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卓只有殘暴的一面:非也,我曾經也是個優秀青年

漢靈帝劉宏中平三年,西涼地界。一片黃土高原之上,秋風蕭瑟,黃沙漫天。對於這片過去從未有人涉足的土地來說,今天是個特殊日子。卻說這片土地上,立著兩支大軍,其中一支,頭裹黃巾,乃黃巾軍也,另一隻,皆披堅執銳,乃東漢雍涼官軍也。兩軍站定,扎住陣腳,準備決戰。

官軍這邊,由行伍中走出一小隊人馬,為首一人,生的容貌極好,身長八尺,體型壯碩,身披連環白銀鎧,手握閻羅孤鳴刀,此人,正是董卓,這一年,他只有三十多歲,這一戰,董卓是以兵馬掾的身份參戰的,隨他出列的壯士五百,皆左手持盾,右手握戈。

董卓率領的這支小隊,目的是先登衝陣,殺入黃巾軍中,衝破敵軍軍陣,為身後主力的總攻爭取時間。卻說董卓這邊,已準備就緒,身後皇甫嵩命令一下,董卓飛一般率先衝出,身後五百壯士,緊隨董卓。不多久,董卓等人已殺近敵陣,黃巾軍見敵軍雖不多,但氣勢洶湧,也緊張了起來。俄而,董卓已殺到,率先衝入了敵陣。

只見董卓猛地一躍,如飛簷走壁般,踏著敵軍盾牌,越過第一排敵人,落地前,雙手將孤鳴刀高高舉過頭頂,如天煞般從天而降,朝敵軍劈將過去。敵軍見董卓從天而降,眾皆驚愕,舉起手中盾牌便擋,誰知那董卓力大無窮,一刀下去,連人帶盾,劈為兩截。董卓這一擊,震懾了周圍敵軍。

但黃巾軍中,亦有勇夫,董卓如入無人之境時,敵軍內衝出一將,乃雍涼黃巾中一員大渠帥,這將生得比董卓還要威猛,手握兩把狼牙流行錘,見了董卓便砸,董卓哪裡是輕易認輸之人,遇強則強,奮威而戰,那渠帥一錘下來,董卓敏捷一閃,手起一刀,砍中敵帥右腿,這渠帥畢竟生猛,董卓這一砍似乎並未影響什麽,轉身朝董卓又是一錘,董卓奮力一擋,怎奈敵將力氣太大,董卓連人帶刀,被砸倒在地。黃巾渠帥見董卓已倒,驕傲了起來,朝天怒吼,身旁敵軍亦忘乎所以,但董卓格外冷靜,見渠帥背對著他,董卓躺在地上,一刀砍中渠帥腳踝,那渠帥一聲慘叫,應聲倒地。

世人眼中的董卓,是一位整天濫殺無辜,劫掠百姓,張口閉口奉先何在的老匹夫;即便在《三國志》裡,董卓的戲份也只是他入駐洛陽時才充分展開的。而他洛陽時代的事跡,也都是清一色的殺戮。故,演義和正史一道,將罄竹難書四個字,深深烙在董卓的名字上。但很少有人想過,如果董卓真是這樣一位到處落不著好的人,怎麽就能在堂堂四百年王朝的末路上,成為一時的弄潮兒。誰又能知道,這樣一個被後世詬病千年的存在,年輕時卻是另一番模樣。

為人仗義

董卓年少時,好行俠仗義。他曾和邊羌少數民族交好,後來他歸野種田時,當年和他交好的羌族豪帥去投靠他,董卓殺牛宰羊款待故友。當時邊羌這種蠻夷之地,民智未開,想要如董卓般和當地羌民甚至豪帥打成一片,則豪爽、大膽、仗義、勇敢,缺一不可。且據史料記載,董卓似乎在這個圈子裡影響力很大,是領袖級別的人物。所以董卓年輕時,個人魅力是不用說的。

實際上,三國時期,董卓這類人是西涼地區、甚至北方地區一類人物的代表。這類人物可以被統一稱作俠客。例如曹仁,也是那種年輕時手下有一幫兄弟的俠客式人物,以行俠仗義出名;又比如馬超的父親馬騰,年輕時很窮,但靠著為人仗義,獲得了西涼人的信賴。

董卓這類人的優勢在於,他們能短時間內匯聚起一批忠實的戰友或手下,比如韓遂之於馬騰,比如李傕郭汜之於董卓。以及,由於他們這些人生性勇猛彪悍,即便人數不多,也能成氣候,至少在未開化的邊境是這樣。

才武過人

董卓還有一個過人的優點,就是能打。史料說董卓有武藝,力大無人能比,能攜帶兩隻弓,在馬奔跑時候左右開弓。後人多因董卓晚年時殘忍霸道,不是將他武力過人這點忽略了,就是扭曲了,把他的勇猛當作了對他的扣分項。勇猛絕對是個大優點啊。

而且董卓的勇猛,既然見諸史料,說明不是一般厲害。在民風彪悍異常的西羌地區,一個羌漢混血(董卓的母親可能是羌人)的人,卻能在武勇方面,勝當地人一籌,不得不說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對比呂布、張遼二位,都是因為勇猛留名的存在,在史料中也不過區區幾個字帶過,呂布“膂力過人,號為飛將”,以及張遼“以武勇給並州”,不過如此。私以為,董卓如果以將領留名,其武勇恐怕還在呂布、張遼之上。

為國立功

董卓,那也不是一件功勞都沒有的。黃巾猖獗時,董卓可是有過戰功的人。例如,他做軍司馬時,跟隨張奐征討並州立有戰功,被拜郎中。以及,文章開篇一戰,董卓以兵馬掾的身份,先登衝陣。董卓當時做的是郡兵馬掾,這個官的職責,就是身臨前線,兩軍對陣時身自搏戰,是那種隔三差五就要和敵人看著眼白肉搏的人,這樣的人,說他沒有為國出力,那是笑話。

但董卓為何最終竟成為了一個凶煞?我以為有兩個原因。

沒有文化

董卓說到底是個武夫。正史裡有關他的記載,無論年輕時的好,晚年時的惡,都脫不開一個“武”字,“文”的事兒,和他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他的毫無文化,從他和蔡邕交往就能看出。董卓當權後,自己的衣飾、馬車,車蓋這些,直接都按天子之製行,這就是沒有文化的莽夫極盛一時通常愛乾的事兒,後來,董卓拿這事兒問蔡邕,被蔡邕說了一頓,才改了過來。

沒文化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沒規矩。百姓沒規矩不打緊,因為影響力小。董卓權傾朝野沒規矩,麻煩就大了。他一個錯誤的命令,就會堆起一層白骨,他一時的心情不爽,就要“千夫懸顱,車駕載婦。”

董卓這樣本質上是武夫,又有諸侯野心的人,如果肯屈尊一位明主,會當仁不讓穩坐諸侯王級別的交椅(比如臧霸)。如果非要坐頭把交椅,即便橫行一時,也終無勝算,看看公孫瓚、呂布和馬騰的下場,就知道了。

權力激發

董卓的本性,或者說所有人的本性裡,有殘忍的成分。只是董卓年輕時沒有東西激發他這個陰暗面。像他在西涼討伐叛逆和邊羌時,以及在皇甫嵩手下做官時,是不可能暴露出他殘忍本性的,否則他直接面臨的就是回家種地了。

洛陽時代便不同了,他權傾朝野那幾年,天下沒人能約束住他,他幾乎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試問,廢皇帝,殺太后這種事,一個朝代能出幾例?董卓就做了。正是無邊無際的權力,將董卓人性中所有陰暗面激發了出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