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洲的上海如何求生?荷蘭人圍海造土已成生活的一部分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1022-歐洲上海求生記

作者:橘子親王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荷蘭作為一個國家,今天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太小的國土面積、太少的人口和安定的生活,讓這個國家很少得到出場的機會。

英法德之間歐洲一小國

不過在歐洲內部,荷蘭扮演的角色卻仍然重要。鹿特丹是歐洲第一大港,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歐洲第四大港,這個小小的國家承擔著歐洲航運中心的重任。海運量如此巨大,經濟富足發達,小而美的荷蘭像極了中國的上海。

2011年的歐洲港口吞吐量排名

鹿特丹第一,阿姆斯特丹第四

(圖片來自wikipedia)

但沿海地區也有沿海地區不可言說的痛,在大自然的偉力面前,荷蘭人付出了無限的努力,才能讓繁華看上去來得毫不費力。

海水是我們的禍水

公元前325年,一位希臘探險家來到了今天的北荷蘭海邊,正遇上海浪來襲。毫無防備的當地居民紛紛被海浪卷走,但當地居民對此早已司空見慣了。這位希臘探險家在遊記中感歎:“這裡的人死於抗擊海水的比死於戰爭的還多。”

幾乎半個國家都在海平面以下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在歐洲被稱為“低地國家”,整體海拔都在0米上下,有不少地區甚至低於海平面。其中最低的還要數荷蘭,大荷蘭地區80%以上的國土都是河網密布的衝積平原,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都在這裡匯流入海,為荷蘭西北部帶來了豐沛的水源。

真正的澤國

但過低的海拔也讓這些河流成了巨大的麻煩。每到雨季,河流溢流,辛苦開發的農地就會被毀,更別提北海海水倒灌了。整個荷蘭,只有東部和南部與今天德國接壤的地方有一些高地。最早的荷蘭人就聚居於這裡。

荷蘭在歐洲的最高山在荷比德交界

瓦爾斯堡山(Vaalserberg)

不過荷蘭也只有其一小部分

不過這也只有三百多米

荷蘭的另外兩座600+和800+的高山在加勒比領地...

(圖像來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而在中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都是時常被薄薄一層海水覆蓋的沼澤。沼澤意味著濕潤肥沃的泥土,聚集在高地上的荷蘭人經不住開發肥沃農田的誘惑,終於還是下山了。

荷蘭重建的一座羅馬時代的小塔

當時這個技術要跟海要地確實不容易

(圖片來自wikipedia@Niels Bosboom)

公元前500年左右,最早的低地農民在沼澤地帶挖掘了平行排水溝,將水從土裡排出,歸入大海,建立了新的農業體系。為了保護他們的農田,荷蘭人還建造了第一批堤壩。這是一批木質結構,高度不到一米的堤壩,但只要海水不是洶湧而來,足夠用了。

在有了一定的實力之後,他們開始向海求地,在靠近海岸線的地區建設了一批更高的堤壩,並在原始堤壩後建設了一圈內壩,用層層防線限制海水侵入。

你進一步,海就退一步

海進一步,你也只能退一步

(圖像來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堤壩為進入低地的荷蘭人提供了安全的家園,也提供了物流和建設類的工作崗位,早期的村莊城市就這樣在堤壩附近形成。荷蘭沿海的大城市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就是在古代堤壩建設過程中建設起來的。“丹”在荷蘭語中是dam,和英語一樣意為堤壩,兩者分別是阿姆斯特爾河和鹿特河邊的大壩。

當然現在荷蘭最吸引你的地方還是這裡

但是不要抱很高的期望

攝影@貓斯圖

一切為了活下去

但堤壩並非萬能良藥,當浪湧高過堤防,或是海浪衝擊造成堤壩結構磨損時,脆弱的荷蘭農業依然面臨滅頂之災。而且由於建設堤壩造成了衝積土壤下沉,很多地塊已經低於海平面,海水的威脅比過去更大了。荷蘭人從未停止過對堤壩的改良。

如果沒有累世所建的堤壩

完全淹沒的荷蘭可能是這樣..

(圖片來自wikipedia@User:Jan Arkesteijn)

由於木製堤壩很容易在海水中腐朽,荷蘭人在中世紀在木結構外加上了夯土,建成了更結實的堤壩。而為了解決向海一面直面海水衝擊的難題,荷蘭人在堤壩表面掛了一層柳條網,網上覆蓋著海藻,用有機體中的空隙緩衝海水的力量。

1809年的洪水

(圖片來自wikipedia@Hardenbergh, Cornelis van ; Vinkeles, Reinier)

到了18世紀,荷蘭的海船遠達美洲大陸和日本長崎,帶來了一些熱帶的新朋友——船蛆。它們以水中的腐爛木材為生,常常把堤壩骨架吃得一點不剩。荷蘭人只能改用石頭鑄造新的堤壩,這是一筆巨大的進口開支,但對如日中天的荷蘭貿易帝國來說已經不是問題。

此時的荷蘭繁榮富庶

吸引著全球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航線遍布全球就差星辰大海

經過研究決定堤壩也要結結實實

(圖片來自wikipedia)

配套設施也在跟上。

今天荷蘭引為國寶的風車,其實是15世紀才出現的。當時荷蘭人正在嘗試向海要田,采取了圩田策略,即先用堤壩圍住一塊海域,然後將海水抽乾露出大陸架,再用淡水把鹽鹼衝走,就可以種地了。而這些大陸架往往都低於海平面,只能用外力排水,水車便應運而生。

一只可愛的大風車

(圖片來自wikipedia@Groucho M)

但即使荷蘭人如此努力,意外情況還是會發生。曾經最著名的一次可能要數發生在1170年的“萬靈節洪水”,這是荷蘭民族記憶中最黑暗的一頁。一次巨大的風暴潮在萬靈節當天降臨荷蘭,衝走了荷蘭人辛辛苦苦圍墾的大片土地,還把瓦登海和阿爾梅勒湖連在了一起,形成了現在荷蘭北部最重要的水域——須德海。

荷蘭人為了治理這須德海

至今仍在堅持不懈...

多難興邦,這場風暴潮徹底改變了荷蘭的地理情況,原本在東北地區的農業區完全消失,但卻讓西南側的城鎮阿姆斯特丹發展了起來。這座位於荷蘭沿海腹地的城市,原本遠離海洋,卻在洪水之後得以與北海和波羅的海連通,與北歐的貿易路線就此敞開。

當然,阿姆斯特丹也成為一座超級水上都市

城市內水路四通八達,住在船上的也不少

(圖像來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誕生奇跡之地

進入20世紀,求生欲極強的荷蘭人想要搞點大事情,一勞永逸地解決核心國土被水淹沒的問題。其中的重點工程,便是截斷因災害而產生的須德海,將之變為可以利用的淡水湖,也防止北海海水通過這片深入內陸的水域倒灌。

愣是把這樣一大片水域從海變成了湖...

他們的計劃是這樣的:

先在須德海和北海連接處30公里寬的水面上築一座高7.25米,厚90米的巨壩,然後在壩兩側開兩個動力排水口,每當有河流淡水補充到須德海裡讓水準面上升時,就開閘打水,慢慢稀釋須德海裡的鹽。若乾年以後,須德海就會變成一座淡水湖。

緊張建設中

(圖片來自wikipedia)

這是一個1913年提出的瘋狂計劃,人類歷史上還沒有把海灣截成淡水湖的先例,如此漫長的堤壩在力學上能否承受海水衝擊也是個問題。但修了兩千年堤的荷蘭人只是一笑置之。他們說,“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完成這項壯舉,那一定是我們荷蘭人。”

劈開海洋,直到彼岸

(圖片來自wikipedia@C messier)

1925年,大壩開始建造,先後有一萬名工人參與其中(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是,這在大蕭條期間成為了荷蘭的以工代賑),經過7年建設於1932年5月完成,實現了當時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跡。須德海也在大壩的幫助下,逐漸排除了鹽分,成為一座淡水湖,也就是荷蘭國湖艾瑟爾湖(Ijseelmeer)。

這才是硬核種田派

(圖像來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站在今天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背後,就能看到艾瑟爾湖的風采。荷蘭人在沿岸的堤岸上閑適地曬曬太陽,騎騎自行車,盡享祖先奇跡為今日生活帶來的便利。也許他們已經沒再把祖先千年積累的水利求生技術當回事了,畢竟今天的荷蘭國土,有27%來自海洋,人工創造國土的奇跡對他們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

運河是阿姆斯特丹的特色

不可不品嚐

攝影@貓斯圖

而長期與自然作鬥爭的歷史,也讓荷蘭人(被迫)成為了世界工農業技術的領先者。

為了對抗海浪積累的築壩技術輸出到了沉降危機嚴重的前殖民地印尼,用於設計雅加達的迦樓達大壩;為了在寒冷地區養鬱金香發明的農業大棚拯救了全球高緯度地區的農業;配套的水利機械在全世界販售;還有他們首創用於解決農業汙染的直立式汙水池,專利向全世界免費公開,中國有不少地區就採用了這種先進的技術。

印尼首都雅加達面臨嚴重的沉降問題

精於治海的前宗主國不能坐視不理...

(紅點表示每年2英尺以上,

黃點2英尺以下)

(圖片來自ITB Geodesy Research Group)

在去年的全球創新指數中,荷蘭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更擅長精工和金融的瑞士。他們善於創造奇跡。

這片土地,也沾染了荷蘭人的奇跡之魂,成為了創造奇跡的熱土。

奇跡都是久經考驗的結果

(圖片來自wikipedia@Rens Jacobs / Beeldbank V&W)

就在這兩天,就在緊鄰北海的荷蘭讚德沃特,WTCR露營車世界杯正在緊張舉行。這是一項只能由量產車有限改造參加的比賽,考驗的就是廠商的量產車性能。而在這當中,就有我們的老朋友——領克03 TCR。

賽場上最靚的仔

今年WTCR開賽後,首場比賽在摩洛哥,我們親眼見證了領克車隊車手泰德·比約克站上第三場正賽冠軍領獎台,領克車隊也獲得該站車隊冠軍。此後的匈牙利站比賽,領克車隊車手也取得了第一場正賽的車手亞軍和第三場正賽的車手季軍,拿獎拿到手軟。

上台領獎

而荷蘭站,更是領克創造奇跡之處,首場排位賽就包攬了前四,在第一場和第三場正賽分別包攬了冠亞軍,車隊在本站積分位列榜首,力壓來自大眾、本田、阿爾法羅密歐等廠商的小鋼炮對手,成為C位車隊。

領克車手們

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領克,是因為它其實是中國吉利集團收購瑞典老牌車企沃爾沃之後開發的一個合資品牌。領克03 TCR是第一輛出現在WTCR露營車世界杯的賽場上的有中國血統的賽車。你一定想不到,主辦方在賽季開始前還要求這支擁有中國基因的車隊削弱性能,以免破壞賽事平衡。

但強者恆強,領克03 TCR從未讓粉絲們失望。

對領克來說,這些分站賽的冠軍只是為了最終宏偉目標邁出的第一步,每一個堅實的腳印,都是為了讓領克能走得更遠,最終代表中國汽車業捧起象徵量產車賽車界最高榮譽的WTCR年度獎杯。

我們也邀請你一同關注領克此後在WTCR的表現,為中國汽車加油。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wikipedia@Rens Jacobs / Beeldbank V&W)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