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瑜:貨幣政策的“中庸之道”——2023年Q1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點評

  意見領袖丨張瑜

  核心觀點

  1、降息判斷:經濟向上看不到過熱,向下看不到衰退。中庸之道下,未來政策利率調降的概率可能進一步降低。

  2、降準判斷:降準是流動性調節工具。未來如果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總資產比例達到36%(當下34.8%),降準概率將再度提升。

  3、一季度MLF新增5590億的目的或為對衝一季度到期的5800億其他債權。(其他債權=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MLF餘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未來MLF仍以對衝為主,結構性工具的增量決定新增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多寡。

  4、信貸投放最大力度時段或已過。1~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量2.33兆,5~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量或為負。

  事件

  中國人民銀行於2023年5月15日發布《2023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我們對此點評如下:

  報告摘要

  利率政策:未來政策利率變動概率進一步降低

  1、無論是本次貨政報告的專欄一,還是日前易綱行長在PIIE的公開演講,當下利率政策的核心詞或是“中庸之道”。即為:“既不追隨全球大加息的潮流多數加息,也不跟隨全球大降息的潮流激進調降。”

  2、那麽如何達到合適的利率水準?PIIE演講易綱行長表述了以下兩點,①如果確定性較低,傾向保守政策。②謹慎決策下,利率向周期和區域平均收縮。

  3、考慮到當下經濟一方面看不到過熱的跡象(CPI、PPI、房價仍然較低,從來沒有不漲價的過熱),另一方面經濟暫時沒有衰退的風險(政策仍然發力,出口在新三大貿易夥伴支撐下全年增速小幅為正),中庸之道的選擇下,我們認為未來MLF利率和OMO利率調升和調降的可能性都已不大。

  降準考量:年內仍有可能,關注一個指標

  與利率政策不同的是,準備金政策的目的是流動性的調節工具。2018年以來,除非經濟有微過熱的跡象(2020年四季度),其余時間段一但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總資產這一比值有明顯抬升,央行均有降準動作。因此未來如果觀察到這一指標的再度抬升,不排除央行有降準的可能。

  債權投放:MLF用於對衝到期的其他債權,新增投放觀測結構性工具

  1、一季度MLF新增量的抬升無需過度解讀。一季度MLF新增量5590億,結構性工具新增量3754億,兩者加總共新增9344億。然而一季度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科目新增僅有3496億。由此推斷,一季度大約有5800億的其他債權到期。(其他債權=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MLF餘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綜上,央行一季度投放超量MLF並非總量寬鬆的表現,或是為了對衝5800億到期的其他債權

  2、展望未來,我們預計MLF仍可能以對衝到期的其他債權。結構性工具來形成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增量。投放方向層面,仍以普惠,綠色和科技為主。值得注意的是,與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相比,結構性工具的支持領域刪掉了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科目。

  信貸投放:最大力度時段或已過

  當下信貸投放最大力度的時段已經過去。對應未來5月~12月信貸同比增量或為負數。(1~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量2.33兆)。具體原因在於,本次貨政報告強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對於這一方面有兩個觀察:①表述層面,2021年~2022年,八次貨政報告的表述均為“信貸…增長”,本次的表述更換為“信貸總量合理適度”。②常態下,信貸年度增長約在1兆左右,而2023年前四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已經多增2.33兆。考慮到央行“總量適度”的訴求,我們預計二三四季度信貸投放大概率同比負增。

  其他關注點

  1、央行特別強調了“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強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一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為0.6%,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增速為10%。事實上,兩者的持續背離已經持續一年。未來帶動民企投資或是政策短期的重心之一。

  2、央行在中國經濟展望中提到了疫情“傷痕效應”尚未消退,居民收入預期還在恢復,青年人就業壓力較大。對此兩點觀察:①“傷痕效應”尚未消退對應居民的消費傾向或難以回到疫情前。②根據往年數據,青年失業率通常存在季節性規律,一般在年中達到頂峰。

  風險提示:貨幣政策超預期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一、貨幣政策:中庸之道

  整體而言,一季度貨政報告相對中性,既沒有明顯寬鬆的表態,也談不上貨幣政策有明確轉向的風險,貨幣政策呈現一種不大起大落的“中庸之道”。我們具體來看:

  (一)利率政策:未來政策利率變動概率進一步降低

  無論是本次貨政報告的專欄一,還是日前易綱行長在PIIE的公開演講,當下利率政策的核心詞或是“中庸之道”。即為:“既不追隨全球大加息的潮流多數加息,也不跟隨全球大降息的潮流激進調降。”並且易綱行長在PIIE會議上提到:“我們避免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存在差異,希望政策利率影響市場利率。一但出現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的分歧,會高度關注”。

  那麽如何達到合適的利率水準?易綱行長表述了以下兩點,①如果確定性較低,傾向保守政策。②謹慎決策下,利率向周期和區域平均收縮。

  考慮到當下經濟一方面看不到過熱的跡象(CPI、PPI、房價仍然較低,從來沒有不漲價的過熱),另一方面經濟暫時沒有衰退的風險(政策仍然發力,出口在新三大貿易夥伴支撐下全年增速小幅為正),中庸之道的選擇下,我們認為未來MLF利率和OMO利率調升和調降的可能性都已不大

  (二)降準考量:年內仍有可能,關注一個指標

  與利率政策不同的是,準備金政策的目的是流動性的調節工具。對於央行而言,當下央行擴表的方式是通過投放MLF,支小支農再貸款,PSL或碳減排工具等階段性貨幣政策結構工具。這些投放會引致央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端的“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科目有所抬升。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不能無限制的通過MLF等債權工具投放流動性。阮健弘司長前期的工作論文《流動性的客觀評估與合理調節》曾表示“不適宜用大幅擴表的方式提供流動性。為了保持市場流動性穩定,人民銀行需要不斷對金融機構的到期債務進行滾動續作。如果繼續采取擴表的方式提供流動性,需要進一步加大公開市場和再貸款業務操作頻率,在此情況下,資產負債表的管理難度將不斷上升。”

  數據來看,2018年以來,除非經濟有微過熱的跡象(2020年四季度),其余時間段一但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總資產這一比值有明顯抬升,央行均有降準動作。因此未來如果觀察到這一指標的再度抬升,不排除央行有降準的可能。

  (三)債權投放:MLF用於對衝到期債權,新增投放觀測結構性工具

  一季度MLF新增量的抬升無需過度解讀。一季度MLF新增量5590億,結構性工具新增量3754億,兩者加總共新增9344億。然而一季度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科目新增僅有3496億。由此推斷,一季度大約有5800億的其他債權到期。(其他債權=央行對存款性公司債權-MLF餘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綜上,央行一季度投放超量MLF並非總量寬鬆的表現,或是為了對衝5800億到期的其他債權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MLF仍可能以對衝到期的其他債權。結構性工具來形成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增量。投放方向層面,仍以普惠,綠色和科技為主。值得注意的是,與一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相比,結構性工具的支持領域刪掉了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科目。

  (四)信貸投放:最大力度時段或已過

  正如我們前期報告《信貸投放力度最大的時間段或已過去》和《重點是結構性工具》所談及的觀點,當下信貸投放最大力度的時段或已經過去。對應未來5月~12月信貸同比增量或為負數。(1~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量2.33兆)。

  具體原因在於,從貨政報告的表述來看,本次貨政報告強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對於這一方面有兩個觀察:①表述層面,2021年~2022年,八次貨政報告的表述均為“信貸…增長”,本次的表述更換為“信貸總量合理適度”。②常態下,信貸年度增長約在1兆左右,而2023年前四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已經多增2.33兆。考慮到央行“總量適度”的訴求,我們預計二三四季度信貸投放大概率同比負增。

  (五)其他關注點

  1、央行特別強調了“持續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強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一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為0.6%,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增速為10%。事實上,兩者的持續背離已經持續一年。未來帶動民企投資或是政策短期的重心之一。

  2、央行在中國經濟展望中提到了疫情“傷痕效應”尚未消退,居民收入預期還在恢復,青年人就業壓力較大。對此兩點判斷:①“傷痕效應”尚未消退對應居民的消費傾向或難以回到疫情前。②根據往年數據,青年失業率通常存在季節性規律,一般在年中達到頂峰。

  二、貨幣政策對比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