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已擴散92個國家和地區,疫苗對“德爾塔”還有效嗎?

新冠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株依然有效。

據新華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當地時間21日表示,新冠變異病毒德爾塔毒株目前已擴散至92個國家和地區。

在當地時間6月21日,印度出現新冠病毒變異株“德爾塔+(Delta-Plus)”,傳染性更強,但印度民眾仍聚集在恆河邊過節,並未采取任何防疫措施。目前已有近20人確診感染該病毒。印度國家疾病控制中心主任蘇吉特·辛格表示,印方正在研究“德爾塔+”變異株的傳染性及嚴重程度,相關部門已從感染患者身上收集樣本並送去鑒定,很快會有結果。

對此,印度各界表示擔憂。專家預計,差不多在未來6-8個星期後,印度會出現第三波疫情。

今年5月,世衛組織已將德爾塔毒株列入“需要關注”的新冠變異毒株。

根據變異株的致病力和傳播特點,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了4個“需要關切”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分別是:最早在英國發現的毒株B.1.1.7—阿爾法(Alpha);最早在南非發現的毒株B.1.351—貝塔(Beta);最早在巴西發現的毒株P.1—伽瑪(Gamma);最早在印度發現的毒株B.1.617.2—德爾塔(Delta)。

那麽,德爾塔毒株具有哪些特性?目前傳播情況如何?如何防範?

病毒變異,傳染性增強

據悉,這一毒株最早於2020年10月在印度被發現,起初被媒體稱為“雙突變”病毒。據印度衛生部今年3月底公報,由10個實驗室組成的“印度新冠病毒基因組學聯盟”在馬哈拉施特拉邦采集的樣本中發現,這種新的變異毒株攜帶E484Q和L452R突變,可能導致免疫逃逸和傳染性增強。這一變異毒株被世衛組織命名為B.1.617,並在5月31日用希臘字母δ(德爾塔,Delta)命名。

印度阿育王大學特裡維迪生物科學學院院長、病毒學家沙希德·賈米勒接受印度《西隆時報》專訪時介紹說,這種變異毒株叫“雙突變”不夠準確,B.1.617總共包含15處突變,有6處發生在刺突蛋白上,其中又有3處比較關鍵:L452R和E484Q突變發生在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的區域,L452R提高了病毒侵入細胞的能力,E484Q有助增強病毒的免疫逃逸;第三處突變P681R也能使病毒更有效地進入細胞。這些突變的綜合效應使病毒能部分避開一些中和抗體,傳染性增強。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凱爾克霍弗表示,最早在英國被發現的阿爾法(α)變異毒株已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而德爾塔毒株比阿爾法毒株更易傳播。目前已有92個國家和地區檢測到德爾塔毒株傳播,其中8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的是B.1.617.2亞型,12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的是B.1.617亞型。

央視新聞6月22日報導,過去七天,英國99%的新增確診病例感染的都是“德爾塔”變異毒株。在俄羅斯,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表示,莫斯科89.3%的新冠肺炎患者體內都發現了“德爾塔”變異毒株。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威勒也指出,“德爾塔”變異毒株,最遲將在今年秋季,成為德國境內的主流毒株。

據海外網20日報導,英國連續多天新增確診超萬例,幾乎全數感染印度發現的變異毒株。圖源:海外網

德爾塔毒株的致病性不可忽視

德爾塔毒株的致病性是否增強?目前科學界並無統一看法。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近日表示,德爾塔毒株比目前美國最常見的阿爾法毒株導致重症的幾率更高。蘇格蘭的一項研究也提出,德爾塔毒株有可能增加患者入院治療的風險。

但世衛組織認為,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德爾塔毒株會導致新冠致死率上升。

《新聞1+1》6月21日晚連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魏晟,共同關注新冠病毒變種,他表示:變異毒株的致病性發生了變化,流行病學的特點促使疫情惡化,比如“德爾塔”變異毒株它的傳播力增強,潛伏期變短。另外,病毒變異也可能會使現有防控措施、治療手段及疫苗防護作用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弱。在一段時間的流行過程中,世衛組織強調的這4個“需要關切”的變異毒株,肯定是牢牢地會佔住傳播的“C位”。

《新聞1+1》6月21晚報導,“德爾塔”變異毒株 拉響全球防疫新警報?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毒株

還有防護效果嗎?

最近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接種新冠疫苗後針對德爾塔毒株產生的中和抗體滴度有所降低。但多國專家認為,目前接種疫苗還是有效的,至少可以預防重症和減少死亡。

阿根廷批準中國康希諾生物新冠疫苗緊急使用,圖源新華網

英格蘭公共衛生局5月發表報告說,研究人員分析4月5日至5月16日之間的數據發現,接種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第二劑兩周後,防止感染“德爾塔”毒株後出現症狀的有效率仍有88%。如果接種的是英國阿斯利康製藥公司的疫苗,防止感染德爾塔毒株後出現症狀的有效率也可達60%。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凱爾克霍弗警告稱,雖然疫苗針對目前的病毒仍有效,但將來病毒仍有可能出現一系列突變,從而導致疫苗實際上失去效力,這正是人們需要確保預防的情況。為此,應盡量避免和減少病毒傳播,因為病毒傳播得越廣,變異機會就越大。

德爾塔變異毒株

可能存在一定的免疫逃逸現象?

有專家稱“德爾塔”毒株可能有免疫逃逸現象,即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效果減弱。

魏晟表示:“所謂‘免疫逃逸’簡單來說是新冠病毒發生變異後,通過接種疫苗產生抗體對病毒的綜合作用會有所減弱。”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突破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6月在博鼇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上表示,在我國已有20款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換句話說,比如我們現有的接種疫苗可以保護90%的人不再感染,如果新的變異毒株出現以後出現了免疫逃逸效應,那麽保護作用可能會從90%可能會下降60%,甚至完全無效,所以我們要特別關注新的變異毒株,所可能產生的“免疫逃逸”的現象。

他指出,要及早加快流行病學調查,擴大核酸檢測數量和範圍,同時防疫措施也要盡早加碼,這些都是能夠迅速控制疫情的關鍵。也就是說,我們要跟病毒傳播比速度、比力度,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控制好疫情。

面對“德爾塔”變異毒株,

廣東如何升級防範措施?

魏晟教授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根據最新實驗的結果,我們廣泛接種的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毒株依然是有效的。

魏晟教授在6月21日接受央視《新聞一加一》訪問

“特別是從廣州疫情的防控經驗中也可以看到,完成全程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即使發生了感染,發生重症的風險相對於沒有接種的人群也是大大減少的。那麽這也反過來說明我們現在接種的疫苗對我們的人群是有保護作用的。”

魏晟指出,廣州承擔了很大的輸入病例的管控壓力,又是一個人口巨大的城市,人口的流動性很強,所以防控疫情的壓力非常大。我們在今後應對類似變異株的時候,要更好地研究它的流行病學的特點。在現有的防控手段、防控的環節上面,能不能夠及時有效的應對,存不存在著相關的漏洞,需要我們更好地定期或者實時進行研判,做好預案,這可能是我們今後在面對類似的變異株的情況時很重要的一個經驗。

截至6月19日,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突破10億劑次,圖源:人民日報

資料來源:新華社 央視新聞 海外網 人民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