼裡,SVD的射擊精度還有些過剩。最初SVD狙擊步槍為搭配7N1狙擊彈,膛線採用320mm纏距,這個纏距能發揮出7N1狙擊彈最佳的精度水準。但後來蘇軍將SVD的膛線纏距改為240mm,這個纏距對7N1狙擊彈的精度是不利的,平均精度下滑了20-25%。蘇軍捨棄最佳精度更改膛線纏距,目的是為了兼容7.62x54mmR步槍彈中的B-32穿甲燃燒彈,必要時能將SVD作為輕便反器材步槍使用,毀壞輕裝甲目標和技術裝備。所以按照蘇軍的觀點,SVD不是單純追求極致精度的武器,射擊精度能滿足有效射程內打中單個人體目標足矣,相反作為步兵分隊遠距離多用途武器更有吸引力。

7.62x54mmR B-32穿甲燃燒彈,彈頭內有工具鋼製造的穿甲彈芯,還有燃燒劑,頭部塗黑紅兩色。

B-32穿甲燃燒彈彈頭結構,彈頭內有一大型尖頭穿甲彈芯,前端小空腔和尾部銅盂內有燃燒劑,擊穿裝甲的時候燃燒劑摩擦擠壓發火。

總結

一件武器的設計不是單純追求某個指標好看,不是一味和國外同類武器比參數,更不是比誰用了更炫酷的黑科技。武器設計是立足於本國軍隊的戰術需求,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選擇合適的材料工藝結構原理,在達到“甲方”即軍隊提出的性能指標同時,兼顧成本、生產便利性等各方面綜合指標。以SVD狙擊步槍為例,它沒有使用什麽黑科技,精度性能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並不突出,但在當時它滿足了蘇軍戰術需求,夠用,好用,管用,所以毫無疑問,SVD是一支優秀的軍用狙擊步槍。

隔壁老王寫的《一本書看懂槍械百年史:從無煙火藥到理想單兵戰鬥兵器》是一本很好的槍械技術史普及讀本。這本書行文淺顯樸實,風趣幽默,它不是單純地重複歷史名槍的研發故事,羅列數據,而是從槍械發展史的角度介紹某一種槍、某一種結構是怎麽出現的。看完這本書,你對槍械發展的技術脈絡會有更清晰的了解。

為了小小豬的小床、推車、尿片和奶粉

衝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