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後疫情時代的“小龍蝦第一村”:你吃的小龍蝦是這樣養大和捕撈上岸的

五月的夜晚總是在蛙鳴的伴奏中姍姍來遲,晚餐之後,“小龍蝦第一村”——湖北省監利縣王垸村的長堤上,昏黃的路燈籠罩著一群年輕的身影,二三十歲的男青年們蹲在路邊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年輕的女人們帶著孩子在一旁玩耍。

△ 5月12日傍晚,監利縣王垸村,村裡的年輕勞力晚飯後聚在一起聊天。

△ 5月12日傍晚,王垸村,村裡的年輕勞力晚飯後聚在一起聊天,有的變身“超級奶爸”。

△ 5月12日傍晚,王垸村,村裡的年輕勞力抱著孩子聊天。

△ 5月13日,監利縣王垸村,一位母親帶著孩子看小鴨。

這樣的場景在往年難得一見,平常這個時候,村民們要不外出打工,要不在田間捕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王垸村的蝦苗以及想要出村打工的青壯年一度受到波及,較之以往,村民們清閑了不少。

△ 5月13日晚,王垸村一戶做招工中介的村民貼出了最新的招工信息,將直接面對用人工廠輸送工人,一位年輕人正在考慮。

王垸村地處湖北省監利縣東側,毗鄰洪湖,家家戶戶養殖小龍蝦。《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監利縣2018年養殖產量達到13.06萬噸,縣域產量名列全國第一。

第一個吃小龍蝦的人

王垸村的養蝦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上世紀90年代初,複員返鄉的抗美援朝老兵李文斌應生產隊要求在洪湖捕魚。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撐船到湖裡捕魚,收壕子時,在一堆青黑色的魚裡發現了一隻紅色硬殼的“怪物”。當時,村民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麽。李文斌不怕這個怪東西,他抓回幾隻養,後來又試著吃它,“腦袋殼子一掰,用水煮熟,拌上西紅柿炒,好吃”。

△ 5月12日,90歲的退伍老兵李文斌在監利縣王垸村的家中。李文兵直到去年都還下田乾活,但今年“明顯感覺腿腳不行了,沒有力氣”。

△ 5月12日,退伍老兵李文斌的軍功章。他曾在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負傷退伍後回到老家務農。

△ 5月12日傍晚,監利縣王垸村賀龍大橋上,帶著孩子的村民和小車緩緩通過,據村民介紹,當年“洪湖赤衛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附近。

剛開始,沒有魚販願意收購小龍蝦,後來能賣個三毛錢一斤,到2000年後,收蝦的人多了起來,蝦價也逐漸漲到一兩塊錢。村民見它能賺錢,也跟著試養,五六年後,幾乎家家戶戶的魚塘裡都有了小龍蝦。

隨著蝦價逐年攀升,龍蝦養殖成了王垸村的支柱產業,“村裡的新房子起了,柏油路也修了”,今年90歲高齡的老兵李文斌被貼上了村裡“第一個吃小龍蝦的人”的標簽,寫進了王垸村的民間記憶。

△ 5月12日傍晚,航拍監利縣王垸村。該村村民大多以稻蝦混養、培育蝦苗為主要收入來源,村裡隨處可見的“回”字形田就是稻蝦混養的標準水田。村民們公認李文斌是“回”字形田和稻蝦混養模式的發明人。

△ 5月12日傍晚,航拍監利縣王垸村,遠處的村莊和連綿的水田看不到盡頭。王垸村地處湖北省監利縣東側,毗鄰洪湖,富饒的水資源為水產養殖提供了極其便利的先天條件。

餐桌網紅曾陷滯銷危機

王垸村村委會的網格員李建飛是 2016 年回到村裡養殖小龍蝦的。前幾年父親因病去世,他擔心母親一個人在家孤單,便放棄了在廣西的水果批發生意,回家養蝦,順帶和母親一道照顧自己和弟弟的三個孩子。

△ 5月13日,王垸村的網格員李建飛準備到自家水田裡除草。今年37歲的他“算是村裡見過世面的人”。回家養蝦後,村長和村支書找到他,說服他加入村委會做了一名網格員。

△ 5月13日,李建飛在自家水田裡除草,防止滋生老鼠偷吃小龍蝦。

△ 5月14日,李建飛家中,他和母親要照顧三個孩子,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還有弟弟的兒子。李建飛的弟弟在四川邛崍開包子鋪,工作繁忙沒法照顧小孩。5月13日一早,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李建飛讓老婆去了海南,投奔一位親戚,謀一份收入。

當時,小龍蝦已經是夜宵市場上的網紅食品,成品蝦和蝦苗的價格攀升至30元一斤。李建飛正好趕上這波行情,將自家的七畝田用於稻蝦混養。正常一季下來,他光靠小龍蝦養殖就能賺五六萬元。接下來三年,蝦價節節攀升,最好的時候每斤快賣到40元。

每年2月底至3月初,本是王垸村稻蝦混養的小龍蝦蝦苗出售的黃金時間,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交通封閉,蝦苗無法出售,一度出現大面積滯銷的情況。農村的道路解封後,下遊養殖戶擔心成品蝦收益不保,不願再收購蝦苗,導致蝦苗價格暴跌,王垸村盛產的蝦苗從去年的35元左右一斤跌到今年的4元一斤,最低的幾天每斤只能賣2元,都還沒人願意收購,中等規格的成蝦價格也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 5月12日,剛剛入夜,王垸村一戶村民就撈起來不少小龍蝦,遛彎的村民迅速聚到一起查看蝦的質量。

△ 5月12日,王垸村的村民聚在一起討論接下來的小龍蝦行情。

△ 5月14日凌晨3時,王垸村賀龍大橋下,村民向收購商出售小龍蝦。

△ 5月14日凌晨4時,王垸村村民李啟飛正在查看當天武漢白沙洲市場發來的小龍蝦收購價格。他是近幾年為數不多沒有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留下來做了小龍蝦收購商。

△ 5月14日凌晨4時,王垸村村民李啟飛根據當天武漢白沙洲市場的報價開出收購價格。

△ 5月14日凌晨4時,一位村民將剛剛捕撈的155斤小龍蝦送到李啟飛的收購點,當天價格算是近來不錯的,根據這批蝦的質量,李啟飛開出了7元每斤的收購價,撈蝦的村民也表示認可,“自己撈的蝦能賣多少錢,大家都心知肚明,鄉裡鄉親天天見面的,不用在價格上玩巧”。

三月底以來,村民們為了能賣出高一點的價格,紛紛趕在午夜之後便下湖撈蝦。凌晨的村莊籠罩在一團濃黑的夜色裡,水面上漸次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蝦農們帶上幾個塑料筐,撐一艘小船往水田裡劃去。撐船、拉壕子、收蝦、分揀、再開電動三輪車送到蝦販手裡……幾個小時忙活下來,大多數村民都只能捕撈百餘斤,賣出幾百塊錢。

△ 5月13日凌晨,李功彬和兒子一起到水田裡撈蝦。

△ 5月14日凌晨,王垸村,一對夫婦在水田裡撈蝦。

△ 5月14日凌晨,王垸村,戴頭燈的蝦農查看撈到的小龍蝦質量。

在疫情的餘震裡,老養殖戶李良松是少數還能保證一點利潤的養殖戶。他在緊鄰村子的洪湖裡承包有幾十畝的蝦塘,凌晨兩點,他和六個水產工人就已經開始工作。

△ 5月13日清晨,王垸村洪湖湖區的水產養殖承包戶正在撈蝦。

△ 5月13日清晨,王垸村洪湖湖區,李良松的水產工人老徐正在撈蝦。

△ 5月13日清晨,王垸村洪湖湖區,撈蝦用的地籠破了洞,老徐及時進行縫補,以免影響之後的捕撈。

△ 5月13日,王垸村洪湖湖區,承包商來查看當日蝦的質量。

△ 5月13日,王垸村洪湖湖區的水產養殖承包戶和工人一起將捕撈的小龍蝦清運上岸。

68 歲的老徐是李良松家的老員工,手腳熟練,四個小時不到,他載著滿滿三大筐龍蝦上岸,總產量差不多有七十多斤。六艘捕蝦船全部上岸後,蝦販開著箱型貨車趕到李良松家跟前,這是養殖大戶才有的特殊待遇。十幾筐龍蝦,差不多都是中上等規格,五月中旬的價格每斤能賣到14元,行情雖遠不比往年,但至少還能有一些收益,比村子裡養蝦苗的蝦農要好。

△ 5月13日,王垸村洪湖湖區的水產養殖承包戶將小龍蝦清運上岸後,水產商上門收購。

△ 5月13日上午8時30分,王垸村洪湖湖區的水產養殖承包戶和手下的工人完成了凌晨的捕撈作業,吃早餐休息,一天的捕撈工作就此結束。

△ 5月13日,王垸村洪湖湖區的水產養殖承包戶老闆李良松,因為國家將對洪湖濕地實行“退垸還湖”,明年何去何從是他現在不得不考慮的事情,“也許不幹了,年紀大了,該休息了。”李良松表示。

小龍蝦搭上電商“順風車”

為了幫助大部分村民渡過難關,曾在王垸村當過書記、現在中國鄉建院做院長的“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決定在網絡上求助,試圖“搭上互聯網快車”。

2020年5月11日,他在微信和微博上發布求助信,為家鄉王垸村的滯銷小龍蝦尋找銷路,隨後獲得電商平台的回應。經過村裡村外、線上線下的多次溝通後,有商家來到王垸村向村民收購龍蝦,還邀請主播薇婭直播賣蝦。

△ 5月12日,王垸村一個小龍蝦收購點,工人正在對收購來的小龍蝦按大小進行分揀。在這裡小龍蝦將被按照大中小三個等級進行分揀,個頭較大體重在一兩左右及以上的小龍蝦是搶手貨,分揀出來後將被直接送上市民的餐桌。

△ 5月12日,王垸村一個小龍蝦收購點,剛從村民手中收購來的小龍蝦。

在多方幫助下,當地的小龍蝦採購價格逐漸回升,當地商販收購價格平均可以達到5塊2毛錢,“至少有出路了”,村民懸在半空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李文斌說,他打算用這次賺到的錢買一台電動輪椅,可以每天坐著去洪湖邊轉轉,那裡有他的船,還有和老夥計們一起養的小龍蝦。

攝影:陳卓

文字:王丹妮

編輯:陳婉婷

校對:趙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