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物種起源》如何影響了《技術的本質》?

能驅使一位作者,花很多年的時間,每日伏在案前,心無旁騖寫下一本書的動力,各種各樣。有時候,它可能是另一本書,有時候,它可能是一次有趣的經歷,也有時候,也可能僅僅是被某句話擊中了。

《物種起源》就給了《技術的本質》作者布萊恩·阿瑟很大的影響。

“達爾文在寫《物種起源》時,就沒有想過隻給哪一特定的群體看,他是寫給普通大眾讀的。儘管這樣的書會被認為不夠嚴肅,但像達爾文那樣一個博學又擅長寫作的人,既是科學家又是生物學家,他都做到了。於是我就想像達爾文一樣,寫一本能夠激發人們去思考的書。我希望我的書能夠指導一些有好奇心的人去探索,技術的本質是什麽。

阿瑟在寫《技術的本質》時懷有野心。他不僅希望自己的書能夠像《物種起源》一樣,在一片空白的領地裡開拓技術的理論王國,成為人們理解所有技術的一套完整方法論,還希望,自己能像達爾文一樣,去做一些激發人類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事情,達成作者與讀者之間心與心的交流。

這樣的嘗試並不容易。

他是個學者,在學術的世界裡呆慣了,要寫一本面向大眾的書,既深刻又好懂,他需要花更多的功夫。

他面對的是一片空白,和達爾文一樣,他所苦苦思索的技術的本質,還沒有人思考過,也找不到涉及技術本源的任何理論,他需要從頭開始,打地基,建框架,砌外牆,蓋房頂,再裝修。

他所思考的問題和達爾文思考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當我們面對日常生活,當我們面對自我的內心世界,當我們觀察周圍的一切,我們是誰,他們是誰?而我們來自哪裡,他們又來自哪裡?我們會走向何方,他們又會走向何方?

所以,這位作者在接受聽好書採訪時,不只一次提到了《物種起源》帶給他的影響。不僅如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也成為他在研究技術進化時的重要指導。

達爾文《物種起源》

“在本書中,我反覆提到技術體的‘進化’。我是認真的。如同生物進化一樣,技術的進化也很複雜。因此,在一個漫長時間的尺度上,我們可以給出另一個范例。它雖不是亙古永世,但依然是人類存在以來漫長的年代。與生物進化相比,技術的進化到底為何?有什麽不同呢?

一旦新技術(單個技術)誕生了,它們就立刻成為可供進一步地建構更新技術的潛在構件。這個過程導致技術的發展呈現出一種進化的形態。當然他的機制與達爾文進化論不同。首先,創造新技術的構件本身也是技術,創造出的新技術本身又成為未來更新技術的構件。其次,使得這一進化得以進行下去的是持續地捕捉和駕馭新現象,但這種捕捉和駕馭本身又需要現有技術來完成。這段敘述是在表明,技術自己創造了自己。以這樣方式,技術,這種與文化相適應的機械藝術的集合體,自展式地前進著,其構成元素從僅有的幾個模塊發展到許許多多的模塊,而模塊本身也是從相對簡單的形式進化成極其複雜的形式。

這種進化聽起來很簡單,但如同達爾文進化論一樣,其實不然,他包含了很多細節和機制。其核心機制當然是能夠產生根本性新技術的那一個。技術的新‘物種’誕生於需求與現象的鏈接。這種鏈接又表現為一個過程:首先需要假想一個概念,就是想出一組可用的效應;然後找出實現這個概念所需的元器件或集成件;最後進行組合。這個過程本身是遞歸性的。這是因為講一個概念放到現實中來會帶來很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會帶來更多的次生問題,因此這將是一個在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之間來回跳躍直至完成特定目的的漫長過程。”

(摘自《技術的本質》)

布萊恩·阿瑟《技術的本質》

當你讀完《技術的本質》,你或許會和阿瑟一樣,對兩百年前那本震驚世人的《物種起源》有強烈的好奇心。你也一定想知道,技術進化和生物進化的區別在哪裡?技術是否也是一種“生命”呢?那麽,讓我們回到《物種起源》的文本中去找找答案吧。

變異的原因

比較早期的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的同一變種或亞變種的諸個體,有個要點最值得我們注意,即相比於自然狀況下的任一物種或變種的個體間的差異,它們之間的差異更大。各種各樣的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長期在極不相同的氣候和人類管理下生活,從而發生變異,倘若我們對此進行思考,一定會得出如下的結論:即這種巨大的變異性,是因為家養生物所處的生活狀況,與自然條件有些不同,並且不像親種那樣在自然狀況下處於一致的生活條件中。按照奈特提出的觀點,這種變異性也許在一定程度上與食料過剩有關,這種觀點有幾分可能性。很明顯,生物必須在新條件下生活數代以後方能產生諸多變異;同時,變異一旦開始,通常能夠在好幾代中持續下去。在記載中我們尚未發現一種能變異的有機體在培育過程中停止變異的例子。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植物,如小麥,直到現在還有新變種;而最古老的家養動物,直到現在還能不斷改進、變異。

生物的性質似乎更為重要:因為據我們所知,相似的變異能在不同的條件下發生,相反的,不相似的變異亦能發生在相似的條件下。這些效果對於後代的影響有的是確定的,有的是不定的。假如生活在一定條件下的個體的所有後代或幾乎所有後代,在一些世代中都以相同的方式產生變異,這樣看來效果就可視為是確定的。但是要對這種一定的誘發出來的變化的範疇下結論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但是很多微小的變化,如食物量的大小,食物的性質和色澤,還有氣候與皮膚和毛的厚度之間的關係等,都是不可置疑的。必定有一個有效的原因,引起了在雞毛中我們所觀察到的大量變異中的每個變異;若同樣的原因作用於很多個體,經歷許多世代,連續發生作用,則會以同樣的方式引起許多變異。某種昆蟲,將微量的毒液注射到植物體內,則會產生一種複雜且異常的樹癭,這一事實說明:化學作用改變了植物中樹液的性質,從而發生奇特的變異。

對於一定變異性來說,不定變異性更常是變化了的條件的結果,同時在我們家養品種的形成上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在無數細小的特徵中觀察到不定變異性,這些細小特徵對同種的各個個體進行了區分,而且並非遺傳自親代或更久遠的祖先。因為即使在同胎甚至同蒴所產生的幼體中,也都能體現出這種極其顯著的差異。在同一地區,長期用幾乎一樣的食料來飼養的數百萬個體中,也會出現極為顯著的構造上的差異即畸形,但是畸形和其他較為細微的變異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所有這些構造上的變化,不管多細微或多明顯,只要見於一起生活的許多個體之中,就可看成是生活條件對於個體所引起的不定效果,就好像寒冷對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一樣。因為人們的身體狀況或體質存在差異,寒冷能夠引發咳嗽或感冒,風濕症或一些器官發炎的症狀。

(摘自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章《家養狀況下的變異》,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可見,達爾文認為變異和選擇是生物進化的主要機制,而《技術的本質》裡,組合才是技術進化的主要機制。

編輯:上官惠東

關於「聽好書」

「聽好書」是新東方旗下「精雕細課」APP的原創讀書欄目,由一批資深媒體人打造。精選“有品、有趣、有用”的好書,連接書與人,針對社會和人生問題,尋找解決之道,展開對話。

我們每周陪你精讀一本好書,直播一次新書對談,通過專家學者的深度讀解,從書出發,打開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快來聽好書,打開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