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冬雨,這次也翻車了?

整點電影

你有128個好友已關注

一件超值得興奮的事情,《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了。

經典的電影,國內上映,是個大場面。

為了映襯這個大場面,配音演員還一水的找來了一些人氣和實力相配的人。

彭昱暢,90後演技小生,值得被期待的鮮肉,提名過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周冬雨,金馬獎影后,不用多說。

井柏然,流量梯隊的小生,演技也尚可。

這樣的陣容給一部動漫配音,按理說是能得到好評的。

但偏偏,罵聲不少,彭昱暢的無臉男倒也還好。

主要罵聲集中在周冬雨的千尋上:捏著嗓子裝嫩,聽得人難受。

和井柏然的白龍:太過深沉,沒了少年的透徹感。

這樣的爭議和罵聲,算是《千與千尋》的一次宣傳翻車。

明明找來的都是好感度爆棚的演員,為什麽還會出現這個樣子的情況?

01經典

動漫和引進片兒,為了照顧各個年齡層次的閱聽人,基本都會有國語版和原版。

所以,為引進片兒配音這事,《千與千尋》也不是頭一個。

《皮卡丘》找來了雷佳音,東北味的皮卡丘,觀眾也是覺得超萌的。

《馴龍高手》中劉昊然為小嗝嗝配音……

找來這些帶著流量的演員為角色配音,其實也是作品的一種宣傳手段

如果,作品本身的知名度並沒有那麽高,通過名氣很高的演員配音,就能為作品帶來熱度,提升票房。

配的好了,有時候還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只是用名氣很高的演員來宣傳的手段適合其他的動漫,但卻不太適合《千與千尋》。

因為太經典。

它的經典已經到了無需其他贅述,只看它的成績就足夠的地步。

豆瓣評分9.3,被納入豆瓣電影top250的片單,排名第7。

擁有了一批固定的死忠粉絲,它自己的名字就是名氣和流量,不需要蹭所謂的熱度。

而因為太經典,觀眾的要求就會更加嚴格,畢竟經典都是無法撼動的。

當時,日版《千與千尋》的配音是由柊瑠美和入野自由,一個出生於1987年,一個出生於1988年。

現在看來,年齡似乎老大了,可作品是18年前的。

所以,日版為千尋和白龍配音的演員一個是13歲一個是12歲。

動畫中,千尋的年齡設定是10歲,白龍雖未說明年紀,但從身高上看也是一個小少年。

讓符合年紀的演員配符合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就避免了不太貼合的尷尬。

換成國語版,配音沒有找專業的配音演員也就算了,找來了90年出生的周冬雨和89年出生的井柏然。

年紀倒也不大,和原版的配音演員算的上不相上下的同齡人。

只是,配的卻是別人18年前配過的作品。

18年的時間和經歷,已經足夠改變很多事情,要快三十歲的人去配少女。

捏著嗓子倒可以裝少女,只是“裝”終究是裝。

配音沒有少女和少年感,讓觀眾存疑。更讓觀眾反感的是宣傳的時候本末倒置。

周冬雨和井柏然還拍攝了很多宣傳海報,均是作品中很經典的場景。

一張張海報放在網絡上, 不明所以的觀眾甚至以為《千與千尋》出了真人版。

本身是想宣傳動漫,最終卻讓觀眾把所有的目光聚焦在了演員身上。

這是一次宣傳的失敗,也是一次對經典的傷害。

02專業

對於配音演員的職位,不懂的人簡單粗暴的認為不就是給角色配音麽?

只要台詞功底好,懂表演,誰不能勝任?

這話是這樣說,但也很粗暴。

配音同樣是一門需要專業性很強的藝術,它需要天分,需要專業。

為動漫角色配音是最難的也是最有挑戰的事情。

它需要配音演員注入生命力,而所謂的生命力是需要演員在不斷的揣摩角色中,一遍又一遍的研究後,找出最符合它的聲音。

用貼合的聲音,去創作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

這個過程創作的過程,難麽?可能是,但對明星演員來說,最直觀的難度是時間

配音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同樣他們還有很多行程。

拍戲、活動、雜誌……只能在繁忙的日程中,尋找出幾天時間的間隙為這些角色配一配聲音。

可能,在配音的時間中,還會均出一部分時間給海報的拍攝。

短時間內,要做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可以麽?可以。

只是,能配和配的好,是兩碼事。

“術業有專攻”這句話,從來不是說說那麽簡單。

可現在娛樂圈讓不專業的人做專業事情的情況,太多了。多到已經變成了正常現象。

03想要專業很難

愛豆出身的明星都懷揣著一個演員夢。

可能作為男團,舞還沒有跳齊,歌還要靠修音,還沒有從選秀節目上退去熱度,就已經預備了影視作品的角色。

(范丞丞《靈域》飯修圖)

粉絲費盡心力投票打榜送他們站在舞台,而這個舞台於他們來說只是進娛樂圈的跳板。

可見,有的人真正追逐的夢想不是享受可以站在台上唱歌。

而很多流量演員似乎都渴望成為影視歌三棲的藝人。

自己演戲還在依靠摳圖、P圖。

已經在渴望能出專輯,開演唱會了。

自己演戲被認為只會瞪眼、捂嘴,台詞軟塌無力。

轉過頭就能為電視劇唱上幾首宣傳曲。

氣息不穩,五音不全,靠洗腦,真的沒有必要了吧?

演員唱宣傳曲,最大程度上是為了宣傳劇和更能讓觀眾投入到角色上。

不是所有的演員都能唱宣傳曲的。

趙麗穎搭檔馮紹峰主演《知否》,同樣唱了《主題曲》,歌是好聽的。

但他們詮釋起來和專業歌手詮釋起來的差距也是肉眼可見的。

最終他們的版本只能當做是粉絲福利,而真正的版本則是鬱可唯和胡夏演唱。

況且現在的演員台詞,基本靠配音。邊江、張傑、喬詩語、季冠霖……一眾幕後,換著法子排列組合。

這個組合出現有多頻繁呢?

觀眾甚至已經摸出了配音規律:成熟腹黑男找張傑,活潑少年郎是邊江。喬詩語主打天真少女,季冠霖多是心機禦姐音。

作為演員連最基本的台詞,都是問題。

用了配音,出現問題粉絲不會辱罵演員本人,把鍋全部甩在了配音演員的身上。

什麽配音不貼臉,口型對不上。

什麽把角色配的太過老氣。

什麽聲音太過重複,能不能換一種音色?

可從來沒想過,演員為什麽要用配音?

背後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沒有時間,二是台詞不行

前者是不敬業,後者是不專業。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楊冪飾白淺,配音:季冠霖)

配音演員被粉絲追著罵的同時,也是真的不願意去為流量明星的電視劇配音。

畢竟很多人在演戲的時候已經誇張到了不說台詞,念數字的地步。

如果可以選擇,他們更愛的是動漫人物。

動漫是在塑造人物,是完全屬於自己的心血,這是一度創作。

而配音是要幫助別人完善角色,很多的出彩點都歸功到演員身上。二度創作失去了所有的成就感,還要挨罵。

(《魔道祖師》魏羨,配音:張傑)

只是,這些讓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又何嘗不是現在娛樂圈過去浮躁的投射呢?

當行業和圈內隻認流量和名氣的同時,大家也就都被這些東西裹挾著走,然後就陷入了一個無邊際的死循環。

或許,有人對這種畸形陷入過懷疑,在無數個時刻或閑聊時感歎: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很難嗎?

這個問題沒人能給答案,我們都渴望看到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的現狀,但市場卻不願捨棄流量,放手一搏。

所以,我們只能等。

等市場不再注重快餐,等到所有的人都回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才能讓這個行業良好發展。

畢竟,叔還是那句話:能做和做的好,真的是兩回事。

這裡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