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的突破與困局:下一個十年,將如何保持增長

時代財經APP記者 羅燕珊

“麻煩纏身”之際,華為整體業績仍保持穩定增長,但業務表現的分化也逐步明顯。

去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7212億元,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約1070億美元),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不過,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運營商業務更是五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與此同時,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首次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第一大營收來源。具體來看,華為消費者業務錄得3489億元收入,同比增長45%,運營商業務收入為2940億元,同比下跌1.3%,企業業務收入為744億元,同比增長24%。

此前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2019年華為的收入增長速度會放慢,預計不超過20%。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財報會上表示,隨著運營商5G驅動投資的恢復、全球行業數字化的機會以及消費者業務的需求,預計今年仍然有兩位數的增長。根據3月15日華為心聲社區公布的總裁辦郵件,任正非透露,今年前兩月華為銷售收入增長了35.8%。

201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業務的收入加起來佔總收入近90%。但無論是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業務,各自的行業發展都進入了新一輪周期,面對愈加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一個十年,華為將如何保持增長?

消費者業務首次趕超,IoT戰略面臨考驗

華為的收入結構在過去一年有了新的變化。年報顯示,去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首次超越運營商業務,成為最大的收入來源。不過,華為並沒公布比去年多出來的118億元利潤中,消費者業務佔了多少。

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主營產品是智能手機和PC等設備。2018年,華為賣出的只能手機超2億台,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華為2018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雖低於三星和蘋果,但卻是三巨頭中唯一一個有所增長的手機廠商,去年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33%,三星下降8%,蘋果下降3%。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此前表示,到2020年,華為將取代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而去年,三星智能手機出貨量約2.9億台,兩者之間的差距近億台。

但無法忽視的是,智能手機行業發展觸頂,不再是一個強勁的增長引擎。包括華為在內的一眾手機廠商早已將目光放在了下一個增長潛力更大的市場—IoT物聯網。

根據雲米與IDC聯合發布的《全球消費物聯網趨勢展望2025》報告,2018年平均每個中國家庭智能家居設備數量僅為0.9台,2022年預計可達2.8台,到2025年則有望達到6.8台。

截止目前,除了“華米OV”等頭部廠商,包括聯想、一加、魅族等小眾手機廠商也已全部表示涉足IoT領域。較早布局的小米和華為,進入2019年也先後對各自IoT戰略進行重大升級。

2019年初,小米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並表示未來五年將向AloT投資超100億人民幣。華為“不甘落後”,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本月表態,今年在IoT領域將投入60-70億美元的技術研發費用,並表示未來5-10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唯一的核心戰略就是華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

隨著IoT戰略不斷深入,華為亦面臨著新的考驗。IDC研究經理王希向時代財經表示,品類拓展和渠道是華為IoT主要面臨的挑戰。其指出,如何在該領域拓展品類是首要問題,目前華為產品品類對比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的品類還是有不小距離。

其次是渠道問題。王希認為,小米有直營的小米之家店鋪以及有品電商等渠道去銷售IoT產品,華為要考慮的是在渠道上該如何布局才可以讓消費者了解及接觸到產品,是仿照小米還是通過其它更有效的方式,進而在渠道上超越現有的一些玩家。

另外,與合作夥伴的關係以及合作後的運營也是重要問題。“如果要拓展成更豐富品類的生態鏈,還得拉很多夥伴進來,那麽各自的軟體參數端口、互相連接如何共享、如何開放、開放以後的銷售是通過各自的銷售網絡銷售,還是並到華為的統一平台上都是需要探討的。”王希指出。

運營商業務現負增長,海外5G存變數

全球電信市場正處於邁向5G的變革期,這讓華為運營商業務營收首次出現負增長。

通信專家付亮對時代財經表示,通信行業通常10年一個周期,現在4G周期接近尾聲,5G剛起步,加上近兩年運營商迫於盈利壓力也接連減少投資,因此華為的運營商業務表現主要和行業周期和市場形勢有關。

其續指,由於現階段5G規模有限,今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業績表現和應該去年相差無幾,隨著明年主流國家開始實現5G商用,華為運營商業務應該會有較大起色。

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2月底,華為已經和全球運營商簽定了30多個5G商用合約,40000多個5G基地台已發往世界各地。華為GIV預測,到2025年,全球5G覆蓋率將達到58%。

需要指出的是,過去幾個月來,華為在海外的5G業務發展正遭到來自美國政府的阻擾。對於在考慮使用華為設備開展5G建設的國家,美國試圖以“不安全”為由展開施壓與威脅。

在財報會上,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作出華為不會向任何國家、政府或組織提供後門的承諾。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亦補充表示“安裝後門,替一個國家收集情報等同於自殺,華為沒有動力自殺”。

不過,就在華為發布年報的前一天,英國公開了一份審查報告。紐約時報稱,報告指出華為的軟體工程和安全流程存在“潛在缺陷”,政府或獨立的黑客可以利用這些缺陷,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但這份報告並沒有呼籲禁止華為設備。

郭平在財報會上回應道,華為和英國電信監管機構一直有在積極交流和合作,也承諾了進行最嚴苛測試的要求,並且去年11月華為董事會已經決定,投資20億美元進行軟體工程能力變革計劃。據了解,該計劃目的是加強產品的網絡安全。

同時郭平強調了華為在網絡安全的良好記錄,其表示,過去三十年的實踐顯示,華為的網絡安全有著全行業最好的記錄,近兩年全球所有重大網絡安全事故沒有一件和華為有關。

據紐約時報報導,德國、印度和阿聯酋等國已暗示,不太可能效仿美國的做法而禁止華為的5G設備。歐盟方面,歐盟委員會僅建議成員國在6月前進行5G風險評估,但未提及禁止華為設備。

目前,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據研究公司Dell'Oro統計,華為在電信設備市場的份額從2017年的27.2%上升至2018年的28.6%,遙遙領先於其歐洲競爭對手愛立信和諾基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