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密克戎最新變異株出現!BA.2亞型究竟有什麽不一樣?

最近,全國很多地方又暴發了疫情,其中,很多事由奧密克戎BA.2亞型引起的。

吉林省疾控中心3月12日通報,這種變異株比原始的變異株BA.1傳染性增加了30%,傳播力更強,如果出現社區傳播,感染病例數在2到3天可以翻倍。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BA.1和BA.2究竟有多大差別?

一、BA.2比BA.1更適合在全世界傳播

BA.1和BA.2都是奧密克戎的亞型,其實這都算是奧密克戎本輪疫情還未結束,只不過可能BA.2比BA.1更適合在全世界傳播。

據估算兩者出現的時間沒有相差多久,BA.1大概在21年9月17日出現的,BA.2大概是在21年11月6日出現的。[1]

二、BA.2傳染性增強,但免疫抗性增加有限

目前已經有不少研究出來了,不過現在都是沒有經過同行評議預印本,從他們的研究結果來看:

相對於BA.1,BA.2主要增加的是傳染性;免疫抗性有所增加,但是增加有限;致病性強弱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結論。

下面且聽我細細道來。

1、傳染性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通過模型計算發現,Omicron BA.2的傳染性分別是原始SARS-CoV-2毒株和Delta毒株的20倍和4.2倍,是BA.1的1.5倍左右。[2]

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的細胞培養實驗表明,與BA.1相比,BA.2在人鼻上皮細胞中的複製性更強,融合性更強,表明排毒量更大,個體更有傳染性;不過該研究小組也發現BA.2和BA.1的S蛋白與RBD的結合能力相當,也就是單個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變化不大。[1]

2、免疫抗性

那看看BA.2對於疫苗、之前感染等帶來的抵抗力有怎樣的抗性。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模型計算結果是BA.2 逃避現有疫苗的能力比 BA.1 高約 30%,是 Delta 變體的 17 倍。[2]

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通過假病毒與感染不同毒株及接種了疫苗的血清進行實驗,圖b、c分別代表了莫德納、牛津大學的疫苗。可以看出BA.1的抗性分別是15倍、17倍,而BA.2分別是18倍和24倍。[1]

圖d代表了各種單克隆抗體,與攜帶 D614G 的祖先 B.1.1 病毒相比,BA.2 對兩種治療性單克隆抗體 Casirivimab 和 Imdevimab 幾乎完全耐藥,對另一種治療性抗體 Sotrovimab 的耐藥性高 35 倍。[1]

丹麥目前主要流行的毒株就是BA.2,他們研究了之前47個感染過BA.1的人再感染BA.2的情況。[3]

他們發現,再感染BA.2時的病毒載量更低,且大多都是年輕人中位年齡為15歲,70%在20歲以下,其中89%沒有接種過疫苗。

這些再感染的人有33個獲得了完整的病歷,這些人的症狀與第一次差不多,都不嚴重,平均持續時間4天。

他們在研究同期 Delta 到 Omicron 的再感染數量時,我們觀察到 26 次 Delta 到 Omicron BA.1 和 140 次 Delta 到 Omicron BA.2 的再感染。其中 Delta 到 BA.2 再感染病例的中位年齡為 16 歲,大多數未接種疫苗(68%)。

美國貝絲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評估了24名接種了輝瑞疫苗加強針的個體和8名感染SARS-CoV-2的個體(99%是感染的BA.1)對WA1/2020(原始毒株),Omicron BA.1和BA.2的中和抗體:[4]

接種了2針輝瑞疫苗後,與 WA1/2020 相比,BA.1 和 BA.2 的中和抗體中位滴度分別降低了 23 倍和 27 倍;接種兩針6個月後,中和抗體反應中位數對WA1/2020、BA.1和BA.2分別下降到129、

接種了3針輝瑞疫苗後2周,與WA1/2020相比,對BA.1和BA.2的中和抗體中位滴度減少了6.1倍和8.4倍;BA.2中和抗體中位滴度比BA.1中和抗體中位滴度低1.4倍。

在感染了BA.1的個體中,診斷後4天取樣,對BA.1的中和抗體滴度高,對BA.2的中和抗體滴度低1.3倍。

這些還是能看出,感染BA.1後對BA.2還是有交叉免疫力的(也就是能防住一部分),並且接種疫苗之後防禦效果會更好。

3、致病性

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通過倉鼠評估了BA.2的體內致病性,發現與感染BA.1的倉鼠相比,感染BA.2的倉鼠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出血、肺泡損傷和 II 型肺細胞水準均顯著增高,並且有更明顯的體重下降和呼吸障礙,呼吸障礙體現在呼吸間歇(Penh)、呼氣峰值時間與總呼氣時間之比(Rpef)、皮下氧飽和度(SpO2)下降。[1]

但是南非的評估了他們國內感染BA.1和BA.2住院的患者臨床特徵,發現住院率和重症率相似。[5]

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到的區別,可能原因有三點:

(1)人具有更強的免疫防護力,加上疫苗的保護作用和住院治療,BA.2與BA.1致病能力的差異不能在人身上造成可以觀察到的差別;

(2)雖然BA.1和BA.2在倉鼠身上致病能力出現了明顯的區別,但這種區別放在人身上,可能並不明顯。人的耐受力更強。

(3)非同行評議論文,可能某一篇有錯。

最後,面對傳染性較原始毒株增加了20倍,致病性是比delta弱,但並不是比原始毒株弱的BA.2,我們反而需要更加慎重:

一是做好檢測試劑的迭代,增加檢測的敏感性;

二是保持疫苗和藥物的研發;

三是外出做好自我防護,出現了症狀要即使就醫,不要拖,說不定很快就讓家裡人全傳染上了。

最近疫情又起,很多人開始聊起來了的共存,目前並不具備條件的。其實面對傳染性如此強的新冠變異毒株,會導致更大的感染基數,哪怕致病性真的有所減弱,重症和死亡的總人數也會非常嚇人。

哪怕是醫療資源比我們豐富,人口密度比我們小的美國,在2022年1月,奧密克戎肆虐期間,也發生過患者無法就醫而死亡的事件,也就是醫療擠兌。

說現在共存的人們,你們是真的想好了嗎?

參考資料:

[1]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2.14.480335v1.full

[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845508/

[3]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2.19.22271112v1.full-text

[4]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845515/

[5]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2.17.22271030v1.full-text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