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江風景美如畫,這6個省區市檢察機關這樣保護她!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4月25日,渝川黔滇藏青六省(市區)檢察機關負責同志齊聚雲南大理,出席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聯席會議,會簽《關於建立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針對目前長江流域治理中還存在著力量分散、標準不一、流域一體化管理協調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六省(市區)檢察院負責同志交流經驗,為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共商用法治手段促進長江上遊生態保護。

凝聚合力智慧履職 共護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賀恆揚

重慶市檢察機關近年來不斷強化“上遊意識”,擔起“上遊責任”,進一步加強與兄弟省區檢察機關協作,共築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共護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努力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保障一江清水向東流發揮積極作用、作出積極貢獻。

頒布“兩個文件”。重慶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的通知》,市檢察院制定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14條意見”,為加強長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提供了制度保障。

開展“兩個專項行動”。持續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2018年監督立案、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人數同比分別上升100%、85%。開展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截至今年3月,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立案1497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1357件,提起公益訴訟33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5件。辦理的石柱縣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被最高檢評為“十大典型案例”之首。

圖為航拍長江重慶段。風起雲湧大江流,百舸相競下渝州。新華網李相博 攝

設立“兩個生態修複基地”。在長江沿線的萬州區、嘉陵江沿線的合川區分別設立了林業、漁業資源修複基地,通過補植複綠、增殖放流修複長江生態。

組建“兩個專業團隊”。在全市檢察機關遴選業務骨乾,組建環境資源犯罪刑檢專業團隊;在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的二分院轄區檢察機關組建“長江生態檢察官團隊”,專門辦理涉長江的刑事、公益訴訟、民行監督案件。

建立“三項機制”。市檢察院建立推進公益訴訟年度例會機制,與市生態環境局建立工作協作機制,與市河長辦建立維護水生態安全工作協作機制。三級院與當地河長辦聯合巡河32次,推動解決威脅水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8項。

構建“四個一”智能輔助辦案體系。通過構建“一箱(取證勘查箱)、一機(無人機)、一網(公益訴訟檢察智慧網)、一庫(公益訴訟專家人才庫)”的智能輔助辦案體系,提高發現線索、調查取證、認定公益損失、溝通協調“四個能力”。

發揮檢察職能守護碧水藍天

傅信平

貴州省檢察機關把自身發展放到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圍繞司法辦案實化服務措施,密切系統內外協作配合,齊心協力打出了一套檢察“組合拳”,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8年11月,我們聯合重慶市檢察院、四川和雲南省檢察院建立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在今年1月我們與重慶市、雲南省檢察機關同時開展了“護河大巡察”活動。在此基礎上,省際間檢察協作不斷深化實化,聯合部署開展赤水河流域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專項監督活動等,營造出檢察機關協同保護赤水河、烏江的強大聲勢,形成赤水河烏江流域齊抓共管新模式。

圖為航拍的貴州從江縣洛香鎮歸合村,高速公路經過一個侗寨。新華網周遠鋼 攝

一是聚焦多贏共贏,創優法治環境。我們在辦理涉及環境汙染案件時,始終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關係,結合辦理案件發現的環境監管問題,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防止機械司法。與省生態環境廳、警察廳就中央環保督察中發現的36件環境汙染違法突出問題聯合開展掛牌督辦,並聯合部署“守護多彩貴州·嚴打環境犯罪”執法專項行動等,共同推動汙染環境違法犯罪集中打擊整治工作向縱深發展。

二是聚焦生態保護,著力鐵腕護江。進一步完善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依法快捕、快訴的綠色通道,加大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空氣、水、土壤等領域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等違法行為的監督力度。2017年以來,共依法批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675件910人,提起公訴2308件3455人,監督行政機關移送立案321件,監督警察機關立案698件。同時,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通過與自然資源、林業部門聯繫,聯合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補植複綠基地159個。2017年以來,累計發出並落實生態修複檢察建議4513份,督促補種樹木複綠10餘萬畝,增殖放流各類魚苗740萬餘尾。

三是聚焦公益訴訟,守護碧水藍天。專門頒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通過嚴格履行訴前程序,促使問題能夠在訴前程序階段就得到有效解決,如行政機關仍不依法履職,則堅決提起訴訟。

積極探索一體化生態檢察新模式

赤列晉美

西藏處於我國氣候系統的上遊和策源地,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加強生態安全保護具有重要的生態戰略意義。

藏北高原那曲市東北部是長江正源當曲流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面臨著保護長江源水源涵養功能的重要任務;藏東金沙江流域的高山峽谷區水系發達,季節變異較小,是長江、怒江和瀾滄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但資源開發帶來的水土流失和山地災害問題嚴重,生態保護的任務也十分艱巨。

近年來,西藏檢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的“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綜合運用打擊、監督、保護、預防、服務等手段,積極探索建立“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為一體的生態檢察新模式,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一是充分發揮“刑事檢察利劍”作用。著力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檢察活動,積極建立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立案監督常態化機制,堅決懲治汙染防治、地球第三極國家公園和生態主體功能區建設等領域犯罪。2018年,依法起訴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55人,對5件破壞環境資源刑事犯罪案件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各界群眾旁聽案件審理,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彰顯了檢察機關“公共利益代表”的新增職責定位。

二是依托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鑄造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公益檢察利劍”。聚焦當下政府及其部門因行政執法不到位導致公共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問題重點發力。2018年,全區檢察機關立案公益訴訟案件170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62件。

下一步,西藏檢察機關將以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為平台,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努力為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強化“上遊責任” 發揮“四大檢察”職能

馮鍵

四川作為長江上遊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對中下遊地區的生態安全十分重要。近年來,四川省檢察機關按照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強化“上遊責任”,充分履行刑事、民事、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等職能,堅持協作聯動、多元共治,在長江上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統籌協調,推進省內長江流域檢察“一體化”合作。2018年7月至今,四川省檢察院先後召開了長江重要支流沱江、嘉陵江、岷江流域檢察協作座談會,沿江檢察機關簽訂了《關於開展沱江流域水系保護司法協作的意見》《關於加強嘉陵江流域(四川段)生態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意見》《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檢察聯盟協作配合機制》。2018年以來,共批捕各類破壞環境資源犯罪453人,起訴1531人;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118件,履行訴前程序2276件。

二是區域協作,建立跨省檢察長江生態保護機制。為解決跨地區汙染環境案件管轄、調查取證、法律適用等問題,四川省檢察機關立足辦案實踐,與兄弟省市相關檢察院一道,積極探索跨省檢察協作,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合力。2018年11月,渝川滇黔四省市檢察機關召開赤水河、烏江流域生態保護檢察協作聯席會議,會簽了《建立赤水河、烏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2018年8月,四川省廣元市檢察院與陝西省漢中市檢察院簽署相關意見和方案,啟動為期一年的嘉陵江水汙染防治專項監督活動。

三是多元共治,形成生態環境執法司法合力。四川各級檢察院依托本地依法治市(縣)、“行刑銜接”工作領導機構,著力加強與本地區法院、環保、林業、國土、水務等部門銜接。

四是外部借力,調動專家證人破解辦案難題。近日,四川省檢察院開展了第四屆專家谘詢委員聘任工作,聘請8名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方面的專家學者作為谘詢委員,為生態環境資源案件辦理提供政策谘詢、風險評估、專門性問題審查等技術支持,確保及時、高效地辦理破壞生態相關案件。

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力量

王光輝

雲南檢察機關肩負著當好生態文明排頭兵的歷史使命。結合長江上遊流經雲南七個州市48個縣區,域內有九大高原湖泊和六大水系的實際,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戰略,實施“五級河長製”“湖長製”“一河(湖)一策”等一系列生態治理保護措施,全力投入汙染防治攻堅戰。

雲南的生態環境檢察工作得到了雲南省委、人大、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2017年,雲南省委常委會專題審議公益訴訟檢察工作;2018年,省委省政府頒布《關於支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法治雲南建設的意見》;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報告並進行專題詢問。同時,在省河長辦、國家林業局駐雲南專員辦等部門的支持下,省檢察院先後與省水利、林草、自然資源等機關建立協作機制,合力推進森林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共創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雙贏多贏共贏格局。

雲南省麗江市石鼓鎮綠樹和農田掩映下的“長江第一灣”。新華社

長江上遊發源於青海,止於湖北宜昌,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貴州、重慶等省市區,乾流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在守護長江母親河中居於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為強化全局和系統思維,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檢察一體化機制,實現從單一分散合作向系統整體合作轉變,從依靠地緣聯繫合作向依靠制度合作轉變,從臨時隨機合作向常態規範合作轉變,雲南檢察機關通過建立上遊六省市區檢察機關跨區域協作配合機制,形成流域內同防同治合力,有力破解了流域治理難題,著力打造長江上遊保護共同體,確保“一江清水出上遊”。2018年11月,渝川黔滇四省市檢察院建立赤水河、烏江流域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開啟四省市檢察機關對“兩河”流域齊抓共管先河。今年1月,雲南、四川兩省政府聯合印發《關於印發川滇兩省共同保護治理瀘沽湖“1+3”方案的通知》,這些都為我們在更大範圍內建立生態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樹立了標杆。

扛起守護“中華水塔”的政治責任

賈小剛

近年來,青海檢察機不斷深化“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的省情認識,堅持以生態公益保護保障青海“一優兩高”(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戰略部署,特別是“生態保護優先”工作大局,以“服務美麗青海建設”等專項活動為牽引,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在行政機關的配合支持下,順利辦理了在三江源頭水域隨意放生外來魚種、破壞祁連古樹等公益訴訟案,積極探索低成本定損索賠機制、構建融通合力的公益訴訟銜接機制,推動青海藍、河湖清、山川綠永駐高原大地。

扛起守護“中華水塔”的政治責任。青海檢察機關深入落實最高檢關於長江生態檢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聚焦六省市區檢察機關《關於建立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工作協作機制的意見》,切實答好長江生態環保檢察工作這道政治必答題,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乾淨水土、新鮮空氣、優美環境等的迫切需求。

青海三江源地區。圖片來源:青海省環境保護廳

發揮“公益代表”的政治智慧。以服務保障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三江源頭生態保護修複攻堅戰等事關長江上遊生態安全的重點任務為牽引,組織開展三江源地區、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環青海湖地區、河湟地區、柴達木地區“五大生態板塊”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積極探索發現各區域“公益保護點”,更好地服務青海區域協調發展。

提升“同防同治”的政治能力。牢固樹立區域內生態檢察“一盤棋”觀念,認真落實線索移送和通報反饋、調查取證協作、生態案件聯動辦理、區域生態修複同防同治等跨區域案件協作辦理機制。夯實聯動司法基礎,積極落實多層級聯絡、信息共享、生態環保執法司法聯合調研巡察、規範性文件頒布前溝通交流、風險防控和輿情聯合處置、加強專業化辦案團隊建設等日常工作協作機制,確保區域內生態環保“最嚴格的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

來源:檢察日報

文稿統籌:肖鳳珍 劉呈軍

攝影:王翠雲

編輯:王 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