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明珠贏了雷軍10億賭局,然而格力經銷商卻很受傷

董明珠贏得了雷軍的10億賭局,這場勝利卻讓格力的經銷商很受傷。

文 | 楊貓(資深媒體人)

“妖,2000億。真賣得了這麽多,用得著強迫我們買兩年前生產的垃圾手機嗎?”

華南一家格力專賣店,負責人老嚴對格力強行要求購買格力手機充滿憤怒,談話中三句離不開此事。網上旗艦店賣1680元的格力“色界”手機,卻要求經銷商與安裝工人3680元購買。老嚴說,他被迫以7000元的價格買了兩台格力手機,而安裝工人當蜘蛛人,爬樓去裝一台空調也就掙100多元,計算下來並不值當。

“這麽搞下去沒人想給格力幹了……我們這邊就有安裝工因為不願意掏錢買這個手機,直接就不幹了,清庫存也不是這樣清的。”老嚴說。

但是,不用格力手機,就沒法使用格力的作業系統,包括派工系統、掌上格力等。此外,格力手機,耗電快、反應慢、配置停留在兩年前,性價比非常低。這種強製銷售策略,讓眾多經銷商很無奈。而且他們還承受著高庫存的壓力。他們中有的是囤著價值幾百萬的貨在倉庫。也有不少通過賒账等方式換銷量。最後貨賣出去了,卻面臨著無法追過貨款的情況。

頗有怨言的不止經銷商,還有格力員工。一紙“全員銷售”的通知,銷售任務被均攤給全體員工,賣不出去的產品要求員工自己買下,完不成銷售目標會極大影響績效考核。

在經銷商和員工看來,這一切的原因,來自於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局。整個格力的經營鏈條上,經銷商、員工承受著最大的壓力,董明珠贏了賭局的話,對他們將是意義重大的——在他們看來,經銷商起碼不會疊加式地壓庫存,員工也不會被強行攤派銷售任務了。

格力經銷商:倉庫至今積壓百萬空調

2013年,董明珠與雷軍打賭,賭小米五年之內銷售額是否能超過格力電器,賭注為10億。

2018年還剩18天,董明珠單方面宣布勝出,她在2018央視財經論壇現場說,格力預測的2000億目標已經實現。

2019年3月19日,小米公布2018年財報,全年斬獲1749億營業收入,雖然同比增長52.6%,但是距離董明珠事先放出的2000億,還有251億元的差額。於是,這場全民關注的10億賭局,最終以雷軍的失敗告終。然而,格力為贏得這場勝利,也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格力經銷商們大多相信數據,因為他們擠壓在倉柯瑞的、賒出去拿不回來的、以及想盡辦法推銷出去的貨物,都是他們向格力付出真金白銀採購的。這些由格力強塞給經銷商,但實際上並未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產品,佔了格力總營收的重要份額。

在財務算法中,產品賣給經銷商隻算做“sell in”,距離真正的賣到消費者手中,即sell out,還差一步,由此產生的銷售額雖在財務報表中依然被列在總營收之下,達目背後隱含的風險是,當廠家給的銷售任務過大,庫存積壓,大量的貨都壓到渠道經銷商手中,擴大了經銷商的運營風險。

重慶經銷商薑大海(化名)被強加任務指標,至今倉柯瑞還屯著100萬的空調。往年此時,他這個鄉鎮,銷售額在100萬左右,基本完成指標,但2018年他的任務翻了幾番,變成350萬。“經濟不好,我考慮過縮減規模,不過後來發現不可能的了,格力給我們加了銷售任務。”

為什麽非要接受格力的霸王條款呢?薑大海說,任務指標下發了以後,如果完成不了,他將拿不到賴以盈利的返利與各種補貼,相當於白給格力打工,還貼錢進去了。

格力的返利制度,曾被當做捆綁經銷商的經典案例在各種講座論壇進行分享。並被冠以“格力爆發式增長的核心”。

計算方法尤其複雜,簡單說,就是經銷商先交錢進貨,虧本賣貨,再等格力給利潤。比如,之前一台空調出廠價是1200元,零售價被格力要求定為1000元(價格倒掛在格力是常見的),等產品賣出,格力返現400元,再加其他各種固定比例的提貨獎勵、淡季獎勵、年終返利等,最終構成經銷商的利潤。

這種模式的玄機在於,要真正拿夠返現,經銷商必須擴大提貨量,比如一個月提貨30萬,每年提貨量增加20%。然後這400元不是返現金,而是在配套提貨中作為折扣返還,簡單來說,經銷商在完成計劃之外額外提2400元的貨,只需支付2000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經銷商提貨量不夠,返利和補貼是拿不到或者拿到很少,導致盈利減少,甚至面臨賠本。

現在賣空調,其實賺不了什麽的了

薑大海按照重慶總經銷的要求,硬著頭皮提了350萬的空調。當他穿街走巷,就著各個新建的房子推銷自己空調時,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價格優勢。當地的人都去毗鄰他所在鄉鎮的一個重慶行政區購買,那邊大多數掛機類空調都比他便宜100塊左右一台。

為什麽?

因為那個區經濟實力更強,區經銷商提貨量超過1000萬,平均下來每台空調格力會便宜約100塊。也就是說,格力正在通過內部價格競爭,推進經銷商主動降價走量。

小經銷商要想存活下來,也必須跟,不跟,就會在價格戰中失敗。

薑大海不情願跟,為了把大量的空調賣出去,他也沒有太多可選擇的余地。所以,經濟實力沒那麽好的、賒账的,只要信譽不是太差的客戶,只要想拿空調,他來者不拒。一年下來,雖然賣出的空調有250萬,年底卻不得不苦苦追債。

這種情況在潮汕地區也在發生。

作為汕頭的老牌經銷商,阿林對壓貨的事已經見慣不怪。在他印象裡,每年格力都會往渠道硬壓貨。整個汕頭地區今年任務量是一個億,阿林認為,如果每個經銷店按照自己銷售需求進行提貨,完成任務是沒什麽問題的,但格力壓貨,並不以經銷商完成了多少銷售額作為唯一指標。

在汕頭,2018年玩法跟以往不一樣了。以往經銷商提得更多是2000元左右的掛機式家用空調,但2018年格力要求,每提10萬的掛機室家裝空調,必須附加一台價格超過1萬的變頻空調;或每提10萬的貨,必須附加一台中央空調。

這種要求,直接導致2018年6月阿林的倉庫爆滿,真正被消費者需要的貨卻沒得賣。

因為家庭用戶購買的都是2000左右的家用掛機空調,阿林每次附加購買的大匹數空調鮮有人問津,提貨多了以後,阿林三千平方米的倉庫,滿是價格一萬多的變頻空調。阿林只好將每台大匹數空調的成本分攤到掛機空調上。

10萬元的掛機空調,按平均2000元一台計,為50台空調。大匹數空調的一萬塊成本,攤到這50台掛機式空調上。每台掛機式空調售價增加100元,就能將大匹數空調成本降到了5000元。

隨後,他們便按照5000元價格為底線出貨,就更容易脫銷。購買這種產品的大多是辦公大樓、工廠等模塊。由於房地產熱度消退,空調行業賒账比例大幅上升。所以,阿林也正在催款。

阿林覺得即使壓貨,在經濟發達一些的地區,都還是有比較好的空間的。比如以前很多工廠宿舍都只有風扇,現在開始出現升級需求。不少學校、政府機構都有更新或加裝空調的需求。但是,格力通過有偏向性的出廠價優惠制度來鼓勵渠道大量入貨,打亂了他的信心。

在廣東區域,格力經銷商如果提貨額超過1千萬以上,每台空調出廠價格可以低100元。地處深圳的粵東總經銷,往汕頭新設了三個銷售店。由於這幾家店聯合起來財大氣粗,提貨1千萬元問題不大。但小經銷商根本拿不到100元的優惠,最終只能被粵東總經銷這幾家店搶佔大量業務。

“現在賣空調,其實賺不了什麽的了。以前一台賣出去,除去安裝運輸各種費用,能賺100塊左右,現在的話基本上20我們都賣了”。阿林說,由於人工、運輸等成本上升,現在賣出去一台家用空調已經利潤微薄,也只有把量做起來,拿到出廠價優惠,才會有價格優勢。

所以大型的有資金的經銷商會比較有優勢,而基層的小經銷商只能苦苦掙扎。

不少經銷商表示,做格力的收益這幾年已經大不如從前,補貼和返利都削減了很多。由於格力定下的高額營收要提前達標,區域總公司同樣要達到高額的目標,只能逼著基層經銷商打款壓著一倉幾百萬的庫貨。想要縮小規模,都因為壓貨問題很難做到了。

“這2000億的營收就這麽回來的,好好對待我們基層的經銷商吧。”一位湖北地區的經銷商說,格力是不允許經銷商賣不掉而退貨的,無論是賣不掉貨的經銷商還是去不了庫存的生產企業,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最終會被淘汰掉,能留下來的經銷商都是精英。

對於壓貨或者賒銷等因素帶來的風險,受訪經銷商都知道只能自己承擔。

庫存、庫存、庫存

依靠對渠道的施壓和轉移風險,格力財報確實漂亮,然而,與此同時,整個空調行業實際上正處在寒冬之中。

根據產業在線檢測的數據,空調銷售業務在2018年下半年整體不太理想。上半年行業內銷增長22%,下半年下滑14%。8月份,空調行業內銷量大幅下滑19.58%,2018年11月份,受年底業績目標衝刺、春節備貨和原材料成本緩和三方面影響,銷量方面同比增長10%,不過這10%基本是靠出口訂單推起來的。11月出口訂單大幅增長67%,而內銷卻繼續下滑13%。

市場冰冷,渠道庫存卻居高不下。同樣根據產業在線數據,截止2018年7月底,全國空調庫存合計4142萬台,包括渠道庫存3279萬台和工業庫存858萬台;8月份整體銷售轉向低迷,渠道庫存上升到3500萬台,相對處於歷史高位。當月,格力空調在國內空調市場佔比為41.98%。要看全年數據,國家信息中心給出的是,2018冷年國內市場空調整體銷售規模為8153萬台,其中零售規模為6553萬台,工程機規模約為1600萬台,該年庫存規模預計在4800萬台左右。

按照空調行業旺季的平均銷售量,4800萬台空調的庫存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去消化。要知道,2017年的空調行業冷年高峰論壇上,各方認可的庫存數據是3000萬台,時隔一年就上升為4800萬台。如果市場繼續處於寒冬,產能又繼續累積,庫存恐怕還會進一步攀升。

市場是弱肉強食的,不壓貨就意味著企業自己承擔巨量庫存。但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格力繼續擴建產能,似乎不是時候。在2018年11月23日的格力電器深圳策略會上,格力投資管理部的高管王博稱,目前格力渠道庫存水準正常,大概1000多萬台,2.5-3個月左右。

對於這個數據,市場有著不同的聲音。中國揚子集團滁州揚子空調器有限公司副總裁方釗認為,空調庫存高企的狀況,並不是因為新品牌的加入造成的,主導品牌負主要責任,因為他們的累計產能更大。以2018年空調出貨量最大的第三季度來看,格力就佔據了國內空調四成的市場。

“先打款後拿貨”讓經銷商壓力山大

按照董明珠的說法,格力2018全年2000億銷售額,其中有多少是在經銷商的倉柯瑞壓著,事實上很難統計,格力的財務處理方式使得經銷商的壓貨情況隱藏很深。

由於格力一直處在強勢地位,經銷商都需要“先打款後拿貨”,只要出了貨的產品,不管渠道有沒有賣出去,都直接算成格力的營收。所以,要去評估格在渠道上的庫存,按照其“已發貨未安裝”的空調數量來統計是最準確的。這個數據,就是格力財報裡的“安裝維修費”。

安裝維修費,是一項預提出來的費用。包括了格力空調的安裝費與維修費。隨著渠道庫存的波動,格力需要預提出一筆費用用以安裝與維修這些空調,這在格力財報裡記為一項負債。當空調已安裝或維修時,這筆負債就會減少。一直以來,格力財報裡的維修費跟著渠道庫存產生較大波動。

根據行業財務慣例,如果維修費明顯上升,比如增長大於5%時,渠道庫存會有明顯增加。

在格力2018年發布的財報裡,安裝維修費直接改成了“維修費”,屬“其他流動負債”。在年中財報裡,格力維修費餘額為13.24809億。不過,第三季度的財報並沒有體現出維修費餘額,而是籠統地合計到“其他流動負債”裡,因此無法進行環比。

要知道某個上市公司的渠道庫存,本還有很多指標可以參考。比如銷售返利的處理,比如代替安裝費的變動,比如預收账款等。然而這種方法用在格力上很不現實,比如格力並未在任何公開資料中談到對銷售返利的處理,甚至連它銷售費用的具體構成都避諱不談。

預收账款水準是另一個可供分析的指標,由於2018年三季度格力預收账款出現斷崖式下降,不少人認為這說明經銷商對未來提貨態度不積極。因為按照格力以往經驗,三季度經銷商的打款,直接涉及到次年的15%以上的銷售額。

然而,格力財報裡的“預收账款”的構成太過複雜,包括從上一年9月打入的提貨款,補充提貨打入的款項等。其變量不只是經銷商打款多少,還會涉及經銷商提貨是否積極。當經銷商賣得好積極提貨,預收账款同樣會降下來。比如,四季度格力估計經銷商進行年底衝刺,推出優惠返利活動。經銷商踴躍提貨,預收账款暴跌,顯然這並非預示格力要關門大吉。翻過來說,如果四季度一片慘淡,經銷商按兵不動,預收账款高企不下,也不能說格力營收一箭衝天。

格力財務報表水準很高,盈余管理手段很系統又合規合法。真的就是我不讓你了解我,你也不能奈我何的樣子,財務人員真是太優秀了。只是,經銷商承擔的賒账壞账,價格競爭的風險,心態上的焦灼,利潤上的削減,所有這些因素是不可能算入格力財報裡的。

2000億的營收目標,硬說跟小米的賭局相關,其實也屬牽強。或者可以看做是格力在地產急轉直下前的一次總攻。畢竟,地產銷售低迷的影響,馬上就全面傳導到空調行業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