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迷戀手機,叫孩子如何“理性”?

教育孩子千頭萬緒,作為父母該從哪裡做起呢?從生活入手培養良好習慣,或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比如,孩子看電視沒完沒了,癡迷玩手機和網絡遊戲,不愛寫作業拖拖拉拉,等等,都可能是習慣問題。

習慣是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也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行為問題。所以,兩千年前孔子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現代教育家葉聖陶認為,教育往簡單裡說,就是培養好習慣。日本的教育家說得更直接: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父母是培養習慣的老師。

回顧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好習慣成就幸福人生。一個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弟,就因為童年時代養成了閱讀、寫作、講演等習慣,生活便發生了奇跡,並且成為一個兒童教育研究者和兒童文學作家,這就是我的真實經歷。

通過自身的經歷,我認清了為什麽三個好習慣能夠成就自己的一生,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道理,並且得出一個結論: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讓我們通過兩組對比鮮明的典型案例來看看習慣是何等重要吧。

我們曾經對全國148名傑出青年的童年進行調查研究,同時在《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發表115名青年死刑犯的童年經歷分析研究,並且將這兩個群體做了對比分析。

分析發現,這148名傑出青年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這些人在童年時代就集中體現了6個特點:以德為先、自主自立、意志堅強、友善合作、明辨是非、選擇良友。與此相反,在對115名青年死刑犯的犯罪原因進行調查研究中發現,他們在童年時代也有著共同的特點:厭惡學習,不知禮節,好逸惡勞,亡命稱霸,是非顛倒,榮辱不清。通過對比可以明顯看出,148名傑出青年與115名青年死刑犯的最大差異就是習慣與人格的不同。

為什麽習慣的力量如此強大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的分析非常透徹。他說,好習慣是我們存放在神經系統中的資本。如果我們養成了好的習慣,它將成為取之不盡的利息;如果我們養成了壞的習慣,它將成為難以償還的債務。壞習慣會以不斷增長的債務,讓我們美好的計劃破產。簡單地說,好習慣如利息,壞習慣如債務,當資不抵債的時候,美好人生就將破產。

據全國婦聯兒童部的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2015)發現,在父母們最看重的10項教育責任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名列第一位。可是,為什麽許多父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效果不佳呢?

讓我們來分析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吧。許多父母擔心孩子沉迷網絡,不希望孩子總是玩手機。可是我們做的中美日韓中小學生網絡時代的親子關係調查研究發現,四國的父母約四成以上都存在玩著手機與孩子說話的情況,而中國父母最突出,近半數都有玩著手機與孩子說話。

這個細節說明,近半數的中國父母不但有玩手機的習慣,並且忽視了應該如何言傳身教。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兒童都是研究大人的專家。如果父母無法控制自己迷戀手機,便難以引導孩子理性使用手機或其它電子產品,因為父母的行為習慣將深刻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

值得特別提醒的是,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不能隻注重行為訓練,也要重視提高認知水準和養成深厚的感情。為什麽呢?我回顧自己64歲的人生經歷發現,因為越來越體驗到閱讀、寫作和講演的重要,越來越喜歡能夠與大家分享的快樂,所以這些習慣能夠持之以恆。相反,有一些習慣由於認知的不足或者改變,雖然堅持了一段時間,便逐漸弱化甚至放棄了。

得失之間使我感悟到,越是小孩子越需要激發動機培養興趣,並且需要成功的體驗,否則難以養成良好的習慣。簡而言之,牢牢抓住行為、認知和情感三個環節,才能真正培養良好習慣。

培養孩子養成哪些習慣最重要呢?根據我連續10年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習慣研究,結合北師大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研究成果,建議廣大父母和教師,引導孩子養成九個好習慣,即喜歡閱讀、勤於寫作、善於表達、勇於質疑、自我管理、認真負責、用好媒介、堅持運動、積極樂觀等等。這九個好習慣將有助於孩子達到培養健康人格的理想目標。父母們不必為難,如果只是培養孩子養成其中幾個好習慣,也會受益多多。

那麽,作為父母具體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到陪伴、榜樣和堅持。幼兒和小學生最需要父母的陪伴,而陪伴時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父母首先不做。

例如,北京史家小學開展“放下手機讓我們真正在一起”的活動,就是晚飯後至孩子睡覺這段時間,父母關閉手機,專心與孩子一起讀書、聊天、遊戲或運動。這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如果能夠長時間堅持,就一定能夠培養全家人的良好習慣,對於每個人的成長與幸福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當然,養成好習慣絕不僅僅是孩子的事情,而是所有人共同的成長需要。甚至可以說,父母和教師的好習慣越多,越有利於孩子養成好習慣,因為父母和教師是孩子最直接也重要的榜樣。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二級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