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化妝的風尚最早見於古代的埃及,你知道化妝品的奧秘嗎

化妝的風尚最早見於古代的埃及,那時的人們喜歡往身上抹一種近乎金黃色的塗油,太陽穴和腳上則塗成藍色,與金黃色形成對比。其次,她們用黑色將眼睛畫成魚的形狀並向眼角延伸,再用孔雀石、綠松石、硬陶土、銅等多種物質研磨的粉末塗在眼瞼上——這應該是最早的眼影了。然後她們將臉頰塗上粉紅,嘴唇則以玫瑰紅或胭脂紅來裝點。化妝術傳到歐洲之後,便漸漸演變成對脂粉的濫用,尤其是那些宮廷裡的女人,她們如果不將臉、脖子、肩膀、手臂以及胸脯等所有裸露的部位抹成慘白,簡直就不能見人。甚至連男人都不例外,有資料記載,亨利三世便經常用白堅和紅染料將臉抹得像個「老來俏」,然後在巴黎的街頭招搖。

進入20世紀以後,戲劇、電影的發展,又給化妝提出了「舞台妝」的專業需求。與此相應,化妝品也進入到了一個革命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美國成了化妝時尚先行者。1915年,第一支眉筆與第一瓶指甲油誕生於美國,並同時開發出金屬的盒式化妝品容器產品,而口紅也進步到了現代的形式——棒式口紅。那是一個商業廣告剛剛拉開序幕的時代,於是,滿街跑的卡車上,全國通行的火車上,以及巨大的壁畫與標語式宣傳,都寫滿了各種棒式口紅的名稱。有條著名的廣告語是這樣寫的:「口唇不化妝的女性,就像不會發光的電燈泡。」對各種新的品種與使用方式的不厭其煩的宣傳廣告,充斥了整個社會。對於化妝品的品種、特性,幾乎家喻戶曉。在潛移默化中,社會的各種觀念也在不斷地轉變。

棒式口紅的出現,是世界口妝歷史上的一次革命。當時由於化妝品的品質尚不十分精良,胭脂、妝粉容易脫落,口紅更是易溶於口水,時髦的女性一般每30分鐘就要塗一次,非常麻煩,而有了盒裝胭脂與棒式口紅,女士們便可以隨身攜帶,隨時補妝。當時的男性評論說,女士們塗口紅,就像她們用肥皂洗手那樣地頻繁而自然。美國人用動物的脂肪加上石膏粉以及各種深淺不一的紅色染料做成的棒式口紅大受美國以及歐洲婦女的歡迎,於是美語中出現了(棒口紅)這個新的專用名詞。此後,德國於20世紀20年代運用了合成染料的技術來製造口紅,口紅突破了紅色的限制,有了咖啡色系、橙色系等。

20世紀30年代後,口紅添加了光亮劑、著色料,附著力與色彩都大大強化,再也不需半小時補一次妝了,而且又推出了口唇描線筆,使喜愛漂亮的女性們人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曲線分明的可愛紅唇。同時,胭脂、眼影又從膏狀發展到粉狀,推出配套的系列,尤其是當銀色眼影在「一戰」後被推出後,在長有深陷眼窩的歐洲女性中風靡一時,因為這種銀色眼影粉呼應其眼形深的特徵,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歐洲女性的眼睛風采。

1948年,英國人又發明了唇線筆,同時,口紅的顏色也是應有盡有,從大紅、粉紅、橙黃、咖啡甚至淺綠一直增加到無色透明,各種小巧美麗的化妝袋亦應運而生。女性的口唇,從來沒有顯得如此美麗,以至於在「二戰」時,女兵們即使身處前線,閑空時,也仍然不忘塗紅口唇,這得到了男兵們的熱烈歡迎,軍部也認為此舉是提高軍隊戰鬥力的一個極好方法,故而予以推廣,真可謂是口妝史上口紅最新奇的妙用了。從此時開始,女士們身挎化妝包,可以遊玩一天而不用擔心化妝問題:餐館、咖啡廳、電影院,都有為女士們專門設計的化妝室,明亮的燈光、大大的鏡子供女士從容化妝。而口紅的普及,更是一場婦女的「文化革命」,這讓她們在社會上更加從容得體。

華夏文明的豐富性,有口皆碑。提到口紅,依然也是豐富無比,像說不完道不盡的唐詩宋詞一樣,別有一番氣韻。「中國的石榴嬌」這話大約會使人想到妝唇的紅色,其實不然,它是中國古代女性描唇的一種形式。與眉妝一樣,唇妝也有它繁複的花式,這在世界化妝史上,也堪稱是一道獨具中國特色的口紅文化。唐代時,唇脂和白粉都已有相當的製作水準,女性們充分利用這兩種覆蓋力極強的妝品,創造出各式不同的口形。一般的飾法是先塗白粉,將天然的唇形掩蓋,然後以唇脂描畫出自己喜愛的樣式,嘴唇左右角不同的可修正為對稱,雙唇太厚太薄的可以描成恰當的比例,當然,主要還是以描成小巧的唇形為時尚。唐代的唇妝,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五代相沿唐風,花樣繁出;至宋代時名目漸少,以唇薄嘴小為美,無復唐代時的活潑豐滿。民間妝唇,仍流行鞍形唇,以顯唇線之優美。

明代的口妝修飾精巧,紅唇一朵,優美自然。清代的口妝比較特別,用兩種紅色妝唇,在淺紅色描完了唇形後,又用深紅在上唇點兩點、下唇點一點,使紅唇有一種撅起如花蕾的俏皮感覺。櫻桃形圓色艷,清代「櫻桃小口一點點」的時尚唇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用紅色口脂點畫出圓唇。所謂點圓唇,是為了造成一種錯覺,只為縮小婦女的口形而產生一種清香的感覺。這表明當時人們注重唇色的同時,也注意唇形的變化所產生的美感。古代有個詞牌名曰「點絳唇」,令人勾起無限想像。試想一位古裝美女輕攏琵琶低唱一曲「點絳唇」,櫻桃小口微微開合,是一件多麼讓人目醉心迷的樂事。通過口紅演變的歷史,我們能從這形美韻濃的中國口紅中感受到它深厚的文化內涵,有時它甚至是一種人們要特意追求的生活理想。雖是這「一點紅」,卻是中國文化中最令人陶醉的一部分。

說到口妝,西方的口唇審美標準有較大的不同。中國自古以來,無論口妝式樣有多少變化,總是崇尚「櫻桃小嘴」,總的趨向是改大嘴為小嘴,雖不喜厚唇,但也鄙薄唇,以豐滿適度為美。日本傳統的審美觀,也是尚淡雅崇小巧,明治以後,甚至隻妝一半口唇,以求得半遮半掩的美感。而在西方,則強調口唇的誇張效果,從羅馬尼祿皇帝之妻波普姬開始,到14世紀的義大利化妝風俗,無不以口唇的鮮艷性感為最高的美。其中,對嘴唇的要求是鮮紅而薄。到了近代,尤其是「二戰」以後,西歐風行大嘴妝,以嘴形大、嘴唇厚、曲線分明為美,認為這樣的嘴才富含女性的魅力。此風至今不衰,而且還漸漸影響到亞洲地區。

到了現在,無論是在歐美還是在中國,專業美容院的出現給了女人無限美的動力,除皺、消除魚尾紋、嘴角紋、額頭與頸部拉皮等手術,一些美容診所裡已經聲稱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而諸如此類的整容術首先在女演員中流行起來,然後擴及名門淑女,進而波及大眾並一直蔓延至今。「世界是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相信每個迷戀化妝品的女人都會對此深有體會。而那些把美麗寄託於美容院的時尚女士們更是「勤勞」的典範了。

本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小編本篇文章的可以點下收藏哦,關注小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的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