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熙開創了康乾盛世?其實埋下清朝落後挨打的伏筆

2001年,著名導演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等一群老戲骨演出的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開播,在收視率和口碑上雙雙喜獲豐收。

《康熙王朝》對康熙皇帝傳奇般的一生進行了全方位刻畫,並給予了正面評價,讓康熙皇帝以“治世明君”的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至於康熙皇帝開創的“康乾盛世”,更是成為這部電視劇濃墨重彩描繪的對象。然而,在真實歷史中,康熙皇帝遠遠沒有電視劇所刻畫的這麽光鮮。

很大程度上,康熙皇帝雖然一手開創了“康乾盛世”,但又一手埋下百年後中國落後挨打的伏筆。

實行海禁,錯過大航海時代

康熙皇帝於1661年即位,於1667年親政,正式執掌這個古老而龐大的國家。

放眼看世界,17世紀中葉,由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帶動的環球航海行動,正進入高潮。在國家的鼎力支持下,一批又一批航海家冒著生命危險揚帆遠航,成群結隊地穿行於波濤洶湧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開辟新的航路,尋找新的殖民地。

大航海時代對歐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的發展。可以說,凡是投身大航海時代的國家,都在一段時間內成為海洋強國。

但是,在康熙皇帝的海禁政策下,中國完美地錯過了大航海時代。

眾所周知,明朝初期曾經實行過海禁,到隆慶時期海禁政策得到解除。清朝入關後,為了打擊沿海抗清運動,立即宣布海禁。康熙皇帝將這一政策實行到極致,不但禁止私自出海,還多次下令將沿海居民遷入內地,有敢不遷移的,殺無赦;有敢越界的,殺無赦。這一政策在東南沿海形成了從30裡到300裡不等的“無人區”,造成了幾十萬人的死亡。

康熙皇帝視海外經商的華人為異己。1741年,荷蘭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屠戮華人,消息傳回來後,朝野震驚。康熙皇帝卻不以為然地聲稱華人“孽由自取”,對於荷蘭殖民者的暴行連象徵性的“懲戒”聲明都沒有發一個。

海禁政策給沿海居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扼殺了中國的海洋貿易,阻礙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還讓中國沒有趕上大航海時代的“末班車”,錯失轉型發展機遇,其負面作用影響了200多年。

親手扼殺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傳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康熙皇帝本人對科學技術有著近乎狂熱的喜愛。

康熙皇帝小時候得過天花,長大後又多次患有重病,特別是40歲時,得過一次嚴重的瘧疾,禦醫遍施中藥都沒有治愈,但在服用法國傳教士洪若翰的西藥(奎寧)後,竟然奇跡般地痊愈了。此後,康熙皇帝就對西方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在宮內建立實驗室,親自動手為子女及宮女接種牛痘。

除了醫學,康熙皇帝在數學、地理學等領域有過比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數學方面,他親自演算並整理了一本學術論文《積求勾股法》,現在數學上所用的“根、元、次”等詞都是他的發明。在地理學上,康熙皇帝主持繪製的《康熙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幅繪有經緯網的全國地圖,代表著當時世界地理學上的最高成就,李約瑟評價“比當時的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

然而,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康熙皇帝只是將科學研究當作自己的個人興趣和愛好,禁止西方科學技術在民間流傳。比如,他命法國傳教士巴多明將《人體解剖學》翻譯成漢文及滿文,但卻禁止這本書外傳,他說:“此乃特異之書,不可與普通文籍等量觀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學無術之輩濫讀此書。”

康熙皇帝的身邊,有為數不少的傳教士。如果選擇一些八旗子弟,讓他們跟著傳教士學習科學技術,無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康熙皇帝連這一點都不願意做,遑論建立官方學校,聘請傳教士系統地傳授西方科學技術知識?因此,雖然康熙皇帝是一名科學技術的愛好者,整個國家卻沒有因此受益。

對此,梁啟超不無痛心地說:“就算他(康熙皇帝)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這種說法,是很公允的。

同為執掌古老帝國,與康熙皇帝同時期的俄國皇帝彼得一世,卻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全面實施改革,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把俄國從僵化落後中解放出來,變成一個強大而生機勃勃的帝國。

修築柳條邊,為沙俄侵略中國提供可乘之機

中國歷朝歷代就有了修建長城的傳統。康熙皇帝即位後,放棄了修建長城的計劃。

康熙皇帝在與大臣討論邊患問題時說:“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專恃險阻。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敢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寧,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也。”

康熙皇帝隨即下令“永不修長城”。

可是,康熙皇帝沒有修建防止外敵入侵的長城,卻修築了防止本國國民流動的長城——柳條邊。

柳條邊修築於東北地區。清朝統治者在用土堆成的寬、高各三尺的土堤上種植柳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40余年,形成一座總長度達1300多公里的浩大工程,被人稱為“綠色長城”。清朝統治者用柳條邊將東北隔開,禁止漢人自由進入東北地區。

康熙皇帝為何要這麽做呢?一方面,東北地區是所謂“龍興之地”,為了防止有人破壞“龍脈”,要對這裡進行嚴格保護;另一方面,東北地區盛產人參、貂皮、烏拉草等特產,為了保障皇室供應,必須禁止漢人進入東北采掘。

柳條邊的修築,修築柳條邊後,東北人口銳減,以至於人煙稀少,引起了沙俄的垂涎。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沙俄通過巧取豪奪的方式,從東北地區分割了1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差不多相當於今天全國國土的1/7。

直到民國時期,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用火車將大量人口運輸進東北地區,對東北地區進行開發,才避免了東北再次遭沙俄、日本等列強瓜分的厄運。

繼續實施文字獄

清朝是中國實施“文字獄”的高峰階段,幾乎貫穿始終。其中又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4朝最為殘酷。

實事求是地說,康熙皇帝不是清朝“文字獄”的始作俑者,也不是乾得最狠的一位——最狠那位是乾隆皇帝。康熙時期,總共只有20余件“文字獄”案件,其中有幾件是康熙皇帝親政之前所發生,算不到康熙皇帝頭上。不過,康熙皇帝繼續實施文字獄,也出現了“南山案”這樣影響力較大的案件。

“文字獄”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最大的危害則是禁錮思想自由,迫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龔自珍說了一句名言,“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什麽意思呢? 是說讀書人聽到“文字獄”這3個字就躲得遠遠的。以後他們著書作文的目的就是為了糊口,哪裡去管什麽家國大事?

放眼世界,從意大利肇始的文藝複興運動,早已席卷整個歐洲,將歐洲各國從中世紀的淵藪中帶出,進入近現代文明,為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彼時,清朝還在“文字獄”的高壓政策下人人自危,噤若寒蟬,與文藝複興運動擦肩而過,令人扼腕歎息。

康熙皇帝號稱英明好學、文武全才,但有人提出,中國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為“他處在劇變的時代卻拒絕重大的變革,其一生的功業只是人為地延長了已經衰亡的封建社會,使中國失去了向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邁進的最佳時機,給近代的中國留下了沉重的包袱與苦難。”

這樣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康熙大帝》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