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月新能源銷量盤點:今天很殘酷 明天更殘酷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4萬輛和8.0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7.2%和47.5%,同比分別下降6.9%和4.7%。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6.5萬輛,同比下降4.8%;銷售6.1萬輛,同比增長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銷數據分別為2.0萬輛和1.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3.2%和20.6%。除了純電動汽車銷量出現同比小幅增長外,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跌勢明顯,這也新能源汽車市場多年高增長後,首次出現負增長。

意料之中與意料之外

7月的跌勢其實業內早已預見。一方面,六、七月往往是汽車銷量淡季,市場消費潛力本就不高。可是因為部分地區國六排放標準的提前實施,“去庫存”給車市帶來了一波逆市增長,一定程度上提前消耗了市場的消費潛力。

另一方面,補貼的退坡或是7月出現負增長的最大原因。以一輛續航40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為例,6月25日前購車可享5萬國補和2.5萬地補,而此後購買則僅有2.5萬的國補。也就是說7月份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購車成本增加不少。雖然有不少車企提出了不漲價的銷售策略,但是廠家承壓的同時,終端的優惠卻是明顯的減少了。

再者,近期純電動汽車自燃頻發,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消費熱情。所以,隨著補貼退坡,車企擠破腦袋降低成本的同時,安全一定要當作重中之重。

7月下跌是意料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是北汽新能源銷量達到了12509輛,實現了78%的同比增長。其中,北汽新能源的EU5車型在7月售出8719輛,成為當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一。北汽新能源的逆市增長除了其出色的產品力,與其提出的“車電分離”方案也有關係。在後補貼時代,“車電分離”可以大幅降低消費者的購車成本,這也為北汽新能源在共享出行領域領域帶來不少大額訂單。不過,換電技術能否在未來行之有效,還得經過時間來考驗。

自主、合資展開貼身肉搏

在這幾年國家的大力補貼下,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佔據了不少的市場份額。而隨著補貼的退坡,自主新能源車型的價格優勢不再,那麽自主與合資將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

近日,上汽大眾宣布旗下首款量產純電動轎車e-Laivda朗逸純電正式開啟預售,預售價15.89萬元。新車基於朗逸“油改電”而來,工信部綜合續航裡程為278km。雖然其續航較自主產品沒什麽優勢,但是朗逸純電的綜合電耗僅為13.2kWh/100km,在同級別車型中還是很有優勢。另一方面其預售價比燃油版朗逸兩廂的頂配價格還要便宜,再加上大眾的金字招牌,相信上市後會給自主品牌帶來一定衝擊。

除了“中國的大眾”,不少合資品牌也紛紛向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了衝擊。比如通用推出了別克VELITE 6,起亞的全新一代K3也推出了插電式混動版本,福特在中國的首款純電動SUV領界EV也即將上市。而“兩田”在增程式混動領域,早已混得風生水起。隨著補貼的進一步退坡,自主、合資的一場貼身肉搏已在所難免。

後補貼時代,新能源市場會走向何方?

我們可以看到,級別達到緊湊型或以上的自主的新能源車型,續航裡程往往達到了400km以上,部分新車甚至超過了500km。而反觀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朗逸純電為278km,別克VELITE 6也僅有301km,是合資車企技術不行嗎?其實,這或許是新能源市場發展的一種趨勢。

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有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能源的消耗並不會影響車重。也就是說,不管你是100%的電量還是0%的電量,電池的重量並不會發生變化。而為了達到更高的續航裡程,必須採用容量更大的電池組,也意味著車重的增加,這無疑會給綜合電耗帶來影響。

未來,隨著充電設施的完善,或許車企將不再一味地追求續航裡程。因為新能源汽車推出的初衷是“節能減排”,當人們不再續航焦慮時,節能顯然要比長續航更重要了。就像剛開始,大家會希望自己的車有個大油箱,而到了現在,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車更省油。隨著後補貼時代的競爭加劇,隨著消費者趨於理性,相信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方向也會慢慢變化。

馬雲曾經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而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這句話非常適合當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補貼的退坡給車企們帶來不小的成本壓力,撐下去了,才有機會看到後天的朝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