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絲綢之路上未知的歷史足跡,中外學者一起研究它的奧秘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中國的大地上有許多未知的考古發現。

當然,這其中更有許多重大的考古發現,這些發現都是對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的肯定,以及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肯定。這些發現,不僅可以激發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還可以引起人們對文物保護的意識,更在國際上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多年前,有一本書籍《異寶西來:考古發現的絲綢之路舶來品研究》的問世,受到了眾多讀者的喜愛,書中清晰地描繪了西域出土的“波馬金杯”和“青銅武士土像”的挖掘和圖像展示情況。這本書堪稱“強強聯合”之作,由北大考古學院和意大利那不勒斯亞非地中海研究所,歷經八年時間,共同著作而成。

在著作期間,書名歷經了無數次的更迭,最終,確定為《異寶西來:考古發現的絲綢之路舶來品研究》。一方面是作者對本書內容的思考;一方面是想給讀者透露出更多的信息。

其實,每每說起“異寶”,總能聯想到“奇珍”。這一更古不變的賜予,通常指那些不常見的物品。隨著絲綢之路的開放,中原與西域的交流渠道被正式打開,物質文化也隨之發生交融。而西域的物品大多與華夏風情有著很大的差異,外觀上看起來更加的奇異、怪誕,所以,常被稱為“異寶”,比如:水晶、琉璃、貓眼等。

西域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因地勢阻隔,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這裡草原、沙漠交錯,山脈相隔,與中原文化截然不同。他們有自己的語言,習俗和生活模式。在西域居住的人,通常睡在帳篷裡,以遊牧為生,根據水草的肥沃而遷徙。當然,他們也會依靠綠洲建立起自治城市和國家,更有發展成熟的畜牧業和農業。

最終,隨著西域各族的發展、碰撞、交流,這裡也呈現出了一片繁榮的景象。

從文獻來看,中國自公元前2世紀,隨著張騫出使西域,以長安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才逐漸形成。

之後,中原王朝紛紛與西域諸侯國互相通信,委派使臣前往進行政治交流。公元7世紀初,隋煬帝親自西巡,歷經半年之久到達張掖,隨後,召集三十多個國家的首領,酋長匯聚在洛陽一帶,開了一個月的會。

到了公元7世紀中期,因西突厥投降唐朝,絲綢之路大通。在絲綢之路上有諸多的商旅,為世人熟知的“玄奘西行”在他返回中國之後,也將西域一帶的所見所聞進行了記錄。玄奘將西域的真實面貌展現給中原人看,為西域史的沉澱做出了卓越貢獻。

除了漢文文獻,中亞的政治實體也在公元前非常活躍,比如:鐵器時代的薩迦人,有著不同種族起源的匈奴和烏孫,他們在漢文文獻中都只是潦草幾筆的記載。在當時,他們已經與中原展開了頻繁的交流和貿易,比如:玉石、鹽巴、琥珀等重要的交易物品。

並且,很可能在絲綢之路形成之前,就已經有了其他形式的交易。

公元後,與中國密切往來的貴霜帝國、波斯以及薩珊王國開始崛起,他們有效的控制了塔克拉瑪乾盆地地區的商貿通道。這些人,一直活躍在中世紀的絲綢之路上,對於他們的記載,也多出現在漢文文獻之中。

到了十四世紀,馬可波羅記載了東西方貿易通道的歷史。1860年,因修建水渠,在和田境內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金器和玉器,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十幾年後,德國的地理學家提出了“絲綢之路”,這一的概念。

兩個世紀前,不少中亞探險隊紛紛在西域地區展開調查,把西域再次推向世人面前。

近一個世紀,隨著新出土的文物及古跡的發現,西域的文字、歷史等研究價值在不斷升溫,自此,一些歷史學家重新把目光集中在了西域。這裡因遼闊而豐富的內涵,引得學術界的紛紛關注。截至目前,我國考古學家還未對此地有足夠的考古經驗,西方考古學家也因語言的障礙,更是對出土的物品缺乏了解。

當然,絲綢之路中國段的出土文物,曾一度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並出現在了各大展會之中。

這其中,更多的研究則是圍繞著視覺圖像和器物特質而展開,顯然,這是不足的。但是,隨著考古工作的日益完善,考古人員對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他們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對發現的文物做出合理而有效的解釋。因此,《異寶西來:考古發現的絲綢之路舶來品研究》的結論,是結合了中國和意大利學者在不同的研究方法之下而得出的理論。

而且,本次研究是以器物為背景的研究主體,並不斷進行更深層次的闡述。

對中國境內發現的,明顯有“外來”淵源的器物開展研究,旨在為其“提供一套文獻及出土背景的詮釋框架”。這些進步,無疑是在考古研究方式上的一次新的嘗試,雖然,很難一下子就達成既定目標,但是,也走出了非常有意義的一步。

可以說,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與研究。可能,這樣的研究會隨著一代又一代學者更深層次的研究而成為塵埃,但不論如何,相信中國的學者都會堅持自己的研究,讓世人看到更多的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

參考資料:

【《異寶西來:考古發現的絲綢之路舶來品研究》、《漢語大詞典》、《漢書》、《舊唐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