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歲前是大腦開發關鍵期,家長千萬別在這件事上偷懶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段子。

這散裝英語差點把我笑噴飯。

我和我老公分享了這個笑話,他一臉鄙視地說:“咱倆不也是這種水準了,就別五十步笑百步了。”

我想了一下,確實。我倆的英語水準也僅僅是停留在“因吹斯聽(interesting)”“亦可賽艇(exciting)”的層面上。

所以我現在開始深深地為我娃以後的英語擔憂。

畢竟,英語現在是越來越重要了

不光是考試要考,更重要的是英語已經變成了一種“工具”。對孩子以後的工作學習都有重要的意義,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孩子就有更廣闊的就業方向,人生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過,雖然我們希望能給孩子很好的英語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真正實際操作時,還是存在不少的誤區。

下面我就結合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大家說說都有哪些誤區

誤區一長大了再學也來得及

我以前就總覺得英語是一門“課程”,就跟語文數學似的,等孩子上學了讓老師教就得了,著啥急。

但事實上,我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英語啟蒙越早開始越好

我偶然看到了一個TED演講視頻,視頻中提到,10歲以前,是學習語言的關鍵年齡。

0~6歲是關鍵期,7歲以前的寶寶完全有能力同時學習兩種語言,7歲後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急劇下降。

所以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誤區二

母語和英語一起學會混淆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有疑問了,我也知道早點開始好,問題是孩子母語還說不利索呢就說英語,不會混淆嗎?

別最後折騰半天,兩頭都不討好吧?

大家別擔心,還真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帕特裡夏·K·庫爾研究發現:嬰兒是天生的語言學家,具有分辨不同語言差別的能力雙語學習並不會導致孩子的語言發育減緩或滯後

研究表明,每個嬰兒剛生下來分辨世界上語言發音的能力極其敏銳,隨年齡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弱化。

0~6歲的語言敏感期,孩子越早開始接觸英語,頭腦語言區塊越活躍,學外語就像學母語一樣自然。

比如劉燁的兒子諾一,爸爸是中國人媽媽是法國人,既是法語小紳士又是東北扛把子,還不耽誤諾一小朋友英語說的賊6。

所以說,只要方法得當,學習多種語言並不會混淆。

相反,處理兩種語言需要更多的腦力,反而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

誤區三

聽英語兒歌就夠了

我以前就覺得教我娃英語,給他聽英語兒歌就夠了。

我就天天給他放英語兒歌,我陪著他一起聽,比當年聽力考試的時候都認真。

聽到我一放開頭,我孩子就能完整地把這一首歌都唱完,都給我得意壞了。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啟蒙不同於以後的考試“為了學而學”,而是重在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對英語的語感。

摒棄“教英語”的概念,用“玩英語”去引導孩子,才能“不排斥”。這樣開始了正確的啟蒙之路,就能避免日後的“死記硬背”了。

所以,用科學的英語啟蒙方法激發孩子的興趣,才是最關鍵的。

誤區四

英語好才能給孩子做啟蒙

作為家長,我們也不是個個都能說出一口純正的倫敦腔。

尤其像我這樣當年英語就不及格,統共也沒學多少,畢業後還都還給了老師的人,簡直就是“英語廢”。

那我們英語不好,就沒辦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嗎?

才不是呢!畢竟給孩子做英語啟蒙,不光靠家長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得借助稱手的“工具”。

這個“工具”是啥,我先給大家賣個關子,咱後面再說。

誤區五

每周去培訓班學習就夠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特別是語言的習得,這個是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過程。

讓英語像母語一樣,滲透在孩子的每一個生活場景裡,成為一種習慣和自然,才能事半功倍。

這是一周隻去1~2次的英語培訓機構完全無法比擬的。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我們覺得自己的英語不好,或者發音不標準怕把孩子帶偏,不敢和孩子在家裡進行英語對話。

培訓班又貴又不知道該相信誰,而且也沒辦法隨時隨地讓孩子學習,最重要的是,很多英語培訓都特別枯燥,孩子生性好動,根本不願意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