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滴滴減少補貼的錢用到哪兒了?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薑伯靜

  當初滴滴減少補貼時,我是非常讚成的。如果滴滴能將補貼的錢用到最大限度維護乘客利益、保護乘客安全這幾個方面上去,那麽,今天滴滴的信任危機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滴滴減少補貼的錢用到哪兒了?滴滴減少補貼的錢用到哪兒了?

  滴滴,中國目前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它的“獨角”被狠狠地撞了一下。

  毫無疑問,近段時間裡,滴滴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這場危機,是發酵漸進式的。由各種不同角度的負面資訊,再到人命關天。尤其是已逝的生命,讓人唏噓不已。儘管滴滴采取了很積極的方式去努力,但目前看都很難得到公眾的諒解。

  而更加讓我困惑的是,諸多關於滴滴司機的亂象,竟然和計程車軟體最初的亂象差不多少。計程車軟體市場原始擴張時的亂象,“還魂”到已經在法規上得到規範的網約車市場,這何嘗不是一種倒退?

  不過,危機遲早會過去。或者是因為公眾習慣的淡漠,或者是因為企業的努力。但危機過後,我們不免對滴滴的前途產生疑問:危機之後,滴滴會走下坡路嗎?

  儘管,個案不能代替整體。可是我依然認為,如果不改變以下幾種思維,那這種走下坡路可能性非常大。

  第一,技術究竟為什麽服務。

  網約車市場,從根本上講還是一種另類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因為需要大量的司機。所以,技術進步是必然的趨勢。

  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究竟有多少被應用到網約車市場了呢?目前看很少。

  當然,作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的絕對霸主,滴滴在口頭上、紙面上也並非遠離技術,而是正在努力的、積極的靠近。只是,這種靠近的目的讓人懷疑。

  就在“空姐滴滴計程車遇害”發生之前,滴滴創始人、CEO程維在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還大談技術。這裡,我們不妨看一看他談了什麽。

  他談了大數據,談了人工智能,談了無人駕駛,談了交通擁堵,談了交通安全。在談及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汽車時,他說:“今天全世界範圍之內,每年由於交通事故會有130萬人喪生。這個數字超過了所有的意外死亡、戰爭。如果有百萬分之一事故率的下降,可能每年下來會拯救幾百甚至上千的人的生命。這些都是AI在交通領域,可能會發揮更大作用的一個新的技術。所以這些技術也是我們投資的主要方向。”

  可惜,他唯獨沒有談到如何保護乘客不受司機侵犯。

  誠然,他談的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是技術的前沿。甚至,無人駕駛,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替代司機。但這種暢想,在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卻更像是為未來的上市或者下一輪融資做鋪墊,而不是為現實服務。因為早就有消息顯示,滴滴有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籌劃上市。

  現實是,乘客權益需要最大限度的保障,這才是技術應該為之服務的對象。

  技術,究竟應該為什麽服務?

  第二,資本為什麽服務。

  某種程度上看,資本視為技術服務的。但有時候,資本並沒有真正為最急需的技術服務。

  這個問題,不只是滴滴的問題。

  從計程車軟體在中國誕生的那一天起,燒錢和資本就成為兩個主要話題。

  從公開的數據看,自2012年成立以來,滴滴已經完成了18輪融資。融資的次數和融資的規模,都讓人歎為觀止。

  但是,這麽多的融資,都幹什麽了呢?儘管程維宣稱滴滴今後不以競爭和燒錢為經營導向,但是迄今為止,又有誰能夠脫離燒錢的窠臼呢?前不久美團與滴滴的“交火”,總體看依然是燒錢的老套路。

  其實,當初滴滴減少補貼時,我是非常讚成的。如果滴滴能將補貼的錢用到最大限度維護乘客利益、保護乘客安全這幾個方面上去,那麽,今天滴滴的信任危機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滴滴這麽做了嗎?

  那麽,滴滴的融資用到何處去了呢?看公開的資訊,投資是一個方面。別的方面呢?

  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學家劉向巨集介紹了滴滴目前研究的內容:“通過實時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這些城市的擁堵指數。借助這些資訊,我們可以協助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

  解決交通擁堵,的確是好事情,可為何不把目標轉向到研究一下如何監督司機、保護乘客呢?

  程維不是講過要建立差異化優勢嗎?我想,將資金投入到保護乘客安全上面去,應該是滴滴取得競爭優勢的最佳手段。實時數據和人工智能,要是能用到監控司機、保護乘客,效果一樣會不錯。

  資本,為保護乘客安全的技術服務,豈不是更好?

  第三,不應該漠視政策,或者“順應”政策的不足。

  應該說,《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頒布是及時的,規範了網約車市場,也在某種程度上“拯救”了計程車行業。

  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暫行辦法”又有著缺陷,那就是網約車平台如何遵守,另外就是對順風車等的規範不太清晰。當然,由於是探索階段,這也不可避免。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暫行辦法”對“車”的監管實現了,可對“人”——即司機的監管卻沒有完全的實現。

  對於網約計程車司機,“暫行辦法”有這樣的規定:“無犯罪記錄,無吸毒記錄,無飲酒後駕駛記錄,最近連續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滿12分記錄”;“無暴力犯罪記錄”。這種規定,究竟能落實到何種地步,我是懷疑的。

  而對於此次空姐滴滴遇害中的“順風車”,“暫行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私人小客車合乘,也稱為拚車、順風車,按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也就是說,政策把這個“順風車”的監管交給了地方。

  前面小標題,我用了“順應”政策的不足的說法。其實,交給地方政府,這是政策的不完美。而網約車平台則也順勢忽略了這個不完美。

  假如,滴滴對“順風車”司機有自己的硬性要求,那麽,悲劇還會發生嗎?

  滴滴如此,其他網約車平台亦是如此。

  以上三點思維若不改變,滴滴走下坡路的幾率非常之高。

  而網約車市場亂象,也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對滴滴也極其不利。

  第一,網約車法規會越來越嚴厲。未來的趨勢,《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不完善的地方,會越來越完善,其對網約車平台的約束,會越來越嚴厲。

  第二,“獨角獸”概念可能會被重新審視。本來,輿論對獨角獸的定義已經有爭論;而現在,一個亂象頻出的“獨角獸”,還會是真正的獨角獸嗎?

  第三,乘客對網約車將會出現另一種態度。網約車,還會是最佳選擇嗎?

  這樣看的話,未來,滴滴會面臨更多考驗。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少數的案例而忽視滴滴的功勞。只是,如果不正視、重視這股亂象的話,那危機之後,滴滴很可能會走下坡路!

  (本文作者介紹:專欄作者,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最佳新聞評論獎得主,iDoNews 簽約專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