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唱吧嗎

鋅刻度

科技產生無窮新經濟價值

文/鋅刻度記者 楊靖怡

編輯/陳鄧新

1.作為國內最早進駐移動K歌市場的唱吧,自上線起,便風光無限。

2.當唱吧剛剛積累了2億用戶的時候,全民K歌剛剛上線,令唱吧沒有想到的是,全民K歌實現彎道超車隻用了短短2年。

3.面對更多破局者的威脅,用戶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對於移動K歌產品來說,不僅要在內容上推陳出新,還要時刻把握用戶需求的轉變,不斷擴充消費場景,打造社群空間以貼合用戶的社交需求,才能真正實現用戶留存。

前段時間,唱吧發布了專注於聲音技術研發的“未來之音”實驗室子品牌,在發布會上唱吧技術團隊推出了智能混音技術。

早在2018年,唱吧為解決用戶唱歌走調問題就推出過“一鍵修音”功能,但用戶反響平平。如今,唱吧表示該實驗室未來將推出更多有趣的聲音技術,並將進行全面的品牌升級,大家即將看到一個全新的唱吧。

再次出山的唱吧又開始“唱”起了技術,而這個時代,我們真的需要“技術型”的唱吧嗎?

1/逐漸沒落的唱吧

作為國內最早進駐移動K歌市場的唱吧,自上線起,便風光無限。2012年,唱吧上線了。首次將線下K歌行為搬到線上的唱吧完全改變了用戶的消費觀念和行為。

資料顯示,唱吧上線首日注冊用戶數量突破10萬,5天之內登頂AppStore排行榜。2013年10月,用戶數量突破1億,上線一年,唱吧的成績令業內側目。

直到2016年第一季度,唱吧還以65.2%的用戶滲透率位居移動K歌領域榜首,而到了第三季度,唱吧用戶滲透率便下降到53.6%。

唱吧作為移動K歌領域的先行者,最初依靠內置混響和回響效果技術累積了大批用戶。但隨著行業內的競爭者不斷切入,聲音技術成了各方玩家的標配,在消費場景不斷變化的趨勢下,用戶對技術的需求在逐漸減弱,在家錄歌、修音、發布這樣單一的消費場景自然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而此時唱吧還在技術上不斷加大發力,在自畫的技術生態圈內陷入了死循環。

2/唱吧的技術生態圈

在七年時間裡,唱吧從歌唱類娛樂產品開始延伸,做起了線下KTV 、直播APP、唱吧硬體甚至是手遊,打造出一個以聲音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大唱吧”生態圈,而一一看去,唱吧所謂的技術生態圈又為自身贏得了什麽?

布局線下KTV

2014年,已擁有2億用戶的在線K歌APP唱吧開始布局線下,於是唱吧瞄準了擁有獨立系統和數據以及相似用戶群的麥頌。2014年年底,唱吧與麥頌聯手推出了KTV品牌“唱吧麥頌”,實現了線上線下無縫對接。

2016年,唱吧正式將麥頌原本的自營模式改為加盟。不高的門檻和完善的加盟機制,使得唱吧麥頌線下門市隨著唱吧用戶數一樣開始激增。

唱吧CEO陳華曾公開表示,希望五年後將這種線上線下的打通模式複製到全國2000家KTV店。

而目前已經簽約門市數只有500多家,隻到預期的四分之一。

在商業模式上,麥頌通過“小快靈”的經營模式快速擴張,但線下門市目前正面臨著租金、人力成本上漲、經營同質化等問題,傳統線下KTV整體呈現衰落之勢,唱吧麥頌自然也難逃此劫。

依托唱吧,推出的諸如“我要和你唱”、“唱吧秀”、等一系列K歌玩法看似豐富多變,但卻沒有戳中用戶的消費痛點,譬如唱吧推出的“一鍵錄歌及拍攝MV”功能,傳統KTV打造的是多人聚會場景,環境嘈雜且公共屬性較強,而多數用戶錄歌及拍攝MV大多會在安靜且私密的環境下進行,“一鍵錄歌及拍攝MV”以及“我要和你唱”、“唱吧秀”等一系列私人屬性明顯的功能在ktv門市這樣的公共場合下就顯得很無用。

而“APP歌單導入”功能也因為歌曲版權問題,使用戶體驗受到很大影響。體驗過唱吧麥頌“歌單導入”功能的劉琪冉告訴鋅刻度記者,“剛開始發現這個功能的時候覺得很驚喜,當我嘗試把聽歌軟體裡的歌單導入才發現,真正能導進去的沒幾首,而且操作步驟很多,使用起來並不方便。”

涉足直播APP

唱吧還試圖抓住直播的風口,在2015年,唱吧推出了基於唱吧APP衍生出來的、獨立的唱吧直播間APP,隨後又推出了一款新產品“火星直播”。

渴望抓住風口的唱吧雖然試水了下半場,但無奈入局太晚,在映客等直播平台的流量爭奪戰中並未獲得較大的曝光度和流量。此時唱吧的業務重心仍在唱吧APP上,遭遇風口退燒的直播業務也並未給唱吧貢獻可觀的現金流。

推出手遊

2014年唱吧布局手遊市場,2015年推出旗下第一款手遊“炮炮兵團”,不過這款塔防類遊戲並沒有實現唱吧CEO陳華宣稱的“吸引600萬日活用戶進行互動”的預期,如今,在應用商店中早已搜尋不到“炮炮軍團”的蹤跡。

唯一值得一提的便只有唱吧智能硬體唱吧麥克風,在2016年登陸德國市場,並且獲得了德國紅點獎。

但智能硬體並非唱吧的核心業務,作為衍生品的智能硬體自然無法為唱吧力挽狂瀾。

如此看來,唱吧構建的技術生態圈主要以線上用戶為依托,通過引流積累資本。再轉身布局線下,實現盈利,完成閉環。但目前來看,唱吧線上用戶流失加劇,布局線下屢屢受挫,唱吧生態圈遭遇重挫,在技術這條路上唱吧走得越發艱難。

3/拚不過的“社交玩家”

2014年,當唱吧剛剛積累了2億用戶的時候,全民K歌剛剛上線,令唱吧沒有想到的是,全民K歌實現彎道超車隻用了短短2年。

全民K歌自2014年上線以來,憑借騰訊系海量社交用戶的優勢,打著泛熟人社交的定位搶佔了大量資源和流量,同時借助騰訊的海量音頻版權,月活躍用戶數開始激增。

2016年12月,全民K歌宣布注冊用戶總量破3億,登頂移動K歌類APP榜首。

2016年,隨著直播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全民K歌上線了直播功能,不同於唱吧推出獨立APP,全民K歌依托本平台開設新的內容板塊,實現了直接引流。

全民K歌相繼加入新的內容板塊,包括家族、社區、在線歌房等,不斷完善閉環的維度,企圖挖掘更多市場。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傳統的線下KTV已經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更多元化的消費場景更能貼合用戶的消費行為和需求。

2017年9月,全民K歌發布並開放測試了“全民K歌LIVEHOUSE店”首家實驗店,在20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內可同時容納近200人,單日進店人流超過千人。

2018年3月,全民K歌LIVESHOUSE店進行了全新升級,包含舞台區、觀眾區、K歌房區、休閑區四大功能區域,在提升用戶K歌核心體驗的同時,打造出更多社交場景滿足用戶需求。

從2018年11月底開始,一款名叫音遇的K歌APP開始走紅,並且持續保持在社交免費榜的前列。這款應用主打歌曲接唱的遊戲玩法,被認為是聲音社交的一種新嘗試,雖然目前聲音識別等部分功能尚不成熟,但其憑借著極強的社交屬性籠絡了大批用戶。

音遇這款在線K歌APP以遊戲化玩法切入,一反移動K歌模式常態,因此避開了與頭部K歌應用的競爭,以遊戲性和社交性獲得了不少年輕用戶的青睞。

音遇的主要玩法可以歸納為三種,包括勁歌搶唱、熱歌接唱和全民領唱。前兩種的比賽形式是根據歌詞接出下半句,勁歌搶唱環節中的每道題都必須搶答,而熱歌接唱時可以按順序輪流答題,充分保證每人都有發聲機會,極大的增強了用戶的參與積極性。

在全民領唱中用戶可以選擇想唱的歌曲片段演唱,也可以自主生產內容,不僅保證了內容的消費同時也加速了內容分發,增強了用戶彼此間的連接性和互動性。

4/移動K歌領域生存空間遭搶佔

同樣是多元化布局,全民K歌依托社交關係網,深入洞察用戶需求不斷豐富使用場景,在保證內容生產與傳播環節暢通的基礎,新增多種模塊實現多維度擴展,逐漸建立起全民K歌的泛娛樂音樂生態體系。

音遇從遊戲玩法入手,開辟出了移動K歌的新模式,遊戲玩法貼近了用戶的娛樂性消費需求,通過極大的互動性維系了用戶間的活躍度。

而回頭看看以聲音技術著稱的唱吧,從去年推出的“一鍵修音”到今年的“智能混音”,除了打技術牌,難產的唱吧似乎已經別無他法。而用戶在聲音技術的處理上是否有足夠強烈的需求?至少目前來看,玩社交的K歌產品更能抓住用戶的痛點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唱吧、全民K歌還是音遇,作為娛樂信息流產品的實質都是對用戶時間及注意力的爭奪。

而從2017年起,短視頻綜合平台用戶量開始顯著增長,移動K歌領域則遭遇頹勢,隨著短視頻領域黑馬的異軍突起,以快手、抖音為代表的移動產品正在蠶食移動K歌的生存空間。

面對更多破局者的威脅,用戶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對於移動K歌產品來說,不僅要在內容上推陳出新,還要時刻把握用戶需求的轉變,不斷擴充消費場景,打造社群空間以貼合用戶的社交需求,才能真正實現用戶留存。

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競爭早已不在圍牆內,領域內的市場蛋糕也越做越小,因此新的市場領域或許能給移動K歌玩家帶來機會。

而保證產品形態與需求不脫節的前提下,提升用戶的核心體驗是玩家們實現多維度布局、打造新的市場空間的關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