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爭奪M-IoT市場,小米會先於華為推出NB-IoT手環嗎?

當前,蜂窩物聯網的發展重心向4G/5G演進,通過泛在網絡+平台+雲+生態(含開發者扶持),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城市管理等得到縱深化發展。2018年,窄帶蜂窩物聯網進展迅速,本文總結如下:

全球商用發展:

(1)目前,有25+款M-IoT芯片支持NB1/NB2/Cat-M1的發展。其中,支持NB的芯片超過20款,支持Cat-M1超過10款(含同時支持NB);截至7月底,已經發布的NB-IoT模組有50款,NB/Cat-M1雙模模組為26款。芯片/模組對於全球3GPP M-IoT的生態發展中是重中之重;

(2)網絡層面,130家運營商投資NB-IoT,部署或商用的有74家;投資LTE-M的運營商有57家,部署或啟動的網絡有28家。2018年10月,部署或商用的是65個NB-IoT網絡和22個LTE-M網絡。可以發現,2018年Q2/Q4,M-IoT網絡商用呈現加速發展;

國內市場及產業發展:

(3)NB-IoT模組價格已降至20元,接近2G模組的水準。2018年,中國聯通的300萬片+中國移動500萬片NB-IoT模組的招標,以及中國電信在2017年的NB宇宙第一標,使得模組成本不再成為NB-IoT規模發展的主要瓶頸;

(4)2018年9月,中國電信NB-IoT基地台規模超過40萬,基本建成精品網,NB-IoT連接數已達到千萬量級,同時,在20個城市展開LTE-M試商用。中期報告指出,上半年,物聯網用戶規模快速提升,其中,車聯網、智能監控、公共服務等行業實現規模突破,拉動物聯網收入增長達到 86%。

在深圳,中國電信通過NB-IoT與水務的結合,實現漏損率下降至10%,上報成功率由86%提升至99%;在福州這個多台風、易內澇的沿海城市,中國電信在47個區域、1500個點的井下水位、水庫、湖泊,包括防洪的閘、站、管道進行聯排聯控,實現了泛在感知系統,能夠快速響應確保對內澇的防控。

(5)中國聯通在2018年中期報告中指出,基本實現NB-IoT接入網全國覆蓋,適時推進eMTC商用網絡建設部署。

6月份,中國聯通透露,建成超過33萬個NB-IoT基地台。面向2022年的冬奧會,中國聯通將通過NB-IoT+LTE-M為場館資源提供精細化管理和調度。面向5G,如車聯網是聯通的優勢所在,其次,在醫療、城市管理、工業互聯網等方面聯通也有所布局;

(6)M-IoT市場,最有潛力的玩家當屬中國移動,2017~2018年對於NB通用模組的推動本篇不再提及。

目前,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5億(OneLink平台連接數近4億),其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4個省市,杭州、無錫、溫州、寧波等10個城市實現“物超人”,物聯網用戶數超過手機用戶數。物聯網聯盟成員600+家覆蓋26個垂直行業。

2019年,NB-IoT網絡將覆蓋至鄉鎮。這意味著,面向行業的資產追蹤、設備租賃和抄表業務,以及面向個人消費級市場的可穿戴設備/醫療監控等等將規模商用。最為重要的是,中國移動對煙感、農業、抄表、健康手環等等行業標準的規範,才是M-IoT端到端規模發力的基礎。

同時,OneNET面向終端側,已與55個廠家的61款芯片/模組完成SDK集成工作,幫助NB-IoT設備自動連接至雲端。在平台側,基於NB-IoT增強能力,通過OneNET可快速開發NB-IoT業務,進一步提升應用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等。

芯片/模組發展:

(6)三星支持NB-IoT的發展略顯低調,以至於筆者在2018年完全忽略了它的存在,從Exynos i S111規格看,支持Rel-14,DL 127kbps/UL 158kbps,PSM/eDRX/GNSS/OTDOA。單芯片設計,片上安全子系統和物理不可克隆功能 (PUF),支持IEE;

(7)年底,高通發布MDM9205,相較9206高通特意強調9205是為LPWAN量身定製。9205在PSM狀態下節能70%,在eDRX狀態下節能85%(在前文中提及的是約降50%,稍作更正,真正的端到端性能與功耗的平衡,還需要看落地商用的實際情況)。此外,9205支持了NB2。

(8)相較於高通,海思、聯發科一直是NB-IoT的中堅力量,對於早期能夠推動NB-IoT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愛立信在全球NB-IoT發展勢頭也很迅猛,因此,聯發科和愛立信的測試與合作,有助於聯發科NB-IoT的全球化布局。

基於聯發科MT2625,此前打造了業界尺寸最小的NB-IoT通用模組,支持R13 NB1+Rel-14 NB2 ,以及450MHz-2.1GHz全頻段,適合智能抄表、智能家居、物流跟蹤等應用;支持NB-IoT Rel-14的雙模(NB-IoT+2G)SoC MT2621,彌補了兒童手環、追蹤器和老年手錶等以往需要依賴藍牙+手機連接才能獲取設備數據資訊的缺憾,讓可穿戴設備走向廣域連接。

(9)紫光展銳泛連接芯片品牌“春藤”包括8908A(單模NB)、8909B(2G/NB單芯片),以及UIS8915等(NB/eMTC/GSM)。

(10)在NB模組方面,中國移動已經推出自主的M5310系列、M5311、M5312和M5313,以及NB-IoT/NB+2G的eSIM。同時,為推動5G端到端產業成熟,力爭在2020年實現規模商用,中國移動也正在推動5G行業模組的成熟。(延伸閱讀:中國移動為何要推NB-IoT智能門鎖公版計劃)

(11)目前,小米IoT連接超過了1.32億(不含手機和筆電),覆蓋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支持近2000款設備,其AI+IoT應用場景從2C覆蓋到2B,必然會向著NB-IoT等廣域物聯網擴張。

comobs年度總結與展望:

(1)關於NB網絡與生態:

面向未來,中國移動強調“提升NB-IoT覆蓋水準”。針對物的網絡覆蓋水準與覆蓋範圍並不是一回事,物聯小站的靈活部署更適合中國移動;

年底,在提及5G時,中國移動強調“萬物智聯、泛在智能、開放合作、互利共贏”這幾個用詞,也就是說,中國移動更看重5G乃至當下M-IoT時代,培育生態圈可持續發展對於產業至關重要的意義,重點並非以競爭搶佔市場份額;

2019年,中國移動在M-IoT上繼續保持20億補貼力度不變,繼續加強NB和4G補貼力度,同時,向B2B2C行業應用傾斜。通過前期招標,中國移動聚焦單模NB市場,到2019年延伸支持NB+2G的市場需求,說明中國移動在M-IoT市場發展重心不再是2G;

NB的連接品質遠比單純追求規模更重要。2017年,中國移動便建立了NB-IoT端到端品質評估體系,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精細化感知能力。例如,NB智能路燈場景優化後,單小區200盞智能路燈,在3分鐘內的接入成功率可從60%提升至99%;

在NB測試儀表層面,已有26款路測儀表、6款網絡儀表和14款終端儀表等等,以保障NB-IoT業務品質的發展,在網絡側智能感知各種場景的覆蓋,覆蓋感知精度最高可達0dB;

(2)關於芯片江湖

高通推出MDM9205頗有與紫光展銳UIS8915競爭的意圖,筆者更看好9205在全球市場的發力;

三模的重心在於發展Cat-M1兼顧NB-IoT,而非以單/雙模對於NB形成聚焦與權衡利弊,因此,MDM9205的本質還是表達了高通對於多模的執念;

聯發科瞄準了Rel-17的研發,無論先發優勢還是面向未來的競爭力依然存在;

在全球LTE-M網絡形成規模的後期,紫光展銳會不會推出單模LTE-M芯片,聯發科推出LTE-M的芯片可能性較小,海思有可能支持LTE-M的發展;

高通正在考慮推出單模NB-IoT芯片,這是筆者期待已久的。NB追求的是極簡設計和極低功耗,因此,高通在單模NB上勢必會將低功耗放在第一優先級。畢竟,IoT市場是以場景化的服務來滿足差異化的需求。其次,NB與LTE-M一樣具備長尾效應。不過,高通單模NB目前沒有時間表,或許也是個煙霧彈;

紫光展銳可能將是NB-IoT規模發展中勝出的黑馬。只要高通不推出單模NB新品,聯發科主要的對手便是紫光展銳而非高通,但擁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對於NB的發展並不是壞事;

(3)關於消費級市場

隨著IoT場景需求的延伸,小米也已經支持NB-IoT模組接入,當前,小米IoT模組WiFi版售價為9.99元,未來,小米自身會不會推出與WiFi模組售價相當的NB-IoT模組?

在後4G時代,存量換機空間逐漸萎縮,換機周期延長,小米要在此前IoT布局基礎上做出更快的決策部署以形成勢能,提升競爭門檻,僅僅耕耘近距離通信市場是不夠的,但是,耕耘廣域互聯多年的華為在消費級市場尚未形成豐富的窄帶蜂窩物聯網生態圈,對於小米而言切入時機正合適宜;

定位器應該是前兩年最火熱的NB-IoT終端,目前,NB-IoT定位器綜合評價優於2G,尤其是續航時間比GSM表現出明顯優勢;

阿里、騰訊都在支持NB-IoT接入,接下來的2019年,會不會印證筆者前年的判斷:只有離用戶越近,NB-IoT才越有利於規模商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