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它是最被我們忽視的中國美食寶藏

中華兒女對美食的熱情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以前只知道中國菜的派系之多、口味之雜,足以撐起了一部又一部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紀錄片;可萬萬沒想到——

可怕的中國人,早飯都能做100多集。

是的,你沒聽錯:100集,一集一種中國各地最有代表性的早餐(目前已經播出了5集)。

湖南長沙,當老闆把用土罐煨製5小時的肉絲碼子,一股腦澆在粉面上,再配上酸豆角、酸菜、榨菜和蒜蓉的標配“嗦粉四件套”,臥上一個荷包蛋……

貴州凱裡,當配有秘製番茄醬的濃鬱紅酸湯泡著白淨的米粉,端上六點就來排隊的市民桌子,繼續在砂鍋裡滋滋作響……

福建福安,當大爺掀開鍋蓋,彌漫的熱氣散去,露出餡料噴香流油、底部焦黃酥脆的水煎包……

廣東汕頭,講究品質的老闆用最新鮮的食材燉出一鍋豬血湯,既能暖胃填飽肚皮又有食療功效,一碗下肚頓覺舒暢……

但凡看了最近大火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的觀眾,都會按捺不住自己點外賣的手和洶湧的口水。

這檔由美食家沈宏非和陳曉卿擔任總顧問的新片,和以往動輒四五十分鐘的美食轟炸不一樣,每集只有五分鐘。

對觀眾而言,這恰好是能在緊張快節奏的學習工作中,抽出片刻閑暇來下飯助食的時間;也以極快速的剪輯和輕鬆愉悅的節奏,濃縮了早餐店老闆們為了街坊四鄰的美好清晨,花費的長達一天的準備。

《早餐中國》裡的早餐店,就像我們兒時在市井小巷裡見過的那樣——

單,甚至可以說是簡陋,可洋溢的全是人情味。

裝潢沒有什麽精致的桌椅、性冷淡的裝飾畫,擺在食客面前的不是咖啡貝果,而是重油重辣的米粉,炸得香脆的油條;

老闆更不是什麽俊男美女,可隔著800米遠,他們就能準確地向老客人發射熱情信號:“來了啊,跟昨天一樣嗎?並在三秒鐘內,根據臉判斷出你的豆漿加不加糖、熱乾面撒不撒蔥、豆腐腦放不放香菜。

如今網絡上流行的早餐,則顯得更“精致”一些。

隨手打開一個網紅vlog,你看到的場面都是這樣的:已經在被窩裡畫好全妝的博主,推開趴在枕頭上的貓,走向窗明幾淨的西式廚房,把牛油果和三文魚抹在全麥麵包上,佐以一杯泡著藍莓的優酪乳。

西式brunch看著精美,卻讓多少中國人看了胃疼發作:“這麽生冷的東西,真的吃不慣。”

再比如前段時間紅遍網絡的一位“愛心早餐媽媽”,每天早起好幾個小時,只為了給上學的女兒準備一頓精美的早餐。

母愛之偉大聞者感動,但看完她費盡心思的作品,卻讓很多觀眾傻了眼:幾朵僅僅是焯了水的西蘭花,配上生黃瓜片和胡蘿卜絲擺出的圖案。

好看是好看,可是食物本尊的吸引力卻蕩然無存。

一小時擺盤,半小時拍照發朋友圈,可這點兒東西吃完頂多撐到九點就餓了吧。被網友吐槽:“早早的起來就給我吃這個?那我還是不起了!”

反過來看看《早餐中國》,裡面的鏡頭不是冒著油光和熱氣的長沙豬油渣燒麥

就是炸到金黃酥脆的油條,浸泡在調有黃豆、花生、麻葉的噴香油茶裡的西安回民街特色小吃麻花油茶

雖然經常有營養專家嫌棄中式早飯過於重口味,但比起性冷淡風的健康brunch,喜歡滾燙的熱食,喜歡碳水的快樂,最好帶點兒湯湯水水,這才是中式早餐的獨特魅力啊。

尤其是看著一位位“就好這一口”的老客人,每天起一大早守在從小吃到大的老店門口,亦或是幾十年都會出現在同一個位置的流動煎包攤子邊。

等到美食出鍋,每個人都不在乎吃相,而是在這熙熙攘攘充滿煙火氣的小店裡都吃的酣暢淋漓,自在隨意。

那時候,你就會覺得人間煙火撲面而來,再多的矯情和裝逼都會掉在地上。

這是活在每個中國人回憶裡的饕餮,可在車水馬龍的大都市,卻顯得尤為稀缺。

這不,在第一集肉絲米粉裡,有一條來自長沙伢子的彈幕:

“看到這滿滿一盆的長沙酸豆角,我在上海哭了。”

是呀,正如一句老話所說——

喜歡一個城市的理由,從早餐的味道開始。

我們都知道中餐分八大派系,細分下來更是不勝枚舉,其中最能代表平民百姓喜歡的家鄉味道,當屬早餐了。

那些熟悉的味道,開啟的是方圓三四個小區居民一天的幸福感。“不吃,一整日心裡都欠的很。”

很多外地人去川渝旅遊,都專門不找帶早餐的酒店,他們更願意去巷子裡的蒼蠅館子找一家當地人排隊的小面。

比起吃著千篇一律的早餐自助,這滿滿紅油的鹼水面才是真正屬於這裡的味道。

更別提獨自漂泊在外的遊子,就算在北上廣吃到了號稱“XX小吃”的早餐店,可很多細節也是模仿不來的

比如,潮汕人豬血湯裡會加進的種種蔬菜,別說在外地吃到了,北方人連名字都很少聽過

再比如,一個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在北京街頭吃到默認放了香菜的煎餅,那簡直想掀桌好嘛。

如果說以前的美食紀錄片只是讓人饞,那麽看到《早餐中國》裡食客們在一家家不起眼的家鄉小店大快朵頤的樣子,都市年輕人可是真真實實地落下了淚。

畢竟吃不到家鄉的味道是一方面——

對更多的年輕人而言,連正經八百地吃早飯都得是上次過年回家的事兒了。

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網曾對中國10大城市的白領進行早餐大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白領早餐進食時間不足10分鐘,其中70%的人早餐營養不達標,甚至有8%的白領僅靠一杯咖啡了事。

雖然從小媽媽就告訴我們,不吃早飯=找死(誤)……

也早有科學證實,不吃早餐往往與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果時間允許,早餐時間要持續20到30分鐘。

年輕人不是不知道早餐有多重要,大家都明白哪怕早起半個小時,精神面貌上的改變都是立竿見影的。

但對於習慣晚睡的當代青年而言,吃一頓營養而豐富的早餐,可遠遠不比多睡10分鐘重要。

還真不全怪大家懶,而是生活把我們一個個逼成了“早餐匆忙、午餐湊合、晚餐豪放”的亞健康體質。

光顧不上吃早飯的996程序員在辦公室暈倒的新聞,都發生無數次了。

對於大多數學生黨和都市白領而言,自己做是萬萬不可能的;而正經的去像《早餐中國》裡的那種小店吃一碗面吧,更是難上加難。

畢竟爭分奪秒的通勤裡,可不是人人都能像武漢人一樣邊走路邊過早、邊在飛起來的521路公交上擠著邊過早。

多在面館等五分鐘,月底因為遲到扣的工資都能讓你心頭滴血。

圖文無關

結果,只能花一周的時間嘗遍了小區門口便利店的冷食和包子,或者隨便在路上遇到什麽雞蛋灌餅、煎餅果子之類的就湊合著買一點兒。

別看說起來種類不少,可真當幾年如一日地在同一條通勤路上奔波,倆飯團就要十好幾塊、還沒時間讓店員幫忙熱一熱的時候,就別提多想念家鄉早飯的味道和物價了。

種類單調不說,更慘的是,還得在上地鐵之前就配著北京冬天的冷風、春天的沙塵暴趕緊吞下肚。

不然像這位小夥手裡的包子和油條上了早高峰的地鐵,不用兩分鐘就擠成餅了。

這還是能吃上的,更多都市人遇到的是“無處買早飯”的困境。因為這些充滿市井氣的早餐店,很多時候也是與整潔的城市規劃相悖的。

被生活逼得饑腸轆轆的我們,或許也只能像微博熱評說的那樣:

“每天早晨看一集《早餐中國》,假裝自己吃早飯了。”

還真別說,應了#沒有一個麵包能活到早上#的定律,小編已經聽著小男孩嗦粉的聲音,把剛剛為明天早餐買的麵包塞進肚了。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