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主角莫名其妙敷面膜,“商務編劇”硬加的


  今年,《戀愛先生》《談判官》《老男孩》《南方有喬木》等多部都市情感劇接二連三開播,在男女主角紛紛“套路化”互懟談情令人審美疲勞時,滿屏的品牌植入、廣告語口播也令觀眾感到不適。從《老男孩》中爺爺身體不佳,孫子強行教他玩某類消除遊戲,到《美好生活》中吃餃子、喝酒前,都要先念一句某高粱酒的廣告語。有網友表示,與其說是品牌商在電視劇裡植入廣告,不如說電視劇是在拍硬廣時加了個劇情。

  為什麽都市劇的品牌植入現象越來越明顯?品牌商和劇方究竟如何達成協定?究竟如何植入能夠平衡商務和內容的天然衝突?為此新京報專訪多位業內人士,揭秘電視劇品牌植入背後的行業操作。

  

  現狀

  成因 同時降低品牌投入和劇方成本

  電視劇品牌植入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我愛我家》中曾多次出現某個品牌的礦泉壺,那是國內電視劇創作者最早接觸的植入廣告。隨後,《北京人在紐約》也嘗試植入某品牌香煙,每集只需要出現兩分半,但劇組卻獲得了近12萬的廣告費用。隨著電視劇投入成本的加大,電視劇植入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植入的品牌越來越多,也有了更多創新的方式。

  據悉,傳統電視劇的行銷手段相當單調,基本是傳統的購銷模式,把版權賣給互聯網或者電視平台,拿到為數不多的版權費。因此植入便成為劇方可在版權採購收入之外,能夠減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最明顯的手段。資深製片人L表示,剛開始電視劇方對於品牌方可謂來者不拒,畢竟聊勝於無。“雖然最早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兩個品牌植入一部劇,價格也就是幾十萬到一百萬,但也可以彌補部分成本。”

  對品牌方來說,電視劇植入也可以為他們降低投入。以前品牌商大多把錢花在衛視硬廣上,或者做綜藝冠名。但目前一線平台的硬廣價格普遍較高,時間也有限;一檔綜藝冠名費也飆到了幾千萬甚至一個億。相較之下,電視劇植入的性價比是最高的,即悅娛樂的廣告負責人李魏表示,雖然觀眾不是奔著廣告看的,但他們看了故事之後,自然能接收到品牌資訊。“相當於品牌商可以用很小的成本,換來更大的關注度和社會效益。兩邊自然一拍即合。”

  種類 生活需求類商品喜歡植入都市劇

  從今年上半年播出的都市劇來看,植入品牌的類型通常以酒類、食品、飲料、互聯網、化妝品和汽車為主,其中白酒、乾果、電商、國產護膚品以及手遊是最常見的幾種商品。究其原因,這些商品是觀眾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同時也是觀眾需求較大的幾類。李魏表示,這類日常用品首先看中的是都市劇的收視群體,即中青年、擁有一定購買力、且獨立生活的人。“他們看完劇,是最容易去購買這些商品的人,因此購買轉化率會比較高。”

  而手機新品、APP更新等具有時效性的產品,則很少做電視劇植入。李魏表示,電視劇植入的不確定性很大,尤其是排播,經常會出現預計明年5月份播出,但又因種種原因延播了一年,“等播的時候新品都下架了,所以這類產品更喜歡多花點錢冠名綜藝節目。”

  選擇 大數據支持,也考眼光

  品牌商選擇電視劇就像相親,需要細致了解這部劇的背景。通常,品牌商會先審視資源,包括演員陣容、導演、編劇、製作團隊等。製片人L透露,他最近正在製作某部大型年代劇,主演是當紅小鮮肉,因此這部劇在籌備時期就有無數品牌循跡而來。李魏也表示,業內有大數據統計方式,比如說某個導演的電視劇口碑和熱度都很好,這位導演就是首選。而播出平台是否是一線平台,是衛視還是互聯網,都影響品牌的選擇。

  但即便有大數據支持,也有預估失敗的情況。例如去年播出的《獵場》,某求職網站看中了胡歌以及這部劇的主創陣容,不惜重金做了深度植入,也等了很長時間才定檔,但實際上劇本較水,最後播出效果不盡如人意,還耽誤了這個品牌很長的宣傳期。但李魏表示也有一些有遠見的品牌,會提前鎖定一些知名的大公司簽訂長期合約。例如某較早介入植入的電商與慈文傳媒、華策影視都簽約了4-5部電視劇的商務合作,不僅降低了單部劇的植入成本,資源判斷的風險也有所降低,“這種公司哪怕有一部失敗了,但至少其他兩三部也是可以保證的。”

  方式 深植入高級,淺植入用得多

  據悉,目前電視劇品牌植入的方式分淺植入和深植入兩類。淺植入包括產品使用、商標露出等。例如《美好生活》中男女主角在餐館吃飯,牆上粘貼著某白酒的宣傳廣告。將品牌作為道具、台詞嵌入在場景裡也屬於淺植入。例如《美好生活》中家裡的坐墊全是某旅遊網站的商標;《南方有喬木》中訂外賣時會打開某外賣APP,然後再給外賣員一個特寫鏡頭。而最簡單直白的淺植入則是機械性口播。例如《美好生活》中吃餃子配白酒的時候還要說一句“餃子就酒,還得用某某酒。”

  相較淺植入,深植入則是較為高級的植入方式,包括行業植入,文化形象、都市形象的植入等等。其中,行業植入最為常見,也是目前電視劇的頂級讚助。比如一個汽車廠商會找到資方,提出把整部劇本改成汽車行業,主要的劇情都發生在該品牌的汽車公司中。最典型的是某珠寶品牌出品的電視劇《克拉戀人》。“整部劇都是在講珠寶行業,劇中的珠寶公司就是這個公司,商標、企業文化的出現會非常自然。”製片人L表示。據悉《克拉戀人》的熱播讓某珠寶品牌一躍成為國內的知名品牌。

  而在這些植入方式中,讓觀眾感到違和的大多數是“淺植入”。L坦言,因為淺植入容易做得比較生硬,品牌商也會按照廣告的方式來提出要求,例如頻繁出現的生硬口播、特別大的商品道具、不合情理或者和劇情完全不符合的商標露出,“如果淺植入做得不好就很假,深植入反而容易結合劇情。”但L表示,目前還是做淺植入的劇方比較多,因為深植入的合作方式更深入,對於資方的要求,劇本的要求都更高。

  價格 頭部劇打包價至少300萬

  選擇不同的植入方式,價格也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劇方或廣告代理公司會設計一個打包價格。例如某品牌的長期道具擺放,露出不少於100-200秒,加2-3次台詞或劇情植入,再包含探班、發布會、海報授權等落地活動的露出,這類資源包大概出售價格是200萬-300萬元。

  “200萬和300萬的區別也就是在於植入的次數、露出時間不同。次數越多,持續時間越長,費用越貴。這要看不同公司、不同劇的設定。”李魏透露,目前類似於《我的前半生》《戀愛先生》這類頭部劇,以及檸萌影業、華策影視這類大公司製作的電視劇,打包價門檻至少是300萬-400萬元,“通常他們會定一個價格門檻,然後再針對級別分等級。一般這類劇大致會分為400萬、600萬、800萬元這三種級別。”

  而對於品牌方的特殊要求,劇方會制定不同的加價策略。某知名出品公司的商務總監M表示,有些品牌會要求自己的植入道具必須是推動主角情感的關鍵道具,或者品牌必須和主演或主要情節同框。相應的,商務方會為這類需求提高收費,與普通打包價有幾十萬到幾百萬的區別。“我們會設定一些按次標價的項目。比如一個普通道具展示多少錢,我只是喝了一下多少錢,演員需要用腿劃開備份箱展示新功能的話多少錢。客戶可以根據承受能力單獨談想加的項目,我們再協調導演、演員。”

  但也會有沒有按照既定植入方式拍攝的情況。例如很多明星由於自身代言品牌是競品,或認為植入和劇情無關,擔心被觀眾罵而不願意配合,此時劇方只能做出降價更換配角,或按差價退費的處理。

  問題

  衡量一個植入是否成功有很多標準,最直接的是觀眾是否對該植入產生排斥感。從去年集中十多個品牌植入的《深夜食堂》,到如今持續“口播”某白酒的《美好生活》等,近些年國內大部分都市劇中的品牌植入都存在違和感:植入方式過硬,或是和劇情銜接邏輯混亂。以至於相較探究劇情,觀眾更願意細數一部劇中出現了多少品牌。

  1

  品牌商過度乾預內容

  諸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品牌商會過分乾預電視劇的創作。《深夜食堂》導演曾透露,部分品牌方派人專門到拍攝現場“指導”植入的橋段如何拍。商務總監M透露,她遇到過品牌商臨時想讓導演重拍或多拍。“有時導演已拍完了植入片段,而且拍得還很好,但品牌方會希望讓品牌顯得更重要。”M表示,這時候她會建議品牌方省些錢,少做一些,可能會比較自然。但大多數客戶寧可加錢也要做得更深入,“能有三四個橋段支撐一個植入,他們絕不要一個橋段。比如我建議某個手遊出50萬做1-2個項目就夠了,但客戶非要做500萬的大植入,說做就要做徹底了。”製片人L也遇到過某珠寶客戶要求必須寫一段男主向女主求婚的戲,然後送上該珠寶的戒指,並露出品牌商標。“我們據理力爭,但最終還是設計了這個場景。隻不過我們把它融入劇情當中,用很短時間帶過,讓觀眾注意力沒有集中在這上面,還算是比較成功。”

  2

  商務編劇亂改劇情

  一般情況下,商務介入劇本時,編劇已完成了70%以上的劇本,因此植入的劇情、台詞,大部分都是由商務部門或代理公司的商務編劇來代寫。據悉,商務編劇會研討劇本中所有可以植入的情節,例如起床之後用護膚品,工作不錯的人開車等,然後再將商品的口播寫到劇情中,或重新寫一段和品牌相關的劇情。例如;男女主角正坐在車裡聊天,男主角突然下車買了瓶果汁。他們並不會考慮劇情植入是否合理。

  P表示,她經常會遇到商務編劇把一些關鍵橋段改得邏輯不通。例如莫名其妙女主角就要敷面膜,還要喊一句“用了某某品牌第二天可以光彩照人”,“正常人都不會這樣的,更何況與劇情無關。但劇方卻很少駁回他們類似的要求。”

  3

  電視劇品質不佳

  劇情引人入勝,可以極大地削減植入帶來的衝擊感。例如《歡樂頌1》劇情節奏非常快,內容引發大眾討論,即便出現生硬的乾果植入,觀眾會認為是很有趣的細節。但《歡樂頌2》觀眾覺得無聊,沒有吸引力,就會關注其他內容。商務總監M透露,據她所知《歡樂頌2》前兩集在泰國拍攝的部分被扒出很多品牌,但實際上,只有某款手機是真正的植入,其他都只是道具,“只是因為內容不好看,植入才會給劇情背鍋的。”

  改善

  重質不重量,營收差不多

  限制植入品牌的數量和單集出現次數,是最直接降低違和感的方式。據悉,目前部分出品方已開始規定一部劇隻談五個植入品牌,並提高單個品牌標價。“現在他們會把門檻打包價提高到500萬,然後隻篩選出5個價高又合適的品牌。五個品牌最低也能營收2500萬,其實和多品牌、低單價的總營收差不多。”製片人L透露,以《深夜食堂》為前車之鑒,不要傷口碑、不再來者不拒,成為目前很多良心劇的商務準則,“其實現在連品牌方也知道,扎在太多品牌裡一起做,傷戲的口碑也是在傷自己的口碑。”

  改善植入方式,減少口播

  改善植入方式、減少違和的淺植入,也是劇方未來的商務原則。商務總監M表示,雖然現在她還會給品牌商提供一些可植入的橋段,但會謹慎承諾品牌做硬植入的需求,“比如現在對方如果一定要求口播,那我們肯定不會再答應了。”

  部分品牌方也開始意識到淺植入的風險,尋求更深入的植入方式。以往大多數品牌方偏好“強曝光”,內容越硬越好;但現在廣告主開始考慮觀眾觀感,“像某雞尾酒前幾年頻繁刷屏各種電視劇,但這幾年就消失了,而且也不會再強求所有場合都出現這一種酒了。”李魏坦言,“他們也開始妥協,不強求植入方式。因為他們也知道,只有做得自然和恰到好處,才能夠避免觀眾反感。”

  讓廣告為劇情服務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想要平衡內容和行銷的天然衝突,商務應為內容服務。例如正常情況下,家裡的沙發不會擺滿帶有某遊戲商標的靠墊;司機不會在開車途中突然去路邊買一瓶某品牌的礦泉水。這類情節明顯是為植入而硬加地道具和鏡頭。在曾執導多部都市劇的導演P看來,植入應該更自然地輔助劇情發展。例如劇本發展到某個階段,男女主角吵架時需要喝口水,此時男主角可以自然地從冰箱裡拿出一瓶飲料遞給她,“我們畢竟不是拍廣告,不能以廣告創作作為主體。植入還是應該在劇情需要時才順理成章地出現。這樣不僅真實,而且觀眾也不會覺得特別突兀。”

  多方合作達成植入創作共識

  雖然商務、品牌方需要為內容做出退步,創作者也需要適應商務創作的趨勢。業內人士認為,想要做出美劇裡自然且有趣的植入並不難,但需要導演、編劇、商務一起用心設計。現在很多導演、編劇對於品牌植入並不上心,他們認為植入橋段對整部劇價值不大,或植入方式只是滿足品牌方的設想,並非導演的創作範圍,“但最終傷害的還是整部劇的品質。既然品牌植入是沒辦法避免的事情,那導演和編劇也應該在品牌植入上花一些心思。比如道具能不能找得有點意思?情節設計能不能有趣或者更自然?商務方面肯定是考慮品牌效果,內容方面還是需要創作者上心提出建議。畢竟品牌植入做得好,對於整部劇來說其實既賺錢又加分。”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