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豬企普遍擴產,豬肉價格持續回落

2月中旬以來,豬肉價格持續回落。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第一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31.89元/公斤,環比下降2.2%,11周累計回落15%;豬肉平均價格49.95元/公斤,環比下降2.2%,11周累計回落16.2%。

對豬肉價格下跌,絕大多數消費者是樂見其成的,但記者從多家上市豬企了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大量積壓存欄生豬近期釋放,二季度預計會是全年度豬價的最低點,接下來豬價的反彈波動是必然趨勢,且今年全年生豬供應較去年仍然緊缺。

豬價為何連連下跌

根據多家上市公司陸續公布的1~4月生豬銷售數據,整體來看,各上市公司因去年投資擴大養豬規模,一季度生豬出欄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生豬出欄量均實現翻倍。但受豬價下滑影響,各企業環比收入均在下降,金新農的養豬業務甚至出現了虧損。

以龍頭企業為例,溫氏股份一季度生豬(含毛豬和鮮品)銷量225.26萬頭,同比下降62.2%;4月銷售商品豬86.42萬頭,環比增長1.43%,但毛豬銷售均價環比下跌了5.65%。牧原股份一季度生豬銷量為256.4萬頭,同比下降約16.7%; 4月生豬銷售124.7萬頭,同比增長18.5%,但均價降至29.1元/公斤。正邦科技1~4月累計銷售生豬153.51萬頭,同比下降32.16%;4月生豬銷量48.68萬頭(包括仔豬和商品豬),環比增長19.95%,同比下降15.36%,商品豬銷售均價33.45元/公斤,環比下降4.16%。天邦股份1~4與銷售商品豬68.85萬頭,同比下滑33.6%;4月銷售商品豬17.48萬頭,銷售均價32.27元/公斤,環比分別下降22.61%和2.3%。新希望4月生豬銷售31.04萬頭,環比增長15%,同比增長39%,肥豬銷售均價32.88元/公斤,環比增長0.3%。

從頭部企業的出欄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溫氏、牧原等多家老牌生豬養殖上市企業生豬出欄量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滑,溫氏股份一季度生豬出欄同比降幅超過60%,與銷量同比大幅下滑相反的是,各企業一季度的養豬收入同比大幅上升,4月份各企業生豬出欄量則普遍呈環比上升趨勢。

生豬市場供應依然偏緊,是促成現階段豬價高位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從上市豬企的一季度和4月的銷售業績來看,各大豬企商品育肥豬的平均售價普遍都在32元/公斤以上,不少企業的商品豬頭均利潤還不到1000元,說明生豬養殖成本普遍在大幅提升,如死淘成本、飼料價格普遍上漲等都不容忽視,這也成為豬價高位運行的一大支撐。

2019年,中國共出欄生豬5.44億頭,較上年減少1.5億頭,豬肉產量4255萬噸,較上年減少1149萬噸。市場普遍預計,2020年中國豬肉產量仍將繼續下降。新希望等企業也做出2020年國內豬肉供應較去年會更加緊缺的判斷。

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時間商品豬出欄價格都在30元/公斤以上,肥豬價格基本能反映出生豬供應情況,即市場供應依然偏緊。2019年上下半年經歷了冰火兩重天,上半年豬企在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下恐慌性拋售,下半年市場供應則急劇短缺,到現在依然有延續性。

從月度變化上看,馮永輝認為,受非洲豬瘟、肺炎疫情以及養殖周期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的豬肉供應量都會偏低,四季度會有明顯增長,但光靠一個季度無法拉動全年的供應,因此今年豬肉年度均價整體上會比去年上漲50%。具體價格上,二季度因為處於銷售淡季且有一季度擠壓存欄商品豬的釋放,將成為年度豬價最低點;四季度的出欄量會有明顯提升,但因為消費旺季,價格依然會高於二季度。

“全年四個季度豬價的高低排序應該是三、一、四、二。”馮永輝預測道。

海外疫情對進口豬肉影響多大

海外疫情的暴發,給肉類屠宰加工行業也帶來巨大衝擊,由於大批員工感染,美國肉類加工行業4月開始出現“關停潮”。截至5月初,泰森、JBS等食品企業旗下工廠的20多座大型肉類加工廠暫時關閉,美國肉類供需出現失衡,生豬屠宰量同比下滑約40%。另一方面,隨著加工廠被迫關停,當地大量存欄生豬無法順利出售上市,且無法進行私人屠宰加工,倉儲存肉量大增,豬價出現暴跌,不少美國養殖戶對豬實施安樂死以降低存欄成本。

根據全美豬肉生產商協會的預計,目前美國養豬戶大約飼養了1.35億頭豬,受到豬肉價格暴跌的影響,每頭上市的生豬將令養豬戶損失約37美元,預計到年底,這一損失將高達50億美元。

從全球豬肉出口情況來看,美國和歐盟是全球豬肉出口最主要的出口地。2018年,全球豬肉出口量近800萬噸,其中美國和歐盟佔據了65%左右。作為豬肉出口大國之一,美國的肉類市場動蕩是否會波及中國的豬肉進口?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9年中國全年進口豬肉210.8萬噸,同比增加75%,創歷史新高。而今年一季度,中國豬肉進口量已經達到95.1萬噸,同比增長1.7倍,較去年四季度增長四成。也就是說,今年前三月的豬肉進口總量已接近去年全年進口量的一半。且今年一季度由於疫情尚未全球暴發,中國豬肉進口量基本沒有受到影響,進口豬肉到港後的滯留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內疫情防控影響。目前美國和歐洲是新冠疫情病例數量最多的地方,豬肉出口也會隨之出現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反觀中國的豬肉進口,近兩年主要來自歐洲多個國家,以及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等,美國豬肉佔比約1/4。隨著去年12月中美兩國貿易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今年1月15日中美簽署豬肉供應協議,中國承諾將擴大進口美國的豬肉、禽肉後,一季度自美進口豬肉量開始飆漲。一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豬肉16.8萬噸,加上豬肉製品共計約28萬噸,約是2019年同期進口量的三倍,佔今年一季度美國豬肉及產品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

中國豬肉進口佔比一直比較低,通常作為儲備肉投放來緩解市場供應壓力。4月16日將1萬噸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成為今年以來第15批次投放的儲備肉,年內累計投放量將達到30萬噸,遠超去年的總體投放量。與往年不同的是,自2019年9月以來投放的中央儲備凍豬肉基本都來自於進口豬肉而非國產,今年投放的15批次儲備肉中只有1月21日投放的2萬噸屬於國產肉。

可見進口肉對國內豬價的影響在進一步加大。近期中美簽訂逾4萬噸豬肉的訂單,對美國豬肉行業來說是解了燃眉之急,如能順利完成,將有助於緩解國內豬肉緊缺狀態,平抑市場上的豬肉價格。

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美國和歐洲的疫情對中國豬肉進口會造成一些不確定性,但歐洲的進口來源分散在多個國家,美國史密斯菲爾德、泰森、嘉吉、JBS等大型肉類加工企業的工廠數量多,被迫關停的只是一部分,且上述關停的相關工廠已經部分復工了,整體上來看,風險是分散的,中國的豬肉進口受影響不會很大,今年的豬肉進口總量肯定是上升的。

豬企擴產量不等於生豬出欄量

2019年,各大養殖上市公司紛紛跑馬圈地,極力擴大養豬規模的同時,努力提升非洲豬瘟疫情防治水準,強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目前來看,業內大部分企業的疫情防控水準都得到了明顯提升,1~4月份的生豬出欄量較去年三、四季度的增長是直觀的證明。

但值得注意的是,養豬企業的新增養殖規模計劃,不等於實際出欄量,大量新項目從規劃、拿地、建廠、投放養殖、育肥到出欄,都有一個無法跳過的周期,中間可能還需要經歷數次失敗、再嘗試的周折,國內生豬出欄要恢復到正常水準,不可能立竿見影。

新希望六和總裁鄧成認為,去年是非洲豬瘟對豬肉供應產生明顯影響的第一年,有600多萬噸進口豬牛羊以及國產禽肉的替代,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豬肉供應的缺口,但今年國內生豬出欄量同比大幅減少,外部市場供給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發受到影響,禽肉的替代效應增幅也無法完全覆蓋豬肉缺口,總體來看,今年仍然是一個豬肉短缺的市場局面。

對此,新希望六和副總裁兼財務總監王述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和判斷:一個是基於產能的供給能力,二是從消費角度。

從產能供給來看,根據農業農村部對每個月能繁母豬存欄數據的行業監控,她認為數字還是偏高。因為豬的配種到出生到上欄是有固定的周期的,基於公布的2019年每個月的能繁母豬的數量,可以非常準確地推算出2020年每個月出欄的數據,這樣看下來,今年的生豬供應依然非常緊張。

此外,她表示還要多考慮屠宰廠提前屠宰的庫存肉問題。2019年特別是上半年,存欄生豬數量還沒降到底部的時候,屠宰廠看到漲價的趨勢,基本都是開足馬力生產,同時也把庫存裝到最滿。而且有很多實際發生或疑似發生非洲豬瘟的病豬,在沒有嚴格管理的環境下被送到屠宰廠宰殺了。但2020年存欄生豬量已經掉到底部,屠宰廠就是想多殺豬、多留庫存,市場上也找不到豬了。且現在對於非洲豬瘟的病豬管理更嚴格,沒有悄悄宰殺的機會了,所以即便生豬存欄量緩慢恢復,但豬肉的供給未必會比去年多。

從消費需求的角度來看,1~3月份和10~12月份是每年的兩個周期,可以看出來大致的豬肉消費量,“我們可以看出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缺口有多大。我們測算的2020年的供給量和豬肉消費量的缺口比較大的最主要的原因,一個是能繁母豬的因素,第二是去年是疫情暴發的第一年,其實主要的豬有提前出欄,所以總體上供給量今年比去年小很多。”王述華對記者說道。

“即便去年各大養豬企業都發布了生豬擴產能計劃,但今年能出欄的並不多,豬的生長繁殖是需要周期的,這是自然規律。今年出欄量會處於緩慢增長狀態,明年大概率比今年出欄量會有明顯增長,後年估計才會迎來出欄量的爆發,這也符合農業部之前發布的生豬產能恢復三年行動方案的節奏。”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說道。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行業的複產成功率在緩慢提升,頭部企業的複產成功率在50%左右,整體行業來看仍沒有超過50%,難以完全規避的外環境汙染帶來的風險,依然是製約生豬養殖複產成功率提升的關鍵原因。

“生物安全防控水準,上市公司都有了很大提升,頭部企業投建的新廠硬體設施都很先進,但非洲豬瘟的傳染性太強,外環境汙染依然無法完全避免。”馮永輝告訴記者,出現過非洲豬瘟疫情的養殖場需要做一系列的清理消毒防疫工作,豬進場後一個月不發病就算複產成功,但可能兩三個月後又出現發病,不能堅持到半年後出欄都不發病的都算失敗,這種情況在目前的生豬養殖複產中佔比大概有60~70%,中小養殖戶連進入複產行列都很難,即便進入了複產,硬體條件和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不到位,也會限制複產成功率的提升。

需要擔心過剩嗎

近期,業內有一些聲音擔心未來三到五年,隨著大量生豬養殖企業擴產和出欄量爆發,國內生豬養殖業會出現嚴重過剩。

馮永輝認為,根據供需關係的變化規律,實際上生豬產能恢復肯定是朝過剩的狀態去的,但過剩的前提條件是養的豬都能順利活下來,疫苗能否盡快投產應用、非洲豬瘟病毒是否會發生變異等都是重要的製約因素。

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表示,這一次的豬周期肯定跟往次是有一些差異的,因為這一次主要遭受了非洲豬瘟的打擊,父母代存欄大幅下降,疊加起來導致產能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且這一次疫情比較猛,整個在供給端造成的短缺帶來了這次豬周期的特殊性,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環境,會整體把這一次豬周期拉長,因此今年豬價整體依然會持續高位運行。

“未來即使周期過去了,我們認為整個生豬行業的持續往前集中化、規模化地推進是必然的趨勢。而且在這個周期結束以後,競爭環境也會有差異,主要的參與者都會是大型的養殖公司,到了大家互相比成本能力、生產效率、全產業鏈控制能力的時候,比的就是非洲豬瘟的防控能力、持續優化迭代的環保能力等,大家的打法可能和以前以散戶為核心的打法會不一樣。”劉暢表示。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學家、養豬研究院院長閆之春對記者稱,該公司目前正在籌建的豬場和正在擴建的豬群,已經在布局上特別是工藝流程上有了很大的優化,實際上就是準備好了應對下一次的豬價下跌的行情低谷,“新希望已建在建的豬場都配套了自育肥場,特別適合於將來精準營養措施的實施。我們現在建的豬場要準備好應對11塊錢/公斤毛豬的銷售情況。”

目前國內的生豬行業集中度還不高,非洲豬瘟疫情的持續衝擊讓大批中小養殖戶退出市場的同時,給了大企業充分拓展的空間。

劉暢認為,兩個疫情的疊加而帶來的生豬養殖行業規模化、集中化趨勢,將伴隨著整個產業鏈包括飼料、養殖、屠宰等多個環節的改變,考驗的就是一個公司全產業鏈的運作能力、跨專業人才組織能力,還有這種規模化管理運營以及金融工具疊加的協同運作能力,“我想可能還是大企業的機會更多一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