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言傳身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只靠教育的“起跑線”難以改變孩子人生的“終點”,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起跑線”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和陪伴。

作者:墨子小姐

1

13歲的欣欣是好友小靜家教輔導的孩子。

今年小升初的欣欣已經跟著小靜上了兩年英語,原本小靜只需每周三、周五晚八點到孩子家中給她補習。

但從去年年底,欣欣媽媽先後在線上線下給她報了作文提高班、閱讀班、數學班等多個輔導班。

為了節約時間,欣欣媽媽提出讓小靜通過影片和微信語音的方式為孩子上課,而小靜給欣欣上課的時間也變得不固定。

有時候,欣欣從輔導班回到家長已經接近十一二點,小靜怕孩子太辛苦,建議欣欣媽媽先讓孩子睡覺,後面再補上課程。

但欣欣媽媽說:

馬上就小升初了,欣欣白天空余的時間也全部被排滿了,老師辛苦你晚點睡給孩子輔導完。

上周五,欣欣和媽媽一起回老家看望生病的爺爺,事先欣欣媽媽告訴小靜,上課的時間可能需要延後一些。

深夜12點多,欣欣和媽媽還未回到家中,小靜心想“今天的課應該是不上了”,便洗漱睡下。

誰曾想,凌晨1點多小靜突然被一陣急促的鈴聲吵醒,迷糊中小靜打開手機一看,三個未接電話,一串微信未讀消息。

小靜看著手機上閃爍著的“欣欣媽媽”幾個字,迅速起身接起電話,電話那斷欣欣媽媽歉意連連,但是今日事今日畢,課程是不能取消的。

小靜起床,洗了把臉,打開電腦開始用影片給欣欣上課,網絡那端欣欣的眼神已經十分疲憊。

小靜問欣欣上節課的單詞背熟了嗎?欣欣眼眶紅紅地說:

老師,我背了又忘記了,我好困。

凌晨兩點,依舊在上輔導班、寫作業,像欣欣一樣的孩子不止一個。

今年二年級的小侄女,就有好幾次寫作業寫到凌晨1點多,第二天七點鍾又準時起床去上課。

教育部們在大力宣傳給孩子減負,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理,根本阻止不了家長給孩子找課上、找事做的“本能”。

為了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補課、上輔導班幾乎是所有孩子的必修課,也成為孩子們最沉重的負擔,將孩子累垮在起跑線上。

2

前段時間,一個四年級小姑娘因為不堪補習班壓力,留書離家出走、自稱要跳樓的新聞令人唏噓。

離家出走的孩子名叫樂樂,每周末6:00樂樂就會被送到補習班上課,一天8節課,課程內容涵蓋鋼琴、書法、數學、跆拳道、游泳等項目。

長期補習、睡眠嚴重不足,不堪壓力的樂樂選擇從補習班出逃並且給家人發簡訊說,太累了,想從最高的地方永遠離開。

最終,在父母的輪流勸說後被接回家中,而在家人聯繫到樂樂時,樂樂一直哭著說“媽媽,我真的很困,我想睡覺”。

這場跳樓風波算是有驚無險,但是孩子內心的疲憊和無助卻令人心疼,逼人深思。

為了讓孩子活成自己期望中的樣子,成為或者不成為這樣那樣的人,很多家長為孩子規劃了完整的“領跑路線”,要求孩子按著這條看起來前途無限的跑到一直跑下去。

但事實上,很多孩子在這條跑道上跑道並不開心,而且這條跑道也並非一定能達到父母預設的終點。

去年很火的《牛蛙之殤》一文中,68歲的退休老教授說:

你給我一片星辰大海,都不如給我一個能慢點長大的小孩。

為了能讓外孫順利考進上海的四大民辦小學成為“牛蛙”,老教授一家從孩子3歲就備戰“幼升小”,孩子還在咿呀學語階段就開始步入各種培訓機構中。

但6歲時孩子因“牛蛙之戰”壓力過重而患上抽動症,無緣名校,幾經波折之後,一家人最終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

最後,外公覺得在國外健康、放鬆的環境中,孩子會在田野上長大,在河流中奔跑,慢慢找回原來的自己。

但是,國外真的就是健康教育的烏托邦嗎?

其實,在我看來國內缺的並不是讓孩子自由奔跑的田野和河流,而是缺少放手讓孩子自由奔跑的家長。

不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意志,去自由奔跑的人生,贏得終點又由誰來定義?

3

“不能進入好的學校,就沒有好的工作,女兒的朋友就會超越她,她會孤單,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就會自棄,就有可能開始吸毒……”

這是印度電影《起跑線》中皮婭媽媽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怎一看還以為是國內某位“狼媽虎爸”的至理名言。

開服裝店的拉吉、米塔夫婦是無需為金錢發愁的中產階級新貴,但一直無法融入印度上層社會。

為了能讓女兒皮婭通過上名校擠進上層社會,夫婦兩一擲千金在印度富人區買下了昂貴的學區房。

為了通過面試,夫妻兩先是請教專家設計服飾和語言裝貴族;後又鋌而走險買通黑中介搬進貧民窟,試圖通過貧困名額讓女兒順利入學。

拚財富、拚人脈、拚腦力,為了能在教育戰場上為孩子爭奪到父母理想中的教育資源,幫廝殺出一條可以領先的“起跑線”,皮婭父母用盡了渾身解數。

《起跑線》的中文宣傳海報上,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即使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也要讓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

可見,“起跑線焦慮”這件事,全世界的父母達成了高度共識。

 

“同一個世界,同一對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全世界的父母似乎都達成了共識,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給孩子報上十個補習班,為孩子購買天價課程,脫離原有生活圈和交際圈,放棄原本的大HUOSE購置幾百萬的學區房,已是屢見不鮮。

父母都以為給孩子爭取到一個靠前的跑位,孩子先人一步就快速無礙地達到終點。

人生不是一場定輸贏的短跑,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馬拉松比賽的輸贏,從來不靠誰站在最靠前的跑道來評判,而是靠堅持不懈和永不言棄的精神來取勝。

為孩子努力爭取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環境,確實可以幫孩子在人生跑道上獲得一個靠前的跑位。

但是人生路漫,沒有任何一條起跑線是能決定孩子能最快、最遠達到終點的,過度搶跑的結果是,家長陷入焦慮,孩子不堪重負。

4

關於“起跑線”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最大的謊言?

其中最高讚的答主這樣回答:

這句話不是謊言,隻不過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裡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裡折騰自己,因為你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眼界品味決定你孩子從哪開始跑,往哪跑,怎麽跑。

我們必須承認每個人的人生起點都是不一樣的。

父母不同的家庭環境、社會背景、受教育情況、經濟因素,決定了孩子起跑線的差異。

靠前的跑位上,容納不下所有的人,不論父母再怎麽拚盡全力,也不可能讓所有孩子都站在一樣的起跑線上。

與其給孩子套上起跑線枷鎖,拚命折騰孩子,不如想想怎樣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和硬實力,讓自己變成出類拔萃的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高起點。

 

“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的故事婦孺皆知,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煞費苦心地遷居三地,最終擇名校而居,看起來和今天很多執著於學區房的“狼爸虎媽”如出一轍。

很多人注意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卻忽視了孟母斷機教子的決心,“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以言傳身教告訴孟軻不可貪玩、不可半途而廢。

正是因為孟母慎始、敦品、勉學,數十年如一日,毫不松懈的教育才讓孟軻終成一代“亞聖”。

只靠教育的“起跑線”難以改變孩子人生的“終點”,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起跑線”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和陪伴。

你現在的努力,就是孩子未來跑道的位置,你的格局和高度,就是孩子起跑線能看到的終點。

最後,想對那些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說,所有外部條件都只是孩子人生賽程上可有可無的加速器,真正決定孩子起跑位置的是你自己。

最終決定孩子以什麽速度、什麽姿態衝入終點的是孩子自己。

你需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卻選擇自己的跑道,調節自己的節奏,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是你想要他去的地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