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讀金庸從哪開始?先與張無忌做朋友,再看笨孩子郭靖的逆襲史

三教寓化的三觀,華人延續的骨氣與情操,金庸先生的小說都寫給了我們,無論誰,讀著故事,也就明白了。

穆鴻逸老師,大家都很熟悉了。在穆老師的讀字課堂和故宮讀字課上,他說起金庸筆下的書法高手——禿筆翁寫《裴將軍詩》、張翠山看張三豐臨摹《喪亂帖》悟出武學奧妙的“銀鉤鐵劃”等等小故事,真是信手拈來。一問果然是資深金庸迷,我們特意邀約穆老師寫了這篇紀念金庸先生的文章。

根據穆老師自己的成長經驗,他認為:十二三歲的孩子應該會很有興趣讀金庸的書。而且他特別貼心地給出了獨家的「孩子讀金庸全集的順序和建議」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辭世。

得知這悲訊是傍晚,我在公車上,瞬間心空且痛,乃至深夜無眠:當年古龍去世時,挽聯有倪匡為他寫: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而金庸先生去世,怕是沒有人有資格且能為他寫這樣一幅挽聯。但其實用先生這輩子的十五部書,其實拆組一下就是絕好的聯,哪裡還需要旁字旁語:

天連射雪書白越 俠鴛神鹿倚碧飛

聯中不列《笑傲江湖》,換之《越女劍》,因為今日今時,實在無笑可笑。

一遍又一遍的故事翻拍,每一代都重演著金庸群俠的情仇愛恨癡,悲歡離合散:令狐衝、蕭峰、郭靖、黃蓉、楊過、張無忌、韋小寶幾乎都在人們心裡活出了筋脈氣息,但先生本人卻變得面目模糊,仿佛活成了書中遙遠的故事。

如今滿屏雖然都是金庸專題或是悼念,但能寫篇《我與金庸先生的一面之緣》的親歷人,也是極罕。好在,先生本就是生時如死、死時如生的存在,即使在世,把他當人看的也不多,他本就是一尊隱聖、一個傳說

中國沒有漫威宇宙 但有金庸江湖

有人說:中國影視永遠出不了“漫威宇宙”這樣的巨集觀大系,沒有超級英雄的創意構想。

我淡淡回了一句:你沒看金庸書,還沒看過金庸劇麽?

這裡有十五個屬於武俠的平行宇宙,一個神秘的屬於想象中的武俠地理中國,還有,既是超級俠客又是故人朋友的他們——

《射雕英雄傳》的宇宙裡,郭靖告訴你:我笨,沒事,別人學一次,我學十次,一百次,我記憶力很差,但我是唯一能背誦《九陰真經》的人。我還會告訴你,什麽是應該做的事情——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神雕俠侶》的宇宙裡,楊過會告訴你:我從小流浪,遇見不喜歡我的伯母,遇見壞老師,遇見要辭退我的學校,遇見冷冰冰的隱秘教育機構,被任性的女人砍斷手臂,難道我就不活了麽?不,我還有始終牽掛我的義父、伯父、姑姑、妹妹們,還有一個願意隨我跳崖的小妹妹。我要活著,我要學得更好,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我要對得起那些牽掛我的人。

《倚天屠龍記》的宇宙裡,郭襄會告訴你:我的母親雖然是權威的女兒,權威的徒兒,權威的妻子,但她一生也只是某個機構的繼承者,而我,個性獨立,思想獨立,遊走江湖幾十年,四十歲時終於大徹大悟,成為一個新的機構的創始人。

年輕的張君寶也會告訴你:就算師父死了,機構錯判擒拿自己,也不能沒出息地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男兒當自強,於是他也成為另一個新機構的創始人。

張無忌會告訴你:雖然我技術過硬,但情商不高,拖地帶水是我的性格短板,不過我為人真誠善良好脾氣,被打也是“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所以我的女朋友並不少——但麻煩的是,我的女朋友們一個比一個能力強且智慧足,還都各顯神通、不擇手段地想嫁給我。

《笑傲江湖》的宇宙裡,令狐衝告訴你:在一個機構裡做頭號員工並不是好事情,學會了第一流的高精尖技術,也並非一帆風順,剛出道就被打的全身癱瘓也別沮喪。雖然跟你一起長大的、做“機構前台的校長女兒”看不上你,但只要做人心態好,不同意識形態的“跨國總裁千金”正等著倒追你。但,千萬不要做一臉正氣的偽君子,也別做只聽阿諛奉承和謊言的集權總裁,相比繼承或者創業,杭州梅莊的獨棟別墅更適合我。另外,切記,婚姻才是真正的難題。

《天龍八部》的宇宙裡,段譽會告訴你:愛情也許只是一種執念,當然談婚論嫁之前,先讓眾夫人和自己阿爹做做親子鑒定,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和自己阿爹親子鑒定一下。

蕭峰則會告訴你:填表填什麽民族,比做親子鑒定更重要,另外,幫自己阿爹洗地也別太過了,民族雖然可以模糊,但大義不能絲毫含糊。最後,愛情這事不能等,錯過就是一生。

虛竹會告訴你,人生偶爾也會有連中三個過億彩票,同時莫名接受幾個大機構的繼承權,順便再娶一個早就已經準備好的接受過同一機構教育的外國貴族妻子,但人生的吊詭之處就在於,這些可能都不是你想要的。

慕容複也會告訴你:人,還是得做自己,至少奮鬥的目標得是自己的,千萬別拿著別人的目標,把自己活成一個段子。

就算是在《鹿鼎記》的宇宙裡,韋小寶也會告訴你:雖然我奸懶油滑饞貪,這些都千萬別學我,但我至少知道,有運氣的話,做人要講點義氣;有條件的話,做人也要有點信用;但,不管在什麽情況下,至少我能真正敬仰一個英雄,交心一個朋友。

不誇張地說,太多太多人的青春歲月,都和先生的故事糾纏在一起,或是在手電筒下,或是在教科書的封皮下,在那個時代,金庸小說在很多人的眼中只是打打殺殺、消遣無聊的閑書,這實在是一種偏見和小瞧。

我甚至認為,那些看完的金庸作品全集所用的偷來的時間,絲毫沒有浪費——不僅童年不浪費,少年不浪費,青年不浪費,就算是現在也不浪費,以後也不會浪費。因為當我們在人生的任何階段,偶爾遭遇迷失、焦慮,或是失去了什麽的時候,有一些先生筆下的文資料欄落,自然會浮現心中,給予我們力量和溫暖,讓我們更加笑傲這漫長而短暫的人生。

讀金庸:繼承華人文化的捷徑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不知道如何祭奠先生時,很多人都選擇將這十四個字對聯刷屏,畢竟一個字,代表著一個鮮活的故事。要知道,在華人世界裡,有太多沒有進過學堂的人,但卻很難找到一個沒有看過金庸作品的人。當然,他可能看的是電視劇,或者是在小說的基礎上改編成的遊戲。

金庸就像血液一樣,早已滲透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之中。這也足以說證傳統話本與通俗小說(武俠類型)與真正有趣的故事,在數十年間,數億華人心裡的真正位置。

先生為江湖添了十分俠氣,所以如今江湖致先生十分俠意。這簡單而人人記憶的十四個字,是我們與歷史給予先生最高的評價,也是對一個真正的國民作家最高的待遇。一百年以來,任何當代著名作家或這獎那獎的作家也不會有這份殊榮,二百年,三百年來亦複如是。

要知道,宇內華人讀金庸小說,其實是所有華人找尋根性、繼承傳統的最快捷的方式。很多人不看《論語》也不看《道德經》,不讀佛經也不讀筆記體小說,但三教寓化世人的三觀,國人延續的骨氣與情操,先生的小說都寫給了你,你也讀著故事,也就明白了。

先生就是你的先生,非一人之先生,乃華夏幾代人的先生。金庸還是那個金庸,非一時之金庸,乃千秋之金庸。

故說金庸先生千古,金庸先生真正千古。

關於金庸,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金庸先生的書,是妙書,是才子書,是不可錯過的閱讀體驗,傳統文化自然不必說,先生很多部小說更是化用西方,讀起來更有韻味:

《書劍恩仇錄》鐵膽莊那段是致敬梅裡美的一部講科西嘉人的短篇;

《雪山飛狐》裡眾人從不同角度講同一故事的結構是對芥川龍之介小說《竹林中》的再現;

《倚天屠龍記》冰火島那段很有傑克倫敦《海狼》感覺;

《連城訣》裡致敬了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

《天龍八部》裡喬峰當幫主前要立下九大功勞以及結尾被愛慕他的小姨子下毒,像是希臘神話中赫拉克勒斯故事的翻版,而他追查身世直到自己頭上,也像是《俄狄浦斯王》……

先生把這些前人的故事結構化用得很好。先生的書當然也會有錯漏:

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的籍貫是湖南芷江,但先生忘了,芷江這個地名仿佛是清代之後的事情,之前應該叫盧陽。

又比如《神雕俠侶》中,一燈大師讓楊過服用斷腸草時,每次都要“自點”少海、通裡、神門、少衝這四處手少陽心經的穴道護住心脈——但你叫一個只有一隻手的男人如何自己點這幾處手上的穴道?

不過這些都沒有關係,甚至更有趣味,會滋生出很多有關文本的考證和索隱,這又是另一個江湖故事了。

小朋友如何讀金庸

到如今都還沒有讀過先生小說的人,簡直太幸運了!居然還有這許多好故事可以讀,這豈不是憑空撿到一個大寶藏?

當然,如果小朋友剛剛開始讀先生小說,15部不知如何下手,我倒有些淺薄的建議——

先生的書根據時空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階段是吳越時期,最早,也最短,只有一本《越女劍》。

第二階段是宋元明初時期,最精彩、最連貫、最易入門。包括北宋後期的《天龍八部》,南宋的《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橫跨南宋末年,元末明初的《倚天屠龍記》。

第三階段是明末至清時期,長短錯雜,有最稚嫩的和最成熟的作品。包括明末的《碧血劍》,清初康熙年的《鹿鼎記》,以及乾隆年間的《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第四階段是架空歷史不記年的故事,包括《笑傲江湖》和《俠客行》。

小朋友初讀金庸小說,最宜從第二階段入門:

先從《倚天屠龍記》的第三回“寶刀百煉生玄光”開始讀,這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從張翠山和殷素素的愛情故事戛然而止,到最晚出場的主角張無忌,張無忌是一個平凡到不能平凡的孩子,是可以和我們做朋友的。

張無忌的故事從中玄冥神掌到去蝴蝶谷,從昆侖仙境到光明頂,從密室到六派合圍,從萬安寺脫險到靈蛇島,從波斯戰艦到刀劍齊失,再到屠獅大會、松間大戰,最後遠走大漠,窗前畫眉。足以勾勒出一個跌宕起伏的標準江湖。

讀完《倚天屠龍記》,則接讀《射雕英雄傳》,看一個笨孩子是如何成就自我的故事。而後再接讀《神雕俠侶》,看一個叛逆少年成就自我的故事。

讀完《神雕俠侶》,再回頭讀《倚天屠龍記》第一回“天涯思君不可忘”,第二回“武當山上松柏長”,給郭襄和張君寶的故事做一個完結。最後開始讀《天龍八部》,則頓感風起雲湧,三個男主角的互動出場,世上之書,惟有《水滸傳》可比也。

讀完第二階段,則可以開始讀第四階段,先讀《俠客行》,再讀《笑傲江湖》,有一種登山過洞的豁然開朗感覺。《笑傲江湖》是一部耐讀之書,建議通行版和新修版分別讀過。

讀完第四階段,則需要謹慎,可以先挑第三階段的《碧血劍》閱讀,閱讀之後,可以插入第一階段的《越女劍》和第三階段的《連城訣》。《連城訣》是一本惡之書,多多體會。《連城訣》之後,接讀《白馬嘯西風》和《鴛鴦刀》兩個短篇。然後閱讀《雪山飛狐》,最後閱讀《飛狐外傳》。

最後一步,則是先讀《書劍恩仇錄》,最後翻開《鹿鼎記》,感受最起初和最後的武俠韻味。這樣,就完成了一次最有趣的金庸小說體驗。

我們的故事剛剛開始

其實,那個行俠仗義重諾輕死的世界,其實早已漸漸遠去了,曾經夢到那個世界的我們也都長大了。雖然人生就是不斷告別的過程,但只要還有人記得這些故事,講故事的人就還在,無論多少年。

先生的故事完結了,但先生的故事還在繼續;我們的悼念很快會結束,但我們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作者簡介

穆鴻逸:設計師/雜誌主編/編劇/大廚/傳統文化研究者等多重身份,每日與琴棋書畫詩酒茶耳鬢廝磨的中國典型文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