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線城市重排座次:從“北上廣深”到“上北深廣”

  一線城市重排座次 從“北上廣深”到“上北深廣”

  無錫蟄伏一年重返新一線

  [ “新一線”城市概念由《第一財經周刊》在2013年依據商業魅力為中國城市重新分級時首次提出。2018年4月,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為338個中國城市重新分級,評出15個“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 ]

  記者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城市是人類聚集的產物。當人們不斷湧入城市,這種太空實體便擁有了巨大的力量。但同時,與日俱增的環境和社會議題也提醒著城市規劃者、城市運營者和市民不斷思考,什麽樣的城市才是理想城市?

  時至今日,依然很難用文字概述這個問題的答案。因此,利用日益豐富的城市數據,或許能為城市建立一套評估體系,以描繪人們心目中理想城市的輪廓。

  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數據、19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為保證榜單的延續性與可比性,這份2018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並維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數據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此綜合計算得到的結果是,四個一線城市在各自的兩個梯次中調換了位置——由“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15個“新一線”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變,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自《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布以來,一線城市的位次三年來首次發生了變化,北京不再穩佔城市榜單的第一位。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與創新程度的未來可塑性指數中,北京依舊排名第一,但北京的城市人活躍度指數卻比去年下降了一位。

  深圳的商業魅力指數在今年超越了廣州,成為榜單的第三名。除了專利數量連年居首,GDP也在2017年突破2兆元,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創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長力在中國一線城市梯隊中更加突顯出來。

  在新一線城市中,無錫經過一年的蟄伏重返新一線;重慶、蘇州、鄭州是位次連續3年上升的3個城市。而東北城市持續衰落,沈陽的排名下降了1位,大連已經跌出新一線城市名單,落到昆明之後的第21位。

  越來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識到,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今年年初,南京、杭州、成都、西安和武漢等新一線城市都相繼頒布人才新政,吸引高校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落戶。這是一場“人才爭奪戰”,更是城市發展核心要素的搶灘。

  多樣開放的城市太空與創新人才是互為因果的共生關係。對所有城市來說,發展之道或許並不在於追趕當前的產業風口。集結吸引最優質的人才和資源,在新的機遇到來前做好準備,才能在適當時機最大程度地激發城市能量。這也是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設定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指數算法時所堅持的價值觀。

  城市更新與治理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自下而上,還是從上到下,一座城市的管理者都值得像一家公司的經營者一樣去思考市場中的供需關係,理解城市人真正想要怎樣的多元太空與生活方式,理解人們為什麽寧願拋棄自己的故鄉而來到一座城市,理解人們心中想要尋找的理想城市是什麽樣的。

  基於此,我們才有可能將所有關於美好生活的想象,都裝進城市這個複雜而有趣的有機體之中,並在未來居住在一座真正的“理想城市”。

  商業資源集聚度

  借用商業社會中最為精明且謹慎的門市選址邏輯來判斷一座城市的商業環境,是我們5年前提出“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時就認定可行的方法。現在,這套方法得到了進一步更新。

  通過太空算法,我們依據商業資源的聚集程度,將城市內的商業太空分為3類:有品牌門市落位的計為最廣泛的城市區域,相對形成了商業資源集聚效應的為城市商業區,商業品牌最密集的為核心商圈。商圈大小和城市規模差異均不影響得分,在商業核心指數中,我們隻考量因品牌入駐所帶來的集聚效益。

  杭州、蘇州和武漢等商業多中心城市在城市商業區實力上得分更高。杭州的核心商圈實力排在新一線首位,連接成片的武林廣場與新興西湖湖濱商圈,和錢江新城一起,形成了杭州實力最強的核心商業片區。

  在今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中,我們依然考察大品牌青睞度——大品牌如何選擇城市,代表著品牌對城市商業品質氛圍的認可。成都依然是西南地區大品牌進駐的首選城市,成都的消費品牌門市總數連續三年超過廣州及其他新一線城市。此外,在統計口徑內,過去一年重慶新增了158家品牌門市,是新一線城市中增長勢頭最好的。

  這些之外,我們也不能忽略在城市毛細血管中生長的基礎商業,它們更貼近城市人的生活,是商品交往最頻繁之處。

  城市樞紐性

  若把城市之間的關聯比喻成一張網,那麽每一座城市都是網絡中的節點。強輻射力的城市向周邊城市輸送更多的商品、資源與人才,弱輻射力的城市往往處於被動接收輻射的地位。這種輸送的能力——即樞紐性,是城市重要的競爭力之一。

  交通是聯通城市的物質基礎,在這個維度,我們既考慮了城市的高鐵站數量、民航可直達城市數、經過高速公路條數等城際交通基礎設施類數據,也用城市對之間通過鐵路、民航與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的城際往來矩陣分別計算了城市在交通網絡中的樞紐性。

  今年的物流通達度指數在物流網點數量之外,新增了各城市收寄包裹的數據。義烏所在的地級市金華表現出色,寄出包裹數排名第二,僅次於物流發達的一線城市廣州。

  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指數計算的是城市中各商業品牌與其所在區域內其他城市聯繫度的總和。華南的廣州和深圳、西南的成都和重慶、東北的沈陽和大連商業資源分配相對“均勢”,而上海、北京、武漢和西安在各自區域內則具有絕對優勢。

  城市人活躍度

  任何一個理想城市的模型都不可能忽略人在城市中的行為。

  消費活躍度指數是衡量城市人是否活躍的基礎指標,也意味著城市人的支付能力以及整座城市在線上線下同步提供商業服務的能力。江浙滬地區在這個維度表現突出。網購人均購買頻次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9個來自江浙滬地區。其中,杭州的網購人均購買頻次超越4個一線城市排在首位。成都、武漢和重慶等中西部城市則是日均觀影規模最大的新一線城市,足夠的人口規模為當地的觀影消費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潛在客源。

  夜間活躍度監測的不單是城市夜晚的生命力,更是城市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產出的潛力。如果按區域劃分,華南和華東是夜間活躍度最高的兩個區域。蘇州、杭州和東莞是夜間最活躍的新一線城市。

  不安分指數衡量的是城市向上生長更新的欲望,它代表了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成都是不安分指數最高的新一線城市。成都人樂於在旅行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旅遊記錄,也迅速接納了新生的共享單車,並保持著很高的日常騎行活躍度數據。

  生活方式多樣性

  生活方式應是屬於每個城市人的個體選擇,但理想的城市中一定有千萬種不同的生活姿態,它們構成了一座城市多元、包容的性格和氣質,也成為城市最重要的魅力所在。

  人們在城市中極富個性的生活方式選擇離不開太空、活動和商業3個要素。因此今年我們重新建構了生活方式多樣性指數的算法框架,從出門新鮮度、休閑豐富度和消費多樣性三方面更聚焦地衡量這個與城市人生活感知密切相關的指數。

  餐廳、咖啡館、運動場館、書店、博物館、電影院等場所提供了城市人在工作與居住之外的“第三類太空”,人們在這裡與熟悉或陌生的人交談、交換情報、迸發靈感。離開家和辦公室,這類提供“出門新鮮度”的戶外活動太空正是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發生的地方。

  更多的人開始跑步、健身、閱讀、聽音樂和旅行,這些休閑活動類數據都可以用來衡量城市人的休閑豐富度。

  通過電影票房、音樂App的付費意願、淘寶線上消費商品的多樣性、對星級酒店的偏好與旅遊產品的購買意願,我們能觀察到城市人多樣的消費類型。從數據看,成都、南京和杭州相比其他城市更願意在音樂上投入資金。

  未來可塑性

  未來可塑性指數試圖觀察的是城市在未來能給予人們多少想象和可塑太空。我們試圖在這一指標中觀察兩種對年輕人就業和定居產生影響的力量:良好的創業氛圍、工作環境以及志同道合的夥伴吸引著年輕人來到城市;而空氣汙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又讓人們不得不在生存與生活間作出選擇。在這兩種拉力與推力的拉鋸戰中,前者的影響力更佔主導。

  創新能力是城市可塑潛力的重要一環,初創公司是最主要的創新主體之一。杭州、成都創業平台數量和融資規模僅次於一線城市,是創業環境最好的新一線城市。

  高校是人才最主要和穩定的來源,然而這並不代表城市就擁有更多人才。南京是優質高校生源最豐富的新一線城市,但卻也同時面臨較低的畢業生留存率。城市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核心是,讓人留下來。

  這一指數還考慮了城市人消費行為中的商品資訊關注度、會員用戶情況。越來越多追求理性與品質的消費行為,會給城市商業帶來新的更新太空。

  城市的GDP和人口數據也在這裡納入考量。在考慮規模基數的前提下,不同級別的城市突破各自增長瓶頸的能力多少給了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也讓人們相信自己的選擇。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