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糧我買網接連遭遇虧損上市路遇阻 人員流動性加大

  接連遭遇虧損 中糧我買網上市路遇阻

  吳容

  試圖登陸港交所的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旗下電商平台我買網,最近上市步伐似乎有所停滯。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香港交易所網站“披露易”頁面上留意到,目前中糧我買網招股書一欄旁標注了“失效”,點擊招股書的鏈接進入後,發現該招股書目前並不能被查看,原因在於,申請上市卻“沒有進展”的公司此前所登載的檔案內容不能被閱取。

  事實上,早在2017年 8月21日,中糧我買網向香港聯交所第一次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的申請版本,正式開啟港交所上市之路。隨後在2017年11月傳出消息稱,中糧我買網已通過上市聆訊,初步集資約2億美元。不過如今,中糧我買網上市步伐卻有所停滯。根據《證券日報》最近報導,內部人士指出,在我買網連續4年虧損,並且上市步伐暫停的背景下,員工紛紛開始跳槽,人員的流動性也開始加大。

  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向中糧我買網方面發去了採訪函,不過截至發稿,本報記者並未收到相關答覆。

  赴港上市為脫困?

  公開資料顯示,中糧我買網由中糧集團於2009年投資創辦,作為中糧集團“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戰略出口,中糧集團原董事長寧高寧對旗下我買網非常重視。中糧我買網主要定位於食品電商,銷售商品包括糧油、調味料、茶、酒、零食、飲料、奶製品等,我買網也被認為是該全產業鏈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招股書顯示,中糧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中糧(香港)間接持有中糧我買網40.87%股權,是中糧我買網的控股股東。不過,背靠中糧的我買網在發展上並非一帆風順。從2017年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的招股說明書可以發現,從2014年到2016年,公司雖然年收入從10.8億元增加至23.22億元,兩年複合年增長率達到46.7%,但連續三年都出現虧損,虧損金額分別達到6.31億元、9.78億元和8.87億元。而在2017年上半年,虧損達8.39億元,去年同期虧損僅為5.72億元。也就是說,在三年半時間內,中糧我買網累計虧損33.35億元人民幣。

  對於遭遇接連虧損,中糧我買網在招股書中並未具體地說明原因,只是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無法保證未來能夠取得淨利潤或正的經營現金流量。未來能否盈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進一步擴大從供應商處獲得更優惠的條款、管理產品組合及提供具有更高利潤率的產品。當時,公司還預測,“未來將繼續大量投資於其配送基礎設施以及技術平台,未來可能會蒙受虧損。”

  面對接連虧損的困局,當時,中糧我買網的上市被認為是用來緩解資金壓力的最直接方式之一。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告訴記者,“上市融資是為了解決公司當前的困境,進行股權融資以打造一個更合理的資本結構。此外,投資者需要套現,這也是中糧我買網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招股書中,中糧我買網稱上市所募得資金的用途,將用於擴大海外直接採購能力,加強配送基礎設施,用於銷售、行銷以及用於研發等環節。

  根據易觀發布的數據,預計到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3506.08億元。中糧我買網創辦人兼 CEO趙平原曾表示,“在食品電商領域,增長的天花板還沒有來。生鮮電商的商業模型就是規模不斷上升,收入和毛利就會提高,與此同時成本降低,形成一個交叉點就平衡了。”但是,公開數據也顯示,生鮮電商雖然擁有高達數千億元規模的市場潛力,卻只有不到1%的電商滲透率。

  在這個投入成本巨大的生鮮電商領域,事實上,中糧我買網早已開始引入了不少投資者。2013年至2015年期間,融資至C輪。經計算,三輪融資下來,共計將超過20億元。

  不過,即便融資的金額不少,但是所耗費的成本正在升高。從招股書可以發現,銷售成本高企正在拖累中糧我買網的前進腳步。2017年上半年,我買網收入15.81億元,而銷售成本就達到了14.65億元。在2014年、2015年、2016年,中糧我買網的銷售成本也高達9.99億元、13.71億元、21.69億元。

  我買網優勢不明顯?

  中糧我買網在其招股書中表示,其提供的產品達到21個種類,超過2.5萬個SKUs的食品。與其他電商相比,其特色是自有品牌類的產品佔比較高。從2014年到2016年自有品牌及特色產品在總營收中佔比都在30%以上,由於有定價優勢,其毛利率也遠高於普通商品。

  此外,由於成立時間較早,中糧我買網也被認為享受到了互聯網發展的紅利,背靠中糧集團享有的倉儲和供應鏈也被認為是其優勢之一。

  不過,在產品以及供應鏈上背靠著中糧集團光環,中糧我買網卻正在被不斷崛起的後來者趕上。

  騰訊系的每日優鮮,阿里系的盒馬鮮生、易果生鮮,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並而成的新達達,依托物流業務的順豐優選,以及永輝、華潤萬家等線下超市,都在爭先恐後地搶奪市場份額,影響著中糧我買網的生存太空。與此同時,生鮮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6~2017年共有14家生鮮電商死亡,大都仍在初創期。

  低利潤、高損耗是生鮮電商業內的共識。中糧我買網身處其中,自然也不例外。

  “在這個極度重資產的行業,中糧我買網除了要承受貫穿整個鏈條的高損耗,物流配送條件的高要求,倉儲、配送等環節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比如,一個四五千平方米的生鮮倉的成本大約是2000萬元。”李成東對記者表示。

  快消行銷專家路勝貞指出,大城市諸如北京、天津等,主城區物流相對完善,24小時左右可以完成運輸,郊區需要48小時左右,中糧我買網擁有自營物流,導致物流的成本過高。同時,中糧我買網除了生鮮以外涵蓋數百種產品,產品品類複雜容易導致人工成本高企,龐大的運送隊伍攤薄了其利潤。

  “高昂的物流成本意味著更高的客單價格來支撐,所以不少生鮮電商的訂單起送價要達到68元~100元不等,且多數僅支持次日達,這也是客戶留存率不高的原因所在。中糧我買網也是如此,一旦沒有達到起送價,往往要支付20元運費,消費者可能就會轉到其他運費低的電商平台或在線下消費。”一位接近電商行業的人士李雲愷(化名)透露。

  除了盈利難、負債率高等生鮮電商發展的普遍問題,中糧我買網在自身產品品類上的把握上也不盡如人意。除了生鮮食品及日用品,如今我買網的品類還包括家電3C、母嬰用品等。“我買網這兩年品類擴張特別快,但是缺乏爆款。”阿里巴巴商學院裘涵博士表示。

  相比於天貓、京東等,目前我買網擁有14個中糧自有品牌,包括悠采及初萃優級糧食及食用油產品線、上質歐洲奶製品線等。中糧我買網曾宣稱,其自有品牌及特色產品在客戶中廣受歡迎。自有品牌及特色產品的銷售額由2014年的3.61億元增加至2015年6.09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16年的8.59億元。

  對此,中糧我買網副總經理尚炎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買網不只是電商,還是‘食品全鏈零售者’。因為大部分食品是標品,同質化較嚴重,各家品質服務差異並不大。而中糧我買網的優勢在於,我們不只是一個網售平台,還具備食品創新研發和生產能力。”

  “中糧手握很多自有品牌,依靠性價比,應該可以進一步打開市場,但是目前看來它沒有好好把握這一優勢。”李雲凱表示,“一方面可能是體制的緣由,中糧我買網決策效率較低,在創新、行銷等方面都表現得不太活躍。”

  對於這些問題,中糧我買網曾在招股書中這樣表述,“此次所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擴大海外直接採購能力、加強配送基礎設施等方面。引進外部資本後,中糧我買網將有更大的動力改變思路,加上投資方給予的人力、財力資源,創新能力也有望提升。”不過,從目前上市進程有所放緩的情況來看,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可能要因此推後了。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