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魚價飆升五成,背後原因何在?價格還會再漲嗎?

文/ 余源

“什麽?一條草魚要三四十元?”在北京一家物美超市的水產品區,前來購買草魚的市民望著標簽驚訝道。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水產品價格出現連漲行情,其中草魚、鰱魚的價格同比漲幅已經接近甚至超過50%。

面對持續上漲的魚肉價格,網友紛紛調侃“吃不起”——“一條草魚要三四十元了,鹹魚要翻身了!”“過去喊著年年有魚,現在只能望魚興歎了”……

我國水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難道魚不夠吃了?此番魚價飆升原因何在?價格還會再漲嗎?

魚價飆升五成

近期多地淡水魚價格持續上漲,引發熱議。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80家定點水產品批發市場監測顯示,2020年我國水產品價格整體偏低,但在進入四季度後價格逐步回升,特別是2021年初以來,以淡水魚為代表的水產品價格上漲明顯。監測數據顯示,1至4月,淡水魚綜合平均價格總體上行,同比上漲12.80%,較2019年上漲14.30%。

而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2021年第21周(5月21日―28日),重點監測的水產品中,除活鯽魚和白鰱活魚外,其余環比均有所上漲。比如草魚周平均價格為21.72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54%;鯽魚周平均價格為23.46元/公斤,同比上漲32.7%;鯉魚周平均價格為18.19元/公斤,同比上漲46.8%;花鰱活魚周平均價格為19.85元/公斤,同比上漲49.7%。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事實上從2020年第51周開始,鯽魚的價格就處於上漲的狀態,漲價已經累計持續23周,草魚、鯉魚、花鰱魚等產品也從2021年第11周開始漲價。

由於零售價格遠高於批發價格,批發端價格大幅上漲,零售的價格更是令人怎舌。

“一條草魚要三四十元?”在北京一家物美超市的水產品區,前來購買草魚的市民望著標簽,紛紛驚呼吃不起魚。

據物美超市的工作人員介紹,與去年同期相比,現在淡水魚的價格已漲了很多,鯽魚、草魚、花鰱魚等各類在售的淡水魚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目前物美超市在售的鯽魚每斤價格為29.8元,草魚每斤價格為19.98元。

去年物美集團上架自有品牌“繽紛魚鮮”,覆蓋鯽魚、鯉魚、草魚、武昌魚等7個魚類水產品,每種魚都是當日活魚宰殺包裝的,消費者購買後可在冷藏環境下保鮮48小時。其中,鯽魚價格為16.8元/袋(220g)、草魚42.8元/袋(750g)、鯉魚29.8元/袋(680g)。

北京一家大型連鎖餐廳經理表示,餐廳主要採購水產品有草魚、帶魚、龍利魚,其中草魚漲幅最大,目前的價格比照春節前後漲了大約4.5元。

借著此輪漲價浪潮,A股市場上水產品概念走勢不俗。佳沃股份、大湖股份、*ST昌魚、*ST東洋、通威股份、獐子島、國聯水產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數據顯示,上述股票5月以來平均漲幅達到8.67%。

不僅是國內水產品價格上漲,國際水產品價格也出現輪番上漲。根據挪威統計局的數據,近期挪威三文魚價格已經飆升至每公斤71.08挪威克朗。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高出30%。

魚周期來了?

為什麽淡水魚的價格會突然飆升?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每年四五月份正是投苗期,通常都會出現小幅的季節性上漲。不過拋開季節性因素,這一輪漲價則是多方面因素疊加導致的。

據陳潔介紹,近幾年大宗淡水魚等養殖水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屢次打擊消費者對於水產品的消費信心,進而導致大面積壓塘。為了規避風險,養殖戶不得已轉行養殖其他魚類,淡水魚供應由此減少。

中國水產養殖網負責人黃明祥對中國新聞周刊進一步分析道,事實上從整個水產品總量上來說並沒有減少,但結構上有所調整。

“水產養殖業也存在一定周期性,但不同於豬周期那麽顯著,水產品價格景氣時間較短。以草魚為例,一般2—3年為一個周期。由於草魚養殖業過於分散,小規模的農戶對魚價的走勢判斷較為短視,看到魚價上漲就增加養殖量,一旦下跌就加快出魚。”據他估算,目前草魚產量相比去年減少了大約三成左右。

環保也是影響淡水魚產量的一大因素。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陳乃松表示,各地出於環保目的,不斷擴大禁限養區範圍,導致水產品養殖面積減少,持續影響淡水魚生產。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水產養殖面積較“十三五”初下降5.5%,至少減少300萬噸生產能力。其中淡水養殖面積下降5.74%,淡水圍欄養殖面積下降96.19%、產量下降91.85%,淡水網箱養殖面積下降90.06%、產量下降73.18%。

此外,養殖成本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水產品價格。自今年1月以來,漁用飼料原料玉米、豆粕價格總體維持高位。全國畜牧總站監測數據顯示,5月第2周全國玉米均價2.9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0.3%,同比上漲35.6%。據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反映,5月中旬,成魚飼料價格每噸同比上漲約500元,苗料和高端飼料價格每噸同比上漲約1000元。

供給端偏緊的同時,消費端迎來利好。

大湖股份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向好,水產品消費正在逐步回暖。“去年疫情後,國內消費者逐漸轉向本土水產品,出於健康的角度,人們更加青睞鮮活水產品和淡水產品。”

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此前亦表示,普通消費者難以確定凍品是否來自國外、是否攜帶新冠病毒,因此偏向購買活鮮水產品和淡水產品。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3月份水產品進口量為25萬噸,同比減少36.2%。

從水產大國向強國跨越

我國水產養殖業歷經三十餘年發展,已經從曾經的“吃魚難”實現了如今的“年年有魚”。

《2019年全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顯示,當年我國漁業經濟總產值26406.50億元,漁業產值12934.49億元,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480.36萬噸,其中養殖產量5079.07萬噸,捕撈產量1401.29萬噸。

目前我國水產品總產量和水產品養殖產量均穩居世界第一,不僅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大量優質蛋白質,還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證。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總體尚處於初加工環節,資源浪費,行業利潤低,抗風險能力弱。要突破發展桎梏,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就必須轉變粗放的生產方式。

陳乃松表示,目前我國水產品消費主要以鮮活形式為主,而深加工產品如去骨、分割成塊等凍品主要以出口為主,內銷佔比較少。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水產加工品總量2171.41萬噸,加工率僅為33%,其中淡水產品加工量為395.32萬噸,加工率為12%。相比之下日本、加拿大、美國和秘魯等國家的水產品加工產量可達60%—90%。

“鮮活水產品消費的痛點是消費場景有限,而且集中上市容易出現價格倒掛現象。”陳乃松指出,通過深加工,可以有效延長水產品的貨架期,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穩定供應。

從消費端來說,我國水產品消費市場的潛力非常大,未來將從以鮮活水產品向精深加工的包裝水產品發展,消費品種也日趨多樣化,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需要提前應對布局。

陳乃松還補充道,不同於糧油肉蛋奶,我國並沒有把水產品納入到居民菜籃子保障體系中,而是完全放開,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由於沒有了國家調節這個杠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水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

陳潔則表示,對於基礎設施簡陋、陳舊,經濟基礎脆弱,機械化程度低的養殖戶,國家可以頒布相關幫扶政策,比如暢通市場渠道,給予池塘改造補貼,加強養殖技術培訓等手段,幫助他們提升企業競爭力。

廣州市誠一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草魚養殖示範基地,對於這一輪漲價何時能結束,總經理陽會軍表示,由於目前處於投苗期,距離產品集中上市仍有一段時間,短期內淡水養殖產品供給難以顯著增加。隨著淡水魚產量將逐漸恢復,淡水魚供應緊張局面將得到緩解,從而促使價格回落。

去年以來,豬肉價格經歷了一輪暴漲行情,最終遭遇消費者用腳投票。水產品如何避免暴漲暴跌,避免人們望魚興歎,並真正做大做強我國水產業,這顯然值得深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