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遼寧人口計劃:逐步實施延退政策 支持老年人才創業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遼寧省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5日      

  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

  人口問題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長期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為積極有效應對全省人口趨勢性變化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國發〔2016〕87號)和《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旨在闡明規劃期內全省人口的發展變化趨勢、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是指導今後全省人口發展的綱領性檔案,並為經濟社會發展巨集觀決策提供支撐。

  第一章 規劃背景

  全省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人口撫養比降低,勞動力總量潛在優勢持續轉換為經濟增長現實動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進入21世紀以來,全省人口發展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發生顯著改變,人口結構非均衡性問題日益凸顯,準確把握這些趨勢性變化特徵,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對人口長期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對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節 人口現狀

  ——人口總量平穩增長。2015年常住人口4382.4萬人,比2000年增長4.78%。

  ——人口結構不斷變化。2015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3024萬,比2000年增長2.3%;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為20.6%;0—14歲人口佔比為10.4%;出生人口性別比降至105.88,進入合理區間。

  ——人口素質顯著提升。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78.9歲,比2000年提高5.4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比2000年提高1.5年。

  ——人口流動性集聚性增強。201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7.35%,比2000年提高12.5個百分點。沈陽、大連市常住人口數量佔全省比重進一步提高,成為過去15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地區。

  第二節 人口挑戰

  ——保持人口適度規模的難度加大。隨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生育年齡後移及人口老齡化加劇,儘管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總和生育率在一定時期內將有所上升,但提升到人口世代更替生育水準的難度很大。

  ——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任務艱巨。2016至2030年全省人口老齡化將加速發展,高齡化趨勢明顯,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客觀上將降低經濟潛在增長率,減弱人口紅利,加大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等公共服務壓力。

  ——阻礙人口合理流動的因素依然存在。城鄉、區域間人口流動仍然面臨戶籍、財政、土地等制度性約束,城鎮化速度和品質不匹配、人口集聚與產業集聚不同步、人口城鎮化滯後於土地城鎮化等問題依然突出,製約了全省“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和遼中南城市群建設。

  ——家庭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隱患不斷累積。單人家庭、單親家庭和“丁克家庭”比例逐步提高,小型化和空巢化家庭抗風險能力低,養老撫幼、疾病照料、精神慰藉問題日益突出。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失衡積累的社會風險不容忽視。

  第三節 人口機遇

  在應對諸多問題和挑戰的同時,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也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

  ——國家不斷完善生育政策將為遼寧保持適度人口規模提供可能。兩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對穩定遼寧人口生育水準起到積極作用。未來國家將根據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情況不斷完善生育政策,特別對低生育率地區采取更積極的生育政策,加上全面兩孩生育配套政策不斷完善,有利於我省在未來一個時期內保持人口規模穩定。

  ——經濟長期穩定向好預期將為遼寧集聚人口奠定基礎。遼寧持之以恆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深入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未來將與全國一同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從而為人才、人口集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將為遼寧大量引進人才搭建平台。遼寧深入推進人才、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重大人才引進培養工程,逐步構建起有利於人才發展、吸引“大雁北歸”的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將為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引進人才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勞動年齡人口素質提升將為遼寧提供有效勞動力供給。遼寧科技教育資源豐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佔比高,產業技術人員多,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和鼓勵創新創業,將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的勞動力供給。

  展望未來,實現全省人口均衡發展既形勢嚴峻,又機遇難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必須搶抓機遇、積極施策、主動作為,進一步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統籌解決人口均衡發展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第二章 總體思路

  面對人口發展的新形勢,必須深入實施人口均衡發展戰略,充分利用人口發展的有利因素,積極應對人口發展的趨勢性變化,努力實現人口自身均衡發展,並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第一節 總體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持之以恆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為主線,強化人口發展戰略地位和先導性、基礎性作用,加強政策引導、公共服務和制度創新,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大力支持生育兩孩,加大各類人才引進和高校畢業生在遼寧就業的工作力度,努力改善人口結構,著力提升人口素質,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

  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突出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健全面向全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人口政策體系,促進共同參與、共享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發揮導向作用。將人口因素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在發展戰略規劃、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重大項目和生產力布局、城鄉區域統籌、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決策中,充分考慮人口因素,不斷健全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

  ——促進均衡發展。推動人口發展從控制數量為主向保持合理規模、優化結構、提升素質、促進合理分布並舉轉變,促進人口內部各要素相均衡。準確把握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的相互影響,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強化正向調節。通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全省總和生育率,引進留住各類人才,確保全省未來人口和人才規模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要求相適應。

  第二節 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面兩孩政策效應充分發揮,生育水準穩步提高。到2030年,人口總量保持合理規模,結構有所改善,素質不斷提升,分布更加合理,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程度進一步提高。

  ——人口總量。2020年,總和生育率穩步提升,人口總量保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合理規模;2030年,總和生育率提升到人口世代更替的水準,人口總量保持與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相適應的合理規模。

  ——人口結構。人口紅利完成從數量型向品質型的轉變,保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勞動力供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嚴重少子化問題得到初步緩解。出生人口性別比保持在合理區間。

  ——人口素質。人口健康素養水準和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增加,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顯著提升。

  ——人口分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高,遼中南城市群集聚人口能力增強。人口流動合理有序,人口分布與區域發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城市群發展、產業集聚更加協調。

  ——重點人群。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婦女、兒童、殘疾人、貧困人口等重點群體的基本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準持續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顯增強。

  專欄1 預期發展目標   

  第三章 努力實現適度生育水準

  圍繞充分釋放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效應,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努力推動生育水準提升到保障人口世代更替的水準。

  第一節 有效落實全面兩孩政策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落實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製。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對生育兩個孩子以內(含兩個)的不實行審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推行網上辦事,進一步簡政便民。開展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重大意義宣傳,努力營造積極生育兩孩的良好輿論氛圍。加強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問題和措施的研究,做好政策效果評估,不斷完善計劃生育政策。

  第二節 完善全面兩孩配套政策

  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等全面兩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稅收、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減輕生養子女負擔;推進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確留職工生育期間的生育保險待遇不變;完善計劃生育獎勵假制度和配偶陪產假制度。鼓勵雇主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工作時間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條件,支持婦女生育後重返工作崗位。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符合條件的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政策。

  第三節 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

  依據各地區人口變動趨勢,合理規劃配置兒童照料、學前教育等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月子中心、非營利性婦女兒童醫院、普惠性托兒所和幼稚園等服務機構,鼓勵和推廣社區或鄰裡開展幼兒照顧志願服務,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加快培養月嫂和育兒嫂,推動政府、機構、社區和家庭形成嬰幼兒照護合力。在大型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旅遊景區等設定母嬰室或嬰兒護理台,保障母嬰權益。

  實施婦幼健康保障工程,為婦女兒童提供優質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住院分娩、母嬰保健、避孕節育、兒童預防接種等服務,做好流動孕產婦和兒童跨地區保健服務及避孕節育接續。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加強兒童健康乾預和兒科診療能力建設,提高兒童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篩查和治療能力。

  專欄2 婦幼健康計劃生育服務保障工程  

  向孕產婦提供覆蓋生育全過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繼續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按規定提供孕產期保健和兒童保健服務。支持省、市、縣(市、區)婦幼健康機構能力建設。2020年前力爭新增產床2000張,增加產科醫生和助產士3000名。

  第四章 保障勞動力有效供給

  以勞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教育培養、就業促進與勞動力市場建設有機銜接,充分挖掘勞動力供給潛能,全面提升勞動力品質,努力提高勞動參與率,為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人力資本保障。

  第一節 提升新增勞動力品質

  以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根本導向,持續有效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加快培養創新型、應用型、高技能、高素質大高職畢業生,不斷提高新增勞動力供給品質。根據遼寧振興發展需要,科學調整高等教育結構,推進“雙一流”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部屬大專院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重點支持3—5所省屬大專院校創建國內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培養數以萬計的高層次創新人才。推動本科大專院校向應用型轉變,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增加急需專業人才的招生計劃;整合優化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打造全國一流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建設裝備製造、石化、冶金、輕工、電子信息、建材、紡織、醫藥等重點產業校企聯盟,培養數以百萬計適應行業一線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完善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準,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二節 挖掘勞動者工作潛能

  建設就業創業服務平台,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全面提升就業能力。面向現代農業發展,構建有效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加快推動傳統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健全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進農業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並穩定生活。建設一批返鄉創業園區和縣鄉特色產業園,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創造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強化企業在職工培訓中的主體作用,提升企業職工勞動技能。實施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建立涵蓋畢業生校內外就業求職、創新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體系。

  專欄3 大齡勞動力人力資本開發行動  

  落實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提升大齡勞動力就業技能;落實稅收優惠、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大齡失業人員就業;提高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平台為大齡失業人員服務能力;為大齡失業人員提供非全職就業、志願服務和社區工作等崗位。

  第三節 大力引進留住人才

  加大海內外人才引進力度,推動遼寧逐步成為人才淨流入省。加快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和“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機會增加,夯實引進人才基礎。圍繞遼寧振興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實施《遼寧省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重大人才工程“興遼英才計劃”,培養引進優先發展的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工程與製藥、航空航天、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急需的創新型領軍人才和高水準研發團隊。實施“博士後培養集聚工程”,對博士後工作站單獨或聯合招收的企業博士後研究人員按規定給予項目經費資助,出站博士後研究人員在遼寧工作可直接認定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充分利用遼寧省與江蘇省、沈陽市與北京市、大連市與上海市對口合作機制,采取科技谘詢、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科研團隊助力遼寧振興。加快推進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大膽創新、先行先試。進一步放寬大中城市落戶條件,努力吸引外省人口和人才在遼寧落戶。

  努力吸引省內外大專院校畢業生在遼寧就業,增加在遼寧就業率高的生源省份的招生計劃;提高在遼寧就業率高的學校省內招生計劃比例,確保省內大專院校畢業生在遼寧就業率達到85%以上。完善大專院校畢業生到縣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增加遼寧中等職業學校對部分省(區、市)生源招生計劃和專業數量。完善引進人才出入境、落戶、長期居留、養老、住房、就醫、子女入學、配偶安置、創業扶持等配套措施,對國家和省相關部門重點引進的外國高層次專家,警察機構可按規定為其優先辦理R字簽證;符合辦理永久居留條件的,可按規定優先申請辦理永久居留手續。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開展多種形式辦學活動。

  第五章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加快構建以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持為核心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度框架,努力保持全省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創新活力。

  第一節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多管道籌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確保基金安全運行。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保險,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落實國家頒布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政策。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制度保障範圍。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按規定對流浪乞討、遭受遺棄等生活無著落老年人給予救助。

  第二節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加快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完善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體系,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建設預防、醫療、康復、護理等相銜接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醫療服務體系。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服務產業集群。支持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旅遊、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支持相關行業、企業推進老年人適用產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第三節 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充分發揮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作用。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逐步完善職工退休年齡政策,有效挖掘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建立老年人才資訊庫。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培訓,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

  第六章 優化人口太空布局

  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人口太空布局、人口流動分布與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相適應,推動城鄉、區域人口協調發展,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永續共生。

  第一節 促進人口與主體功能區相匹配

  制定和完善與主體功能區相配套的人口政策。積極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科學確定主體功能區人口數量承載能力,實行差別化的人口調節政策。引導人口向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適度集聚,鼓勵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人口自願遷出,對人居環境不適宜常年生活和居住的地區,實施限制人口遷入政策,有序推進生態移民。對人居環境臨界適宜的地區,基本穩定人口規模,鼓勵人口向重點市鎮收縮集聚。對人居環境適宜和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超載的地區,培育人口集聚的太空載體。

  第二節 持續推進人口城鎮化

  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72號)精神,全面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全面放開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充分發揮沈陽、大連市在推動遼中南城市群建設中集聚人口的龍頭作用。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抓手,吸引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

  專欄4 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 

  2016—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年均轉戶20萬人左右,到2020年力爭實現1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制定實施配套政策,保障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各市、縣(市、區)政府要根據本地區實際,不斷擴大對居住證持有人的公共服務範圍,提高服務標準。

  深化財政制度改革,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支持力度,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建立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補助機制。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並行,探索建立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維護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

  第三節 推動人口與資源環境相適應

  促進人口綠色發展,實施人口綠色發展計劃,推動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增強人口承載能力。大力推行創新驅動、資源集約節約、低碳環保的綠色生產方式,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汙染行業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資源,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節約的生活方式,推廣綠色建築,鼓勵綠色出行。積極保障邊境地區人口安全,多措並舉穩定邊境人口適度規模,統籌運用經濟社會政策,努力擴大就業、增加邊民收入、提高公共服務水準。

  第七章 促進重點人群共享發展

  關注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發展,構建管長遠的制度框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維護重點人群合法權益,保障重點人群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第一節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將性別平等全面納入法律體系和公共政策,保障婦女合法權益,提高婦女社會參與能力。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打擊非醫學需要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營造男女平等、保護女童的社會氛圍。加大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關懷。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健全有利於女孩家庭發展的幫扶政策體系。

  第二節 堅持兒童優先原則

  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和兒童福利體系,發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立未成年人保護響應機制。構建以家庭監護為基礎、國家監護為保障、社會監督為補充的保障制度。加強對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完善兒童收養制度。加強兒童健康乾預,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狀況。

  第三節 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

  提高殘疾人制度化保障服務能力,全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對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置和家庭無障礙改造給予補貼。健全殘疾人托養照料和康復服務體系,大力開展社區康復,為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健全殘疾人教育體系,對家庭困難的殘疾兒童實行12年免費教育,對殘疾兒童普惠性學前教育和困難殘疾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予以資助,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殘疾人按規定提供免費就業創業服務。發展殘疾人文體事業,推動公共文化體育場所免費或低收費向殘疾人開放。加強殘疾人友好環境建設,完善城鄉無障礙設施,推動資訊無障礙發布。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和服務產業,培育服務殘疾人的社會組織和企業,積極引入新的業態和科技成果。

  第四節 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通過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支持、醫療救助、低保兜底等措施,確保到2020年全省8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15個省扶貧開發重點縣和1791個貧困村全部摘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和重點貧困人口脫貧問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完善貧困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貧困人口精準識別、精準扶持和精準脫貧長效機制。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貧困人口治理體系,推動扶貧開發由主要解決絕對貧困向緩解相對貧困轉變、由主要解決農村貧困向統籌解決城鄉貧困轉變,實現全省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第八章 規劃實施

  本規劃由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組織實施。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確保規劃目標和任務順利完成。

  第一節 推進人口數據整合利用

  發揮人口基礎資訊對決策的支撐作用,切實推進人口基礎資訊共建共享。綜合利用好分散在教育、警察、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計生、統計等部門的人口資訊資源,按照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建設要求,逐步實現就學升學、戶籍管理、婚姻家庭、殯葬事務、就業創業、生育和健康、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等人口基礎資訊互聯互通、動態更新和綜合集成。加強人口數據采集、統計、開發和開放利用,為政府部門、企事業部門、社會公眾做好人口資訊服務。

  第二節 建立人口預測預報和決策影響評估制度

  在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加強人口中長期預測評估。建立常態化的人口預測預報機制,定期發布全省人口預測報告,科學預測分析人口因素對重大決策影響,促進經濟社會政策與人口政策有效銜接。以人口計劃為基礎,完善年度人口形勢會商機制。健全重大人口政策谘詢機制。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框架內,試點增加人口風險評估內容。

  第三節 健全規劃實施機制

  加強組織長官。省、市兩級政府建立促進人口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人口戰略研究,統籌人口重大政策研究制定,協調解決人口發展重大問題。省發展改革委要牽頭督查推進規劃實施和相關政策落實。各有關部門根據規劃提出的任務,制定配套政策,推動相關專項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協調。

  做好宣傳引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深入開展人口省情、規劃和政策的宣傳解讀,及時解答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深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為政策實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開展規劃監測評估。建立規劃實施動態監測、定期通報制度,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每3年進行1次總結,以5年為期定期組織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確保規劃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各市政府要在2018年底前頒布本地區人口發展規劃。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要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在科學研判和充分尊重本地區人口變化的基礎上,促進人口發展與全省主體功能區、區域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及產業布局緊密結合,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