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個問題不解決,娃吃再多,也不長個啊

寶寶的「吃」和「拉」是媽媽們關心的頭等大事,但寶寶吸收不好、消化不良,導致寶寶吃不下、拉不好,讓媽媽們更是苦惱。

科大大在後台經常看到媽媽們對於寶寶「吸收」「消化」這些事兒的反饋:

播放GIF

....

那麼娃出現吸收不好,消化不良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呢?科大大這次和你好好嘮嘮!

偶爾性的消化不好,大部分時間又都沒什麼事,看起來也開開心心的,吸收好不好該怎麼辨別呢?

01

什麼是吸收不好?

如果寶寶大便性狀沒有問題,但排便量多,這可能與吸收不良有關。

說明已經消化好的食物,但是孩子的腸胃吸收效果不理想。

? 吸收不好與睡眠不足、上火、哭鬧

現象:寶寶的睡眠、上火、哭鬧等問題和消化問題經常同時或交錯出現。

吸收不良很容易睡眠不好、上火、或因情緒不穩地而哭鬧;而睡眠不好又會引起吸收不良,形成惡性循環。

治療: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要食物的寶寶,需要按需餵養。

有些媽媽總是覺得孩子多吃點總是好的,一不小心就喂多了,寶寶吸收不了,也難以消化。

輔食添加也注意適合寶寶月齡的性狀,特別要調整寶寶的睡眠問題和飲食結構。

? 吸收不好與乳糖不耐受

現象:乳糖不耐受,是因為腸道中乳糖酶不足,無法分解、消化乳糖,進而引起的腸胃不適。

乳糖在人體中不能直接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才能被吸收。缺少乳糖分解酶的寶寶,在攝入乳糖後,吸收消化不好。

而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刺激大腸蠕動加快,造成腹鳴、腹瀉等癥狀。

診斷:雖然確實有嬰兒患原發性乳糖不耐受,但非常非常少。

新生兒和早產兒,由於腸粘膜發育不夠成熟或乳糖酶活性暫時低下,以及嬰幼兒急性腹瀉時會出現暫時乳糖不耐受。

所以,進食配方粉出現體重不增或偶有大便偏稀等問題時,不應首先考慮乳糖不耐受,特別是當寶寶沒有任何誘因地突然出現腹瀉的情況。

此時,還是建議儘快就診排除外腸道感染,因為寶寶體重較小,如果因腹瀉導致脫水很容易出現危急情況。

若換不含乳糖配方粉,或在現有奶粉中添加乳糖酶之後,癥狀有所緩解或消失,就可確定為乳糖不耐受。

明明我們都是按照科學的方法養娃,沖奶粉的方法都特別注意,輔食也準備得特別小心,為什麼娃還是會消化吸收差呢?

02

為什麼寶寶會消化、吸收差?

? 體質相關

吸收問題也需要看體質,很多寶爸寶媽喜歡給寶寶選擇海外品牌的配方奶粉。

甚至只看品牌不看配方,認為海外品牌就是好的。

但實際上,歐洲和中國寶寶本身吸收力就不一樣,與歐美人相比,亞洲人飲食多為素食,不易消化。

造成亞洲寶寶的腸道要比歐美寶寶的腸道要細長,需要選擇更好吸收的配方奶粉。

? 餵養行為

添加輔食的時機,輔食的性質、性狀以及家長的餵養技巧,都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吸收。

根據寶寶的年齡及發育狀態添加輔食是需要智慧的,不可以照本宣科,書上寫什麼就必需吃什麼。

有的寶寶咀嚼能力比較差,如果囫圇吞下整塊食物的話,不僅不能消化和吸收其中的營養,還會加重腸胃負擔。

所以,家長在給寶寶喂飯時,可以做出一些誇張的咀嚼動作或吃口香糖,用行為來引導寶寶模仿咀嚼、學會咀嚼。

? 腸道受損

當寶寶出現腹瀉時,可能伴隨腸道黏膜的炎症和受損,進而影響吸收功能。

這種情況,一般需要在化驗大便後,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和益生菌治療。

應該注意的是,在抗生素及益生菌效果不明顯時,應考慮非感染因素導致的腸道受損,如牛奶蛋白過敏以及感染引起的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等。

此時,應根據寶寶病情及醫囑,酌情更換部分水解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

若考慮乳糖不耐受,需添加乳糖酶。

03

促進消化、吸收,寶寶吃什麼很重要

喂母乳的寶寶一般吸收比較好,很少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的問題。

母乳的成分組合不僅能夠完美貼合嬰兒生長髮育所需,還不給嬰兒的身體代謝增加額外負擔。

母乳不僅可以提供能量,還能可以抑製腸道內大腸桿菌的生長,促進鈣的吸收,對嬰幼兒腸道菌群的建立、腸道免疫的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

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生中耳炎、胃腸感染、濕疹、食物過敏、呼吸系統疾病、肥胖症等疾病的風險也更低。

但一旦媽媽的母乳不充足或其他原因無法實現母乳餵養,那麼配方奶粉的選擇就格外重要了。

科大大有專門去了解A2奶粉,發現一些「小驚喜」:

小科普:什麼是A2奶呢?

人類食用其他物種母乳的年份可以追溯到7500年前,而現今人們所食用的奶的主要成分有85%的水,4.6%的乳糖,3.7%的牛奶脂肪,3.36%的礦物質以及2.8%的牛奶蛋白。

絕大部分奶粉中存在的蛋白,是A1型β-酪蛋白,而這種蛋白產生的原因,是牛奶蛋白成分在現今牧場環境下,因為牛食用轉基因食物發生了變異。

相當一部分亞洲寶寶會出現腹瀉等不良狀況,而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對於牛奶中的A1型β-酪蛋白不耐受,而A2奶則不存在這樣的風險。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